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开卷有益
女性是个永恒的话题。
当年,冰心老人在《关于女人》里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抛开比例不谈,真、善、美也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我希望这本书里有属于历史的真,属于诗词的美,还有属于价值观的善。
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前辈一样,不仅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神采,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风度,更有“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的眼光,有“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的豪情,只有这样,我们才终能坚信:“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学者蒙曼
《蒙曼女性诗词课 哲妇》自序
杨贵妃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者:蒙曼
唐朝贡献了两位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女性。一位是最有权势的女皇武则天,还有一位,就是最迷人的美女杨贵妃。
杨贵妃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她是个肌肤丰艳的胖美人,她先是嫁给了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琩,然后才被唐玄宗父纳子妻,据为己有。因为她的专宠,娘家人都跟着鸡犬升天,她的堂兄杨国忠更是一路当到了宰相。
然而,乐极生悲,安史之乱突然爆发,杨贵妃暴死在马嵬坡前,大唐的开元天宝盛世也随之戛然而止。
本文不想再描述她人生中的这些大关节、硬指标,而是要跟大家分享另外两个话题:
第一,杨贵妃生前为什么能得到唐玄宗的宠爱?
第二,杨贵妃死后,为什么又能得到历代老百姓的同情?
杨玉环 /《唐明皇》剧照,林芳兵 饰
杨贵妃为什么能得唐玄宗的宠爱?一个最通俗的理由,就是她长得美。
诗仙李白曾经写过三首《清平调》,专门夸赞她的风采。就拿流传最广的第一首来说吧: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什么是“云想衣裳花想容”?看见云彩,就想起你飘动的衣裳;看见牡丹,就想起你娇艳的脸庞。衣袂如云,美人如花这样的比喻早就用烂了,诗仙却另辟蹊径,既不说人像物,也不说物像人,而是说看见那最美好的风景,就能联想到那最美好的你,这是多么新奇,多么富有感染力的说法呀!
那“春风拂槛露华浓”呢?所谓春风,既可以指自然的春风,也可以指皇帝的恩宠,因此,这句诗既可以理解为在春风的吹拂之下,带着露水的牡丹随风摇曳,尽展芳华;也可以理解为贵妃在皇帝的恩宠下绽放青春,展现出迷人的风采。这就叫人花一体,一语双关。
这句诗还启发了后世的翻译家,当年,美妆品牌 Revlon 进入中国,被翻译成“露华浓”,真是神来之笔。
接下来呢?“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群玉山和瑶台,都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女神的世界。这样美艳的妃子到哪里找呢?应该不是在群玉山,就是在瑶台吧?这其实是把杨贵妃比作了神仙姐姐,说她超凡脱俗,惊为天人。
这首诗写得辞藻华丽,气象高华,当然体现了诗仙的水准。不过,这毕竟是唐玄宗点名让李白唱赞歌,所以难免带点应制诗的空洞,写得比较抽象,我们看完了,还是不大明白杨贵妃到底是哪一种美。
其实,美本来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普天之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审美标准。个人觉得,唐玄宗喜欢杨贵妃,不是笼统地因为她美,而是因为她有一种特别的天真之美,艺术家之美。
什么叫天真之美?说白了,就是她只想玩乐,不想政治。
此前谈到过,皇后也好,妃子也好,不仅是皇帝的伴侣,更是个重要的政治身份。所有成熟的后妃都应当明白国家大事,而且,还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国家政治。
