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国引入了标致以及JEEP两家合资车企,这开启了国内汽车行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大幕,直到2006年,日系、德系、美系、法系、韩系的主流品牌都已进入国内市场,原因无他,这些车企无非是看中了国内的巨大市场,这必然会带来丰富的利润,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这些合资车企都看到了国内未来的巨大需求。然而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另一侧,也有一个与中国国情相似的国家,那便是印度,因此很多的合资车在2000年之后也开始纷纷进入印度市场,但没想到的是印度市场让很多车企失望了!
今年1月份,通用汽车宣布正式退出国内市场,原因自然是长期亏损导致印度市场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于是通用汽车毅然决然的离去了。而就在近日,福特也宣布将退出印度市场,而且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坚定离场,虽然福特在印度的产品布局与通用不同,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相似的,在福特进入印度市场的十年时间里,其累计亏损高达129亿元人民币,平均年亏损12亿元。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市场,这些车企怎么就难以实现盈利呢?
首先从市场来看待这个问题,印度汽车市场的发展要全面落后于国内,要知道在2017年中国汽车年销量达到了2400万辆,而同时期的印度仅为400万辆,仅仅为国内市场的六分之一。很显然,印度虽然人口众多,但因为整体经济较为落后,导致大多数家庭根本消费不起汽车这样的高价值商品。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印度不仅经济增速慢,而且贫富差距十分大,也就是说印度老百姓不仅没钱,而且穷人的基数十分庞大。
再从行业制造本身来看,尽管印度的人工工资要低于国内,但实际的人工成本却要比国内还高,为何会这样呢?原因在于印度的工人素质普遍较低,生产效率低下导致实际的人工生产成本比国内还要高。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从我国建国后就开始重视全民教育问题,虽然高学历人才依旧不多,但义务教育的方式的确提升了整体的国民素质,这为后期国内制造业提供了基础保障,企业只需简单培训即可上岗,节省了企业大量的培训费用。
而反观印度的国情,很多人是没有上过学的,在学习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要相对差一些,这不仅导致在员工培训费用高、周期长等问题,而且相当难管理,比如前段时间富士康在印度建厂过程中就遇到了很多问题,员工时常旷工而且对于严苛的管理模式有较大抵触,导致工厂的效率低下。所以从市场和制造业两方面角度来看待,印度并不是一个优质的市场。
当然,福特本身也并不适合印度市场。其一是印度消费者对于价格便宜的车型接受能力更高一些,显然福特作为没有小型车的车企,旗下车型的售价均在8万以上;其二是福特车型的油耗偏高,较高的后期使用成本也不适合印度市场,其实铃木在印度市场的热销就完美验证了这一点,价格便宜油耗低且质量稳定,哪怕是丰田在印度市场都不及铃木。
结语:可能很多车企早期布局印度市场,大概率认为印度将会是下一个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未来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可惜的是印度的经济虽有起色,但财富分布却极为不均,这导致了普通家用车市场的增速缓慢,再加上印度人更适合那种低价小车,最终导致福特难以在印度市场生存。其实对于福特而言,它从最初的决策就已经走错了,因为印度并不是下一个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