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31日的华北平原还是寒气袭人,八路军129师的指挥所里忽然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电话是386旅陈赓旅长打来的,他向徐向前副师长报告最新情况:“772团报告,东阳关之敌200余人进至马家峪;长宁东南高地有敌骑兵,向我侧后运动。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翻译(敌骑兵向我包抄)(1)

陈赓判断:敌人可能发现了八路军的设伏行动,企图从右翼侧击,截断后路,因此请示徐向前:是不是把主力撤回到庙上村、鸭儿山去截击敌人。这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背景是八路军129师准备在响堂铺打一场伏击战。

毛主席给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是:独立的山地游击战,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因为1938年八路军力量还很小,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人员数量上讲,八路军如果和日本鬼子正面交战肯定吃亏,对于没有多少家底的八路军来说不是明智之举,于是129师将目标对准了日军的后勤部队——日军运输车队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翻译(敌骑兵向我包抄)(2)

邯长公路东起平汉线上的邯郸,西至山西的长治,中经武安、涉县,其间黎城、潞城等地横贯太行山脉,与临屯公路相连。黎城与涉县间的东阳关一段公路,是日军第108师团重兵侵犯上党的后方交通线,黎城则是重要的补给站,徐向前决定在邯长公路上设伏。

今天的邯长高速全程是176公里,但当时的邯长公路全长200多公里,为了选好设伏地点,徐向前亲自带领陈赓、陈锡联等人从黎城到涉县,沿途经东阳关、王后岭、上下弯、响堂铺、河头村、椿树岭、河南店等地一一查看,最终将伏击地域选择在响堂铺。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翻译(敌骑兵向我包抄)(3)

响膛铺两侧均为山地,中间是一条长长的峡谷,依山顺谷建有一条简易的公路,路面是由鹅卵石和细沙铺成的,十分松软。公路两侧地形复杂,这一个天然的设伏场地。

31日拂晓,埋伏部队就进入阵地,计划于当天伏击日军汽车运输队,部队已经在寒冷的阵地上埋伏了八九个小时,接到陈赓的报告,徐向前一下子处于两难的选择之中。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翻译(敌骑兵向我包抄)(4)

这时候确实显示了徐向前高超的判断能力,要是平庸的指挥员一下子就会慌了手脚,但徐向前却冷静下来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如果是敌人发现了我设伏行动而将计就计,包抄后路,那是很危险的,这就必须马上撤出伏击阵地,放弃这次战斗另作他图;如果不是这样,敌人的行动是另有其他目的,或者只是一种巧合,那么我方急于撤出伏击阵地,就要失去一次有利的战机,失掉一次胜利的机会。

“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徐向前又俯下身去,认真研究着地图,最后果断地得出结论:此情报不可靠。如果敌人真的发现了我军在此地组织伏击行动,决不会只派这么一点兵力前来“打草惊蛇”或“自投罗网”,肯定会以大部队来围攻,所以,敌人很可能是另有他图。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翻译(敌骑兵向我包抄)(5)

这时候更显示了徐向前的担当,如果判断失误,埋伏的部队将有被围的危险,但是徐向前相信自己的判断,拿起电话指示陈赓:“没有我的命令,原计划不得变更,部队不能动,要严密埋伏,不得暴露,情况先不要向下传。”

下达了命令后,徐向前又严肃地对参谋人员讲:你们应该注意,在敌情没有完全搞清楚之前,不要向邓政委报告。我们在前面,不要向邓政委报告不明白、不确实的情况,给邓政委出难题,然后,徐向前派出侦察人员到东阳关和苏家蛟方向去探听虚实,并反复叮嘱他们,一定要把情况搞确实,快去快回。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翻译(敌骑兵向我包抄)(6)

大约两个小时,侦察参谋返回指挥部,把情况真正搞清楚了。原来所看到的“敌骑兵”实际上是几头驮着重物的驴子,由老百姓赶着向北去了。

最后响堂铺战役进展顺利,我军共毙伤日军森木少佐以下400余人,180多辆汽车东倒西歪,满目狼藉,全部被摧毁,日军第14师团山田瑙重队两个汽车中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翻译(敌骑兵向我包抄)(7)

战后,129师在战斗总结中指出:“特别是在后路上的苏家蛟,风传有敌人到来,我们老练的高级指挥员能沉着判断其不确实,而未放弃这次胜利的战斗。”

当天择在研究这段战史的时候深深感到:当时我军的装备确实差,连望远镜都很少,不然也不会虚惊一场,另一方面,在关键时候显示了徐向前元帅高超的判断和指挥能力,姜还是老的辣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天择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