比如长孙皇后,听说唐太宗要杀魏徵,就要穿上华服,祝贺唐太宗君明臣直,敦促唐太宗纳谏;再比如班婕妤,知道皇帝要专门制作双人座的豪车,和她一起游玩,就要拒绝皇帝,还要提醒他多和大臣交流,不要整天在后宫瞎混。
可是杨贵妃不一样。皇帝要办晚会,她就兴致勃勃地弹琵琶、跳舞;皇帝和亲王下棋,她虽然棋艺不精,但也重在参与,一旦看到皇帝要输了,她还要把怀里的狮子狗放到棋盘上搅局,哄皇帝开心;甚至,就连皇帝生气了,她也不是脱簪待罪,而是比皇帝翻脸还快,气得唐玄宗两次把她送回娘家,却又舍不得,放不下,还得两次再把她接回来。
接回来之后呢?白居易《长恨歌》说得最好:“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接回来之后,她还是玩,而且玩得更欢快了。
她从来没思虑过政治,也没干预过政治。就连她的堂兄杨国忠当宰相,也不是因为她施加了什么影响力,而恰恰是因为她和唐玄宗一起玩樗蒲,杨国忠在旁边算输赢,账目算得又快又好,这才引起了唐玄宗的兴趣,让他从财政官员做起,一路做到了宰相。
在这个过程中,杨贵妃既没有像历史上有些皇后那样拼命提拔外戚,也没有像独孤皇后、长孙皇后那样自觉抑制外戚,她只是顺其自然而已。
这是不是天真?当然是。所谓天真,就是心地单纯,率性而为,这种不成熟的状态,其实并不符合后妃的身份,但它恰恰是一种青春的诱惑,让人,特别是已经过于成熟的中老年男性心动不已。
图 / 《蒙曼女性诗词课 哲妇》
作者:呼葱觅蒜
什么又叫艺术家之美呢?就是她并非傻玩,而是能玩出花样,玩出水平。
一个妃子,如果只仗着傻白甜来吸引人,那么,这种吸引力维持不了多久。但是,杨贵妃盛宠十多年,马嵬之变的时候已经三十八岁,依然能够让唐玄宗全心全意,倚仗的就不只是天真的诱惑了。
事实上,杨贵妃是一个能让人找到精神共鸣,拔高精神层次的人,因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除了众所周知的《霓裳羽衣舞》之外,杨贵妃弹琵琶更是宫廷一绝,差不多的贵妇都在她手下受过训练,自称贵妃琵琶弟子。
除此之外,杨贵妃的艺术鉴赏力也非同寻常。《太平广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杨贵妃手下有一个舞姬叫张云容,跟杨贵妃学会了跳《霓裳羽衣舞》,而且跳得婀娜多姿,特别动人。杨贵妃专门为她写了一首诗,就叫《阿那曲》,后来收录到《全唐诗》里,改名为《赠张云容舞》。诗云: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你的衣袖舞动掀起香风,飘荡不已。你的身姿是那么亭亭玉立,像一枝红莲摇曳在秋天的水雾里。你的娇躯舞动,像轻云刚刚被一阵柔风吹出山谷,又像是柳条被清风拂动,划破了池水,荡起了涟漪。
这首诗水平如何呢?客观说来,并没有那么好,因为它只讲姿态,不讲感情,做不到情景交融,在佳作迭出的唐诗中排不上名次。
但是,她描摹舞姬的姿态动作,却非常传神。一句“罗袖动香香不已”,就让我们知道这是一支慢舞,舞蹈的动作一定不大,甚至好像是静止的;但其实,那舞姬的衣袖却一直在轻轻抖动,否则,又怎么会有那一阵阵香风飘荡不已呢?
这就是行家看行家,行家说行家,只有真正懂舞蹈的人,才能把舞姿写得那么曼妙,而且自然而然地,对舞蹈者流露出那么一种我见犹怜的欣赏。
这种“我见犹怜”的感觉,不也正是唐玄宗看杨贵妃的心情吗?唐玄宗本身就是一位高明的艺术家,他在杨贵妃身上看到了艺术家的天分,找到了知己之感。
图 / 《蒙曼女性诗词课 哲妇》
作者:呼葱觅蒜
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两点呢?其实是想说,杨贵妃作为四大美人之一,是否真的美出天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这种天真之美和艺术家之美太符合唐玄宗晚年的心境了。
唐玄宗最爱的女人,前后换了三个。第一个是结发妻子王皇后。当年,唐隆政变,生死存亡之际,出身武将家庭的王皇后曾经亲自参与谋划,他爱王皇后的刚劲之美。第二个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开元盛世时代,头脑清醒的武惠妃为他出谋划策,他也爱武惠妃的智慧之美。这两位皇后,一个尚武,一个崇文;一个创业,一个守成,都曾经是他的重要帮手。
可是,到开元末期乃至天宝时代,唐玄宗功成名就,已经不思进取,只愿享乐了,这时候,他寻找的也就不再是政治帮手,而是享乐伙伴了。谁是这样的伙伴呢?当然是杨贵妃,她脑子里只想着玩,又能玩出花样来,这样的人让老皇帝没有心理负担,而且有精神追求。甚至,连她那丰满艳丽的体态,都让年过花甲的老皇帝感受到了青春的朝气,他怎么可能不喜欢她呢?
