德国的马普学会,全名为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Max Planck Gesellschaft, 简称MPG,英文为Max Planck Society),是德国最大的非大学性质的科研学术组织,致力于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自1948年成立以来,这里至少产生了1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会目前下设84个研究所和实验室,其中4个研究所和1个实验室分布在海外,另有17个与各国顶尖科研学术机构共建的国际研究中心,各研究所每年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总计15000余篇,其中不乏相关领域的高被引论文,体现了德国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德国mbg(涨知识啦德国马普学会)(1)

  基本情况

  马普学会是以注册协会形式存在的受私法约束的非营利性组织,总部位于慕尼黑。其最高决策机构是由中央、地方、科学界和舆论界等代表组成的评议会(Senate)。截至2017年底,学会共有雇员23425人,包括20383名合同制人员,1199名学生和1843名访问学者,在合同制人员当中有6772名专职科研人员,担任所长(实验室主任)、课题组组长或科研助理,占比达到33.2%。

  马普学会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负担,此外,学会及其下属机构还接受来自公共和私人捐赠以及欧盟的第三方项目资助,学会2017年的年度财政预算达17亿欧元。

  历史沿革

  马普学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11年1月11日的威廉皇帝科学促进学会(Kaiser Wilhelm Gesellschaft, KWG),首任主席是学会的倡导者、神学家哈纳克(Adolf von Harnack),其初衷是弥补当时大学科研领域的空白,发展新兴的跨学科研究,并且使科学家能够摆脱教学的桎梏、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活动。

  1933-1944年时期,学会被当时的纳粹政权所控制,其学术自主性受到冲击。二战以后,学会处境艰难,一度面临解散。在英国占领者的主张与推动下,学会得以整合重建,为纪念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创立者马克斯·普朗克改为现名。1946年4月,因发现核裂变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哈恩(Otto Hahn)被任命为第一任主席。

1948年为纪念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创立者M.普朗克而改现名,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

德国mbg(涨知识啦德国马普学会)(2)

  (位于德国慕尼黑的马普学会总部)

法律规程

  马普学会下设研究所众多且分散,为了确保科研质量,学会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学会总章程、信息安全政策与指南、科学咨询委员会条例、董事会管理条例、研究小组管理条例,以及其他有关学术评价、学术道德、性别平等、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等分门别类的细则。内部质量管控机制的建立与实施为保证学会的规范运作、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会特色

  (1)独立自治。学会始终秉承着建会伊始确立的哈纳克原则,即“让最优秀的人来领导研究所”。学会章程规定,研究所能够“自由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研究所在科研管理上享有极大的自主权,可以自主决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和招聘工作人员;可以自由支配经费预算,同时可以接受来自第三方的项目经费;还可以自主选择国内外合作伙伴并决定合作方式。

  (2)以人为本。学会在人才管理机制上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中心,并体现灵活自主的原则,一旦围绕某领域专家的研究所成立,从科研设备、经费、人事管理到科技交流活动的组织,学会都会给予专家宽松的科研学术环境和充分的决策自主权。在吸引人才和提升基础研究人员质量上,学会吸引、凝聚和培养优秀人才,尤其是极具创新能力的青年科研人才和国际知名专家作为人事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人才培训和激励制度、促进科研人员流动的措施。

  (3)务实高效。马克斯·普朗克曾经说过“知识要先于应用”,学会一直以来遵守这条原则,在研究所的建立、合并与撤销上具有明显的目标导向性和灵活性。新研究所的建立完全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着眼于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性、前瞻性、综合性和交叉性研究,尤其是那些因资金、人员、设备等限制无法在大学开展的研究课题,而当一个研究所已经完成了预期科研目标或在大学已广泛存在同类研究机构,学会将及时关闭该研究所。

  (4)多元合作。马普学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兼容并蓄、开放合作的发展战略。学会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德国大学联盟合作成立了马普国际研究院(International Max Planck Research Schools, IMPRS),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吸引了来自全球85个国家的青年学者来德攻读。遴选优秀人才担任青年研究小组组长并提供资金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后还可以与马普学会继续保持合作关系,目前亚洲、东欧、南美等地区有40多个这样的合作组织。学会尤其重视国际合作。目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研究所所长、一半的博士研究生和80%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为外籍科学家。学会通过建立海外合作研究中心不断拓展国际市场,2005年与中国科学院共建上海计算生物研究所,2008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建立神经科学研究所,此外还在卢森堡、意大利和荷兰建立了3家研究所。

  (5)开放共享。作为一个公益性科研机构,马普学会愿意将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它是开放获取运动最早的发起者和执行者。2001年12月,马普学会与开放社会研究所(Open Society Institute)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集了关于开放获取的国际研讨会,并起草和发表了《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2003年末,学会发起《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的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签署活动,倡导科学资源的免费开放,此后,“开放获取柏林会议”每年定期召开,探讨更有效地推动《柏林宣言》的实施。

详细资料请查阅:https://www.mpg.de/en

(李志民,责任编辑杨硕,图片源自网络)

德国mbg(涨知识啦德国马普学会)(3)

(马普动力学与自组织系统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