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电影,一定离不开两大要素,即导演的掌控和演员的塑造。
即使是在故事稍显薄弱的情况下,二者也能为影片增值加分不少。
比如日本名导是枝裕和的影片,探讨的大多都是家庭里的日常琐碎和亲人间的亲疏远近。
故事本身并不新奇或出彩,但是经过他细腻独到的镜头语言,以及演员对角色自然深刻的表现,总能平凡之中见不凡,于无声处听惊雷。
不管是之前高口碑的《海街日记》《步履不停》,还是前年拿下戛纳金棕榈的《小偷家族》均是如此。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高水准导演,最近却被传因新片而“栽了跟头”——
《真相》
La vérité
该片是是枝裕和在戛纳获奖后的首秀,也是他第一部法语影片。
上映后,评论出现了两极分化。
威尼斯给出了金狮奖提名的肯定,而更代表普通观众口味的IMDb,评分却只有6.5。
这个分数可以说是是枝裕和目前为止所有长片作品中最低的一次。
于是乎,小妹有点好奇,甚至还有点困惑和不服地打开了这部影片,想要一探究竟。
该片围绕一个明星家庭展开。
母亲法比安是一位昔日法国影坛的巨星,最近出版了个人回忆录。
身为编剧的女儿卢米尔,则带着丈夫和女儿从美国赶到法国为母亲祝贺。
母女之间的重逢,撕开了往昔岁月的各种爱恨情仇,有怨怼,也有真情。
此处先抛开剧情,当看到片中神仙一般的演员阵容时,小妹的困惑度就蹭蹭蹭地升了好几个level。
此话怎讲?请君细听。
母亲法比安的扮演者凯瑟琳·德纳芙,可谓法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驰骋影坛六十年,贡献经典无数,比如《瑟堡的雨伞》《白日美人》《最后一班地铁》等影片都是有口皆碑。
不仅具有“冰美人”“法国影坛常青树”“欧洲影坛第一夫人”等荣誉称号,还是法国凯撒奖影后,柏林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女儿卢米尔的扮演者朱丽叶·比诺什,则是法国最著名的国际影星之一,职业生涯可谓熠熠生辉。
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女演员,check!
奥斯卡最佳女配,check!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影后桂冠,check!
此处需特别注明的是,朱丽叶·比诺什是影史上第一位拿到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后的大满贯演员。
所以,如此闪耀的主创团队,按理说怎么看怎么都应该是一部精良制作。
可为何这一次观众怎么就不买账了呢?
其实,这怪不得导演,甚至也怪不得观众。
亚洲导演拍欧洲片,外国导演拍他国片,有一个很难逾越的障碍,那就是水土不服。
毕竟不是同一国度,虽说情感都是全世界共通,但是骨子里内在的国民情绪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朴赞郁的《斯托克》、王家卫的《蓝莓之夜》、岩井俊二的《你好,之华》。
脱离了本国特有的社会环境,导演特有的情绪移植到另一国度,总显得有那么几分格格不入。
虽说横向来看,相较同类型影片,仍可以算作不差的好片,但是纵向对比导演自己的作品,则实在是过于平庸。
据说是枝裕和此次在剪片时,由于不懂法语,都是根据翻译加上的字幕去剪辑的。
尽管这样,有时候这位大师还是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最后只能一句台词一句台词地剪辑。
如此耗时费力、又颇为割裂的影片,呈现出来的效果依然不违和,不出戏,整体拿捏都很稳。
凭良心说已经是实属不易,也绝对够得上好片标准。
然而,是枝裕和虽然是大师,但也毕竟只是个“法国家庭的局外人”,所以也无怪乎有些观众无法认同。
下面说一说影片中最受触动的两个地方。
第一个是演员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母亲法比安是一个心气颇高、太过于专注演戏的演员。
她不关心同行的情况,甚至搞不清楚她们是否还健在,眼里永远只有自己。
生活中,法比安既有丈夫,也有情人,甚至还与经纪人也有着特别的情愫。
她可以跟导演睡觉,不惜从好朋友的手中抢走女主角的角色。
也可以在跟女儿卢米尔冰释前嫌,两人深情拥抱的时候,特别突兀地说出:
为什么,今天那场戏为什么我没这么做?为什么我不能把这些情绪留在片场用?
一席话弄得女儿哭笑不得。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一幕太过讽刺,但身为一个演员,如果想成为好演员的话,却必须得面对这种囧境。
何炅曾在采访中讲过,那些非常好的演员,在最伤心的时候,内心都会有个声音告诉自己,要记住这种感觉。
春夏也曾说,作为演员,她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心碎变成艺术。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母亲、朋友、妻子等角色,法比安是失败的、糟糕的;但身为一名演员,她又是耀眼的、伟大的。
正如法比安自己所说:“我宁愿做一个糟糕的母亲,一个糟糕的朋友,但也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女演员。”
看到此处时小妹脑海中不由得就想到了《霸王别姬》里段小楼说的那句“蝶衣,你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啊”。
艺术造就天才和不朽的同时,往往也附赠疯狂和惨痛。
除了一声叹息,小妹也实在不忍心以常理和常情对法比安这样的艺术成就者予以批判和讽刺。
第二个颇为触动的地方就是生活与真相之间的关系。
母亲在书中将自己美化成一位贤妻良母,这让卢米尔颇为愤怒。
因为母亲不仅从来没接过自己上下学,甚至还曾不小心把年幼的自己关在地下室里好几个小时,给卢米尔的心理造成了永远的阴影。
而且,卢米尔一直把阿姨的死归结于母亲,认为是母亲抢走了阿姨的角色,才间接地害死了阿姨。
这些都是事实,但却并不是全部。
事实的另一面则是,母亲确实关心女儿在学校的活动,也去看过卢米尔的演出。
但是想到女儿会问自己对她表演的评价,由于不会撒谎,又不愿打压卢米尔的自信心,便一直未提及自己有前去观看。
后来,看着好朋友与自己女儿的关系,比自己与女儿之间还要亲密,法比安觉得好朋友做了比自己更过分的事情。
朋友不是偷走了一个角色,而是偷走了她的女儿。
所以,生活的真相其实有很多面相,他人看到的和自己坚持的往往有不小的出入。
关键是,在不被他人理解的时候,甚至是在自我悔恨和责备之后,我们能不能自洽和自处。
傅首尔曾在《奇葩说》中提到过与母亲的往事,小时候因为父母离异,家境贫穷,她跟她妈妈在粮站的米仓里住到了三岁。
妈妈对她说过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妈妈好难,你一定要争气,要懂事。
所以成年后的傅首尔从来不把自己的困难和心酸告诉妈妈。
她总是对妈妈报喜不报忧,后来她的事业也越来越有起色。
别人觉得她是在对父母撒谎,但她却觉得她是用了三十年的时间为妈妈创造了一个真相。
而那一刻,所有人都被傅首尔眼中的真相所打动,纷纷为其鼓掌。
生活就像一面被摔碎的镜子,每一块玻璃都反射出了生活的不同面目。
每一个镜像都是一面真相,不管他人看到的是哪一块,其实都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坚守的那一块,我们要懂得去好好呵护和自我善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