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参加了同学聚会,宴毕人散,一个老同学又私下找我掰扯

主要是他和另外一位同学有着一笔借贷关系

他俩的事情我是知道的,两三年了,他的多次讨要依然没有结果

这不快过节了嘛,聚会期间他也求问过借款人,得到的答复是“年底再还”

一而再再而三的拖欠,试问谁遇到这样的事情不闹心?

被人一直催为什么那么烦(没完没了了嘿不就那点数吗)(1)

从他偶尔过激的言语中,似乎产生了要与对方“一拍两瞪眼”的念头

狗急了还会跳墙,人要真被逼急了,指不定会干出什么事来

听着他的抱怨,脑海里不禁回想起《没完没了》的片段

电影很老了,光是看名字就有独特的韵味,很是值得我们细品

不得不说,冯导的电影总会带着点黑色幽默和讽刺意味,当然这一部也不会少

被人一直催为什么那么烦(没完没了了嘿不就那点数吗)(2)

一个老实巴交的出租车司机(葛大爷饰演),每天辛苦经营,包车给老板常年使用,但是费用却分文未得

这是不是一个典型的“欠钱不给”的事例?

为了给躺在病床上的姐姐治病,多次向老板追讨无果,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绑架”了老板的女友

无形中变成了“坏人”,却依然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因为他遇到的是一个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的老板

被人一直催为什么那么烦(没完没了了嘿不就那点数吗)(3)

凭借着高超的演技,影片里的葛大爷透露着满满的无奈和辛酸

是不是影射着现实中每一个普普通通为了生活而奔走的我们?

勤勤恳恳工作,辛辛苦苦挣钱,有人是为了生活,更有甚者是为了生存,如果偏偏还遇到此等无良之人,会不会感叹“命运不公”?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这类的事情不在少数,正在看文章的你可能都正在经历这样的“没完没了”

被人一直催为什么那么烦(没完没了了嘿不就那点数吗)(4)

曾几何时,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变得比登天还难,意识形态的转变已经无从考究了

向你借钱的时候,恭敬之情溢于言表,象个“孙子”似的点头哈腰,诚意满满的拍胸口、立字据

等你要他还钱的时候,变成了自己唯唯诺诺,他成了“大爷”高高在上,一脸的不耐烦和躲闪

被人一直催为什么那么烦(没完没了了嘿不就那点数吗)(5)

要是杨白劳和黄世仁如今在世的话,估计被气死的就是地主了

在过去的旧社会形态下,农民总是被逼上绝路的那一方,现在呢?全反过来了

最夸张的说法就是:“我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

起先这是一句网络俚语,但或多或少的已经开始植入了某些人的思维形态里边了,这样跑偏的价值观念是很可怕的

想法一旦根深蒂固,只会在现今和将来滋生出更多的“老赖”

被人一直催为什么那么烦(没完没了了嘿不就那点数吗)(6)

现在的生活不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能帮人一把,救人于水火,初衷是非常好的,但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结果,都是非常无奈的

前几天无意中刷到了一则新闻,甘肃的某个债主,为了两千多块钱,要了一对夫妻的性命

当你看到新闻标题的时候,第一反应肯定是哗然:为了区区两千块钱,就要了人家的命?

被人一直催为什么那么烦(没完没了了嘿不就那点数吗)(7)

这肯定不值当,但人若是被逼急了,真会干出一些意外的事情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略带主观的琢磨一下借贷双方的底层心理逻辑

一、赊账的门槛实在太低

“老赖”一开始也许并不想赖,真的困难才无奈拖欠,可时间一久,心里会慢慢觉得“理所当然”,就不急于归还了,也就开启了“耍赖”模式

二、要账的底气实在太软

都说要账的是“孙子”,其实不然,只是很多人在一开始追讨的时候,无形中放低了自己的姿态,这样子更容易诱发欠账人的“无赖”意识

一味的低三下四换来的并不是真金白银,而是对方打心底认定“你拿我没办法”

被人一直催为什么那么烦(没完没了了嘿不就那点数吗)(8)

遇到这样的“老赖”,是我我也会产生“给他两耳光子”的冲动,难道真的拿这些人没有办法吗?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国家和各地方都出台了不少针对“失信”之人的政策措施,能极大的保全广大“债主”的合法权益

被人一直催为什么那么烦(没完没了了嘿不就那点数吗)(9)

不管如何,寻求法律的帮助才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与其花大把时间和精力在追讨的路上奔波,还不如交给法律去解决,该做事的做事,该挣钱的挣钱,毕竟,咱日子还得继续不是?

被人一直催为什么那么烦(没完没了了嘿不就那点数吗)(10)

期愿吧

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这样的“没完没了”会变得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