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的“人道”和“商道”

大染坊为什么还吸引人(大染坊的人道和)(1)

《大染坊》该剧讲述了清末民初山东周村一个名叫陈寿亭的讨饭少年胸怀大志,被周村通和染坊周掌柜收为义子后苦学染布手艺。十年苦心经营后与人共同创办大华染厂踏上了工业印染之路,终使大华染厂发展成为青岛第二大印染厂。

大染坊为什么还吸引人(大染坊的人道和)(2)

《大染坊》看点之一——陈六子的为人处世之道:善和狠。

陈六子发迹之后,时刻不忘锁子叔的恩情,为二老养老送终,这是一善;工厂工人由于工作失误,成为残废。但是陈六子,没有抛弃他们,继续聘用,工资照发,这是又一善;东北沦陷,难民逃难,陈六子尽最大努力,把难民招为工人,管吃住,有工资,这是又一善;黄包车车夫没生意,陈六子给了对方1块钱,怕对方难为情,就说这是开张利市钱;凡此种种,陈六子发迹了,面对穷人,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常常施以援手。

再说陈六子的“狠”。对待日本人,对待藤井。陈六子竭尽之所能,几次交锋,将藤井逼迫的毫无还手之力,几次都从藤井身上大赚特赚;对待訾有德这样的吸血乡绅,陈六子巧妙布局,多管齐下,将訾家这样的祸害,最终除掉。

《大染坊》看点之二——陈六子的经商之道:薄利多销、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陈六子学会了染布的核心技术后,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努力压缩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样的市场价格,他的利润丰厚,别人只能惨淡经营乃至倒闭,薄了别人的利,多销了自己的货。此“薄利多销”非彼“薄利多销”。

陈六子在进入青岛染布市场后,青岛染布业老大——元亨,深感压力,恐陈六子威胁自己在行业的地位。想尽办法想致陈六子于死地,双方斗的是难解难分。然而,在藤井的商会想吞并整个山东的染布业的关键时刻,陈六子和元亨携手一致对外,即保住了各自的工厂,同时也间接的维护了国家的利益。这一点,充分体现了陈六子把握了“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商业定律的精髓。

大染坊为什么还吸引人(大染坊的人道和)(3)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按照该剧的剧情发展,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感悟,采用“读”的方式,定期和大家分享《大染坊》的精彩片段,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