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结构类型

市场结构: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

1、完全党争市场,称纯粹竞争市场,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例如农产品小麦玉米,其特征:

1.1、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很多,生产者规模都很小,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并不能决定价格。

1.2、产品同质。

1.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1.4、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充满理性。

2、完全垄断市场,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例如公用事业如电力、固定电话业务,其特征:

2.1、政府垄断,例如邮政企业对官方信件的垄断。

2.2、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南非的钻石公司戴比尔斯。

2.3、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形成的完全垄断,在专利有效期内形成垄断。

2.4、自然垄断,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经济的同时,容易形成垄断。

3、垄断竟争市场:种既有垄断又有意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而接近于完全瓷争的市场结构。例如啤酒和糖果等,其特征:

3.1、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3.2、产品具有差别性。

3.3、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障碍较小。

4、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几个企业控制一个行业的供给的市场结构。例如美国石油工业,其特征:

4.1、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

4.2、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

4.3、它们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权。

4.4、其他企业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完全竞争行业供求曲线,如下图。

利润最大化及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决定垄断和竞争企业利润最大化因素)(1)

由于完全竞争行业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且每个生产者的规模都比较小,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都不能影响和控制价格,所在供求价格由均衡价格决定——需求和供求曲线相交点的价格。

完全竟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如下图。

利润最大化及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决定垄断和竞争企业利润最大化因素)(2)

行业的供求由均衡价格决定,那么企业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高于市场价格卖不出去,而低于市场价格会给自己带来损失。因此,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线。

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如下图。

利润最大化及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决定垄断和竞争企业利润最大化因素)(3)

由于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企业的平均收益(AR)=边际收益(MR)=市场产品价格(P),表现为同一平行于横轴的线。而总收益(R)=产品价格(P)X销售量(Q),表现为具有一定斜率的直线。

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产量决策,如下图。

利润最大化及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决定垄断和竞争企业利润最大化因素)(4)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要使利润最大化,那么就要使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而在上一篇成本曲线总成本=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经济师05中知道,边际成本(MC)是一种U型曲线,随着生产要素完全发挥而触底,然后递增——与完全竞争企业边际收益(MR)必然相交于一点,如上图A点。

因此,只有在A点上,企业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即A点是最优产量。

完全垄断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和收益曲线,如下图

利润最大化及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决定垄断和竞争企业利润最大化因素)(5)

1、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与行业需求曲线生命,即DD——因为一个行业只有一个企业,价格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斜率为负。

2、平均收益(AR)与企业需求曲线(DD)重合,即AR=DD——原因同上,一个行业只有一个企业,企业平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价格。

3、边际收益曲线(MR)在平均收益(AR)下方,这是因为单位产品价格随着销量的增加而下降,边际收益就会小于平均收益,比平均收益曲线更陡峭。

完全垄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决策,如下图。

利润最大化及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决定垄断和竞争企业利润最大化因素)(6)

1、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这是因为完全垄断企业在生产要素投人和具体的生产过程方面与完全竟争企业没有差别——即平均总成本曲线(ATC)和边际成本曲线(MC)。

2、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即边际成本曲线(MC)=边际收益(MR),相交于点e。

3、点e对应的横轴Q0便是均衡产量,从这一产量在需求曲线d(AR)上的对应点a可以确定均衡价格为 P0。

4、根据均衡产量Q0,在平均总成本曲线(ATC)的对应点b可以确定平均成本为c,长方形abcP0。就是企业的超额利润总额。

5、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不存在供给曲线,因为垄断企业关于供给多少的决策不仅取决于其成本,还受到其需求曲线的约束。

6、综上,若要获得最佳的超额利润,则其定价与下列公式有关——受需求价格弹性和边际成本影响。其中,P是销售价格,是需求价格弹性,MC是边际成本。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也称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对同一产品规定不同价格。价格歧视一般可分为三级∶

1、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企业对不同的购买者所购买的每—个批量单位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例如个体服装经营者不明码票价,喜欢同每位购买者讨价还价。

2、二级价格歧视: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批量的产品,但每个购买相同批量产品的购买者支付的产品价格相同。例如垄断企业对不同批量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但同一批量同一价格。

3、三级价格歧视:将消费者分为具有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两组或更多组,分别对各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例如大学生寒暑假回家和返校所享受的火车硬座优惠票价。

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垄断企业可以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制定较高的价格,实行“少销厚利”:而对需求价格弹性 较大的市场制定较低的价格,实行“薄利多销”。

垄断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垄断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与完全垄断市场上的企业相同,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但比较平坦。因为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产品差别性的存在,每一个企业都可在一定范围的消费者内形成自己的垄断地位。

但由于产品存在替代性,有着竞争的关系,所以相对于垄断企业需求曲线比较平均,处于完全竞争(平行于横轴)与完全垄断(陡峭)之间。在短期中,垄断竞争企业是一个垄断者。同时,与完全垄断市场相同的是,垄断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供给曲线。

寡头垄断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由于寡头垄断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各个企业的产量都在本行业总产量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寡头垄断企业既不是一个完全的价格接受者,也不是一个完全的价格决定者,对于不同的竞争对手,他们要采取不同的对策。

与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企业一样,寡头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寡头垄断企业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也不存在有规律的供给曲线。

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形成的两种模型:

1、协议价格制:在生产者或销售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市场份额划分协议的条件下,生产者或销售者之间共同维持一个协议价格,使得行业净收益最大——一些企业联合起来一起行动形成卡特尔,比如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2、价格领袖制:行业中某一个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率先确定价格,其他企业则参照这个价格来制定和调整本企业产品的价格,与其保持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