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隶书,有个古老的规则“蚕无二设、雁不双飞”,简单来说,就是尽可能避免雷同。

这个概念衍生到动漫世界,就可以理解为一部番剧想要吸引更多粉丝,一定要学会推陈出新。但是,像《某科学的超电磁炮》能做到历经10年(准确的讲是11年)还常青,着实不太容易。

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之最后之作(当番剧做成史诗级长篇)(1)

2020年10月完结的长篇番剧有不少,比起《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完》的剧情“魔改”,这部《某科学的超电磁炮T》显得十分稳重。

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之最后之作(当番剧做成史诗级长篇)(2)

这种稳重感使得观感很难出现触及上下限的波动,作为一部以女子为核心的“热血番”,该有的大场面都尽可能做到了“波澜壮阔、绚丽夺目”,近身的打斗戏往往可以用“拳拳到肉、凌厉无比、缤纷炸裂、细节满分”这样的词语形容。

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之最后之作(当番剧做成史诗级长篇)(3)

在这样一个男性角色存在感趋近于零的世界里(然而并不是),《某科学的超电磁炮》系列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核心】,却能成为二次元世界中一个热度甚高的符号,作为《魔法禁书目录》的“番外”,能“反客为主”,成为史诗级长篇,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相对合理的解释,我只能认为一部分观众是在通过这部番剧回味自己的青春,对于青春的缅怀,如今很少有人用文字笔记,写出带有深情厚意的句子的难度更是堪比娃娃机抓娃娃,没有真情实感的文字打动不了自己,更不要说打动别人。

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之最后之作(当番剧做成史诗级长篇)(4)

于是,用观赏和发弹幕这种具体形式,成为了新生代的常规操作(之一)。与柯南、海贼王这类二次元【支柱概念】不同的是,《某科学的超电磁炮》承担的商业压力更轻,前者必须要不断出新剧集,让整个故事变得越来越长,因为一旦阶段性完结,将牵扯到一群人的生计;后者的商业脉络就是小说 漫画 动画 游戏,人员配置更灵活,商业布局更轻,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巧妙改良。

目前几部《某科学的超电磁炮》动画作品都是围绕“冒险”进行,加上如今越发成为标配的“软福利”,真正做到了“以不变应万变”。

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之最后之作(当番剧做成史诗级长篇)(5)

不过,随着出场人物增多,剧情结构越发复杂化,番剧势必会增加新入坑粉丝的【学习成本】。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出现,由于不少人物同时在《某科学的超电磁炮T》与《魔法禁书目录 第三季》里,部分人物的最终命运其实并未在《某科学的超电磁炮T》中明确交待,而是在《魔法禁书目录 第三季》里呈现,虽然弹幕中会有提示,但这种设计无疑对部分只钟情于《某科学的超电磁炮》的观众困惑不已。

如果说主创团队是希望利用这两部系列番剧的相互嵌套,来同时增加两部剧的热度,显得格局太小。

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之最后之作(当番剧做成史诗级长篇)(6)

同时,《某科学的超电磁炮T》番剧本体虽然有部分关于哲学、成长的内容,但挖掘的很浅,对比青春爱情番剧(往往让你各种胃疼),传统意义上的【内涵性】又少了一个等级。如果下一季的《某科学的超电磁炮》还是走这样的老套路,我觉得会显得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提及成长,剧集下的不少评论提出《某科学的超电磁炮T》中的【御坂美琴】与【食蜂操祈】有点硬币正反面的意思,比如,前者是独行侠、直率、“平淡无奇”,后者是交际花、城府、“波涛汹涌”,两者亦敌亦友,彼此在互动中各自汲取了对方的优点(欧派不算)。

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之最后之作(当番剧做成史诗级长篇)(7)

但我反复品味剧情,还是觉得【成长】的概念表现并不突出,【食蜂操祈】的设定很明显是剧情设计中常用的“对立套路”,就像汤姆与杰瑞。

事实上,以冒险概念起家的《某科学的超电磁炮》系列更长于宏观布局,比如激斗场面,但微观部分的人文情怀,例如友情升华、成长互动等表现力不足,软福利部分又有明显媚宅之嫌。

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之最后之作(当番剧做成史诗级长篇)(8)

印象中第20话,芙兰达之死在剧中进行了较为隐晦的表述,而这个“傲娇萝莉”本可以塑造为一个更立体的形象。再者,最后5话关于操齿凉子的剧情节奏过快,本来是可以像《攻壳机动队》一样深度探讨【灵魂】与【肉体】这种“形而上”的概念,但还是流于形式。这些内容其实做的更精致些,但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在动画中呈现。

当然,我在想,如果《某科学的超电磁炮》开始【过分】专注“人文主义”,也许传说中的炮姐也就不是那个炮姐了。但为了剧情的后续推进,在大场面这类武戏之外,多加入其他女性角色间的文戏(吻戏就算了,估计过不了审的),我相信《某科学的超电磁炮》系列的动画观感会比现在提升一个档次。

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之最后之作(当番剧做成史诗级长篇)(9)

正好最近《无能力者娜娜》、《约战狂三外传:虚或实篇》等主打超现实能力的番剧即将接档,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或科幻或魔幻的动画依旧是大家百看不厌的主题。

放大到全世界范畴,什么早期的美剧《英雄》、《神盾局特工》、《X战警》、《X档案》,还是日韩系的《JOJO》、《世界奇妙物语》、《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等(注:这里只是随手举例,因为平时几乎不看日韩真人影视剧 ),都是“一些【不正常】的人演绎一个【正常】的故事”。

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之最后之作(当番剧做成史诗级长篇)(10)

这种架构无非是要让观众接受(认同)这个“新世界”的【规则】,因为一旦沉浸,所有的不合理才可以变得合理——这就有点像“跳房子”游戏,一旦你认同这个世界中的“规则”,你就能跳的开心,虽然从外部视角看,有些滑稽可笑。

这类剧的核心都是帮助人打发时间,深度只是调味剂,如同中国菜菜谱中的“加盐少许”,【少许】的概念很难把握,而【深度】在多少才能让观众满意也不容易。

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之最后之作(当番剧做成史诗级长篇)(11)

但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动画番剧的受众显然是并不需要承担过多社会压力的年轻一代,而真人连续剧的受众往往是开始承担一定社会压力的年长一代——为何日韩剧会有那么多俊男靓女,因为主要吸引的就是那些女性观众。

我们往往需要给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说辞。我们观赏《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也许并不是因为剧情创意多么天马行空,而只是出于“惯性”——纪念青春总要有个承载物,那就是“哔哩(nico)~哔哩(nico)~”吧

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之最后之作(当番剧做成史诗级长篇)(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