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中间部分是一个完整的字吗(这些字你都念对了吗)(1)

《饮酒二十首(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里有几个字要注意:“车马”,要念“jū马”。chē是俗音,“自行车”“电车”“汽车”的“车”念chē。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的“车”,念jū。“大漠孤烟直”的“直”是入声字。“萧关逢候骑”的“骑”做动词时念qí,如“骑(qí)马”;这里是名词,指一个骑马的人,“候骑”就是在前面防卫、打听消息的骑马的人,所以念jì。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约715年-770年),世称岑嘉州,唐代诗人。

“参”有两个读音:曾参、人参的“参”都念shēn;但岑参的“参”应该念cān,同参加的“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表达的是很真诚的感情—我远在西北的边疆,而我的故乡在东方。“双袖龙钟”是指袖子垂得很长,行动不方便的样子。“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漫漫”是平声,念mán。

鹿中间部分是一个完整的字吗(这些字你都念对了吗)(2)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约726年-约790年),字文房,世称刘随州,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长”不念cháng,念zhǎng。中国古人的排行中,年岁长的,称为“长卿”,年岁小的,称为“少卿”。

“荷笠带夕阳”的“荷”念hè,作动词,背的意思。作名词时念hé,同荷花的“荷”。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768年-825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诗人。韩愈是有名的古文大家,他也写有许多好诗,尤其是七言古诗。

“绝胜烟柳满皇都”的“胜”念平声,shēng,超过的意思。

《望海楼晚景》

宋·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这是写眼前景物,写得很真切。“壮观应须好句夸”的“观”在这里是入声。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作动词时念guān,作名词时念去声,“壮观”是壮丽的风景,“观”作名词。“横风吹雨入楼斜”的“斜”押麻韵,念xiá。“电光时掣紫金蛇”的“蛇”押麻韵,念shá。

鹿中间部分是一个完整的字吗(这些字你都念对了吗)(3)

《春暖郡圃散策三首(其三)》

宋·杨万里

春禽处处讲新声,

细草欣欣贺嫩晴。

曲折遍穿花底路,

莫令一步作虚行。

“散策”,“散”是散步,“策”是一个竹杖,拄着一根竹杖去散步就叫散策。“曲折遍穿花底路”的“折”是入声字。“莫令一步作虚行”的“令”有两个读音,作名词时念lìng,命令;作动词时念líng。这里念líng,使……如何的意思。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其一)》

宋·杨万里

绿杨接叶杏交花,

嫩水新生尚露沙。

过了春江偶回首,

隔江一片好人家。

“绿杨接叶杏交花”的“接”是入声,但如果念成jiē也可以,因为它是第三个字,第三个字的平仄声调不重要。

“过了春江偶回首”的“了”念liǎo,不能念成白话的le。诗里没有轻声的字,每个字都要读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