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于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的交际圈不仅在现实中,也辐射在网络交际平台,很多人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别人,有些通过各类媒介,还找到了自己的爱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婚姻大事要听父母还是听自己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婚姻大事要听父母还是听自己的(请听听父母亲人的意见)

婚姻大事要听父母还是听自己的

身处于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的交际圈不仅在现实中,也辐射在网络交际平台,很多人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别人,有些通过各类媒介,还找到了自己的爱人。

但是,如果涉及到婚姻及钱财,还是要慎重。

央视法制频道里头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很多人在不完全了解对方的前提下,或者贪恋对方的美貌,送财送物,最后人财两空。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婚嫁中,女方如果一选错,就可能堕入深渊。

如果你的感情生活遭到父母强烈反对,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的爱人一直要求你为家庭妥协,你会怎么做?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央视《法律讲堂》的一个新闻案例: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是江苏高校女教师徐艺丽。

她父母是知识分子,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她,也非常优秀,博士生毕业后在一所高校就职。

而她和董某的一场婚姻,却遭到父母强烈的反对。

两个家庭的条件相差太大,而且董某的家庭很复杂,董某出身农村,董某的母亲有过三次婚姻。

而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进入了婚姻。

婚后,夫妻两人住在学校宿舍,而她的婆婆没有征求她的意见一起住进宿舍。

婆媳两人摩擦不断。丈夫却一直要求她妥协。

后来徐艺丽和董某有了孩子,母亲不忍女儿和外孙受苦,出资为两人购置房产,出于让女婿安心,房产只写了女婿的名字。

原本的设想是婆婆住学校宿舍,夫妻两人单独过。未料婆婆自顾自搬过来新房子驻扎,还带上了与前夫的大儿子在新房车库住下。

矛盾再次升级,丈夫要求她妥协的事情越来越多,甚至遭遇毒打。家庭矛盾从擅自把备课资料丢进垃圾桶,到晚归不留门,最后婆婆联合丈夫用癌症欺骗她。

徐艺丽最终提出离婚,在她收拾东西的时候,与婆婆再次起冲突,婆婆恶向胆边生,用菜刀结束了她的生命。

这个恶人在董某的陪同下自首,判了死缓。婆婆后来保外就医,离开了监狱,而某再婚,住在了当初的新房里。


这么戏剧化的案例,让人感到心惊。同时又为徐艺丽感到不值。

人性的贪婪毫无底线,我们以为的好,一味地迁就,换来的不是真心换真心,而是被榨干价值。

如果当初徐艺丽能够多听听父母的意见,不一意孤行,多方考察对方的人品和家庭,或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

她可能找到一个三观契合、家庭温馨和睦的人,共度一生,白头偕老。

这要求我们在谈恋爱的时候就擦亮眼睛,多方打探,借助自己的父母亲人的力量,集众人之力,仔细斟酌再考虑是否进入婚姻。婚姻也是需要学习手册的,好的婚姻也需要学习。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抚养》一书中谈到恋爱和婚姻时提出要多方考察一个人提出了这么一些意见:

一个人不是无缘无故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想要了解他,先从他的过去了解。在婚前多考察他的人品,花上一两年以上的时间,两人每周接触两次以上。看看他对于两人的摩擦的处理方式。

了解他的过去,和他聊聊,诸如他小的时候是否收到很好的照料,有没有一些开心的事情,同学、老师和朋友都喜欢他吗?有没有一些影响深刻的事情?

我们可以了解他是不是个肆意妄为的人,是不是被宠溺和纵容?

考察期间多和父母沟通,问他们的意见,毕竟好的父母都会谨慎一些,都会为子女考虑。

多了解他的父母家庭。比如家里是否有老人,老人是否有被妥善的照顾。了解他的父母,他是否乐于谈论他的父母或者避而不谈。

如果家庭温馨和睦,家里老人长寿,有被很好的照料,父母恩爱,一般这样的人不容易有心理问题,不会性情古怪。

他的朋友对他的评价如何?他的朋友是怎样的人,是不是性情温和,还是容易情绪激动?他有没有稳定的社交圈?他的朋友是不是也是幸福的家庭?有困难的时候他的朋友会帮助他吗?

综合几个因素,多方了解,请教父母亲人,多考察,长时间相处,不急于步入婚姻,是对自己负责,也对家人负责。毕竟结婚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总之,选择好的婚姻伴侣是需要学习和智慧的,而父母通常是可以给予你帮助,利于和你一起分析,因为坠入爱河的恋人,很容易迷失理智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而不能及时抽身。

当然,我们自己也要多去学习和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请相信我们都能收获一份爱情婚姻在一个同心圆的婚姻。请相信我们都能获得幸福的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