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不欺你。很多学生写完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回头来一看,竟然发现里面的内容一模一样,那为什么还要分开去写?实际上,这两个主题讲的好像是一回事,但实际上两者的区别还是挺大的,不然也不会让你分开去写500-1000字了。

本文将从两者的概念、内容进行辨析,文末会附上通用的写作框架,望同学能学有所获。

研究现状与研究背景的基本概念

研究现状写的是目前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属于微观层面。主要是以总结陈述的方式来呈现,这一点与研究综述也还有差别,可以具体看一下我之前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文章。

比如一篇城市规划的论文,主题是研究消费文化语境下商业街区的空间发展变化,研究现状就是具体到目前关于商业街区的研究,已经有了什么样的成果,通过列举这些理论或者实践成果来发现改善的空间,而这一空间就是你要着手去研究的东西。

研究背景写的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属于宏观层面。你这篇论文研究的初衷从何而来。

比如一篇商科的战略管理方向的论文,研究背景就是,笔者基于某一个行业或者所处企业角度出发,去发现战略管理上出了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受阻碍或者预期未来会受阻,因此,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解决这个问题,选择了这个方向进行研究。

总的来说,研究背景就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或者影响而决定以这个方向去研究。

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及框架见图(即学即用论文研究背景)(1)

研究现状与研究背景的内容构成

论文研究背景主要有以下三个写作点

1.首先举例或者数据论证社会大环境以及趋势

2.然后阐明行业的大环境的变化与发展方向

3.最后落实到具体企业或者行业提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现状主要由以及三个部分构成

1.首先罗列目前已经存在的研究成果

2.辨析当前成果下存在的漏洞

3.说明仍旧存在可以探讨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有时候研究现状其实是研究背景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研究主题很新,且几乎没有人涉猎过的时候,研究现状所阐述的内容基本就会与研究背景重叠,但是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

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及框架见图(即学即用论文研究背景)(2)

—文末模板—

研究背景通用模板:城市商业街是城市空间发展与城市环境、商业理念融合的产物(阐明研究对象)。城市特色商业街因其巨大的商业效应、旅游效应和社会效应,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重视(行业趋势)。但由于国内各地特色商业街规划决策及建设运营者存在较大差别.致使各地特色商业街的发展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局面(现存问题)。由于空间经济学与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主线就是经济活动的聚集。本文拟对空间经济学以及产业集群理论的聚集机制进行解析。通过分析城市特色商业街的产业聚集效应,提出促进特色商业街健康发展的建议(研究方向)

研究现状通用模板:现代城市设计发展至今,可谓理论纷呈,学说众多。例如,功能主义主张以一种严格的分区来组织城市空间;系统主义关注城市的结构和整体秩序的建构;人文主义重视人的心理体验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形态主义强调通过类型的表达来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列举当前的研究成果)。事实上,每一种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性质、内容和程度上都不尽相同,都有其适应的领域和范围,有的适用于小城市,有的适用于大城市,还有些城市设计分析纯属理论范畴,并不针对实际应用的问题(找出可以改善的空间)。

因此,如果在城市设计活动中,忽视地方实际,盲目照搬理论,不仅会降低城市设计的实效性,甚至会给城市建设带来灾难。场所营造的理念既反映了人类的基本的需求,也强调了对地方文脉的深度关联。由此,可以辨析理论与经验证据的符合程度,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城市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城市设计的作用。(研究方向)

不过从我辅导了这么多本硕博的论文来看,论文中很多都不单独的在把研究现状列出来写了,一般都是在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综述里面来开展了,因为这三者在内容上的确有很多重复的地方,所以就不建议同学们把研究现状单独列出来了。

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及框架见图(即学即用论文研究背景)(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