有一年八月,太液池里千朵白莲怒放,唐玄宗带着王公贵戚都来赏莲。那些人都啧啧称赞说,没有比这更美的花了。这时候,唐玄宗微微一笑,指着杨贵妃对左右说:“争如我解语花?”什么花能比得上我这朵会说话的花呢?这就是“解语花”的来历。
唐玄宗不是擅长谱曲吗?他把自己谱的一首曲子命名为《得宝子》,还对旁人解释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
从这“解语花”和《得宝子》,我们就能品出大唐盛世的动人之处来了,历史上得宠的后妃也不少,又有几个能够得到皇帝如此直白、如此甜蜜而又如此率真的赞美呢!
图 / 《蒙曼女性诗词课 哲妇》
作者:呼葱觅蒜
然而,如此迷人的贵妃,如此动人的爱情毕竟被安史之乱撞了个粉碎。
安史之乱不仅仅是大唐王朝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转折点。此后的王朝,也曾疆域辽阔,也曾经济活跃,但是,若论整体影响力,却再也没能恢复到大唐盛世的局面。本来,担负着让一个王朝败落的骂名,就已经足够被人称作“祸水”了,更何况是撬动了整个古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关键!
杨贵妃无疑是经典意义上的“红颜祸水”,然而,神奇的是,一说到杨贵妃,大家率先想起的却不是“祸水”,而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相比褒姒、妲己这一类“前辈”,为什么杨贵妃会更得历代老百姓的同情呢?我想,有两个原因至关重要。
第一,人们太留恋开元天宝盛世了。
第二,白居易太会写诗了。
图 / 《蒙曼女性诗词课 哲妇》
作者:呼葱觅蒜
开元盛世是什么?那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一个梦。
这个梦并不是从现在做起的,事实上,自从安史之乱爆发,大唐从盛世的巅峰跌落下来以后,人们就开始对开元盛世充满浪漫幻想了。
伟大的诗圣杜甫有一首《忆昔》,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的评价: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什么意思呢?想当年开元盛世,任意一个小城市都有万户人家。南方的稻米和北方的粟米都喜获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粮仓。天下太平,道路上再无寇盗,即使是出门远行,也不必特意挑选什么黄道吉日。川流不息的大车小车把精美绝伦的齐纨鲁缟贩运到全国各地,老百姓们男耕女桑,各安其业。
诗中描述的景象多美好啊,简直就像是桃花源。这当然不完全是真的,就算是开元盛世,也照样有贪官污吏,有怀才不遇,有流离失所。但是,离开这个时代越久,人们就越怀念它,也就在内心里把它描绘得越美好,越神奇。
这么神奇的高光时刻,由谁来做形象代言人呢?
有两个人脱颖而出了。男的是李太白,女的就是杨贵妃。
李白为什么能入选?“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么自由傲岸,不正象征着开元盛世的精神高度吗?
杨贵妃为什么能入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么风华绝代,不正象征着开元盛世的雍容华贵吗!
其实,无论是李太白还是杨贵妃,大放异彩的年代都主要在天宝,而不在开元,但是,人们还是愿意把他们和开元盛世联系在一起,觉得他们就代表着那个时代的锦天绣地,满目俊才。
既然人们不愿意否认这样一个黄金时代,又怎么会忍心否认这个时代的形象代言人呢?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记忆,虽然杨贵妃身上同时存在着优秀的艺术家和不合格的妃嫔两种形象,但我们总是更愿意想起霓裳羽衣舞,而不是“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不就和我们回忆少年时代,总觉得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吗?
再看第二个理由,白居易太会写诗了。
我们现在一说起杨贵妃,首先想到的就是《长恨歌》。
白居易为什么要写长恨歌?根据陈鸿的《长恨歌传》,他本来是有一个“惩尤物,窒乱阶”的大主题。所谓“惩尤物,窒乱阶”,就是让人们以史为鉴,警惕红颜祸水。白居易的文艺主张一直是希望文以载道,希望文学能够为现实服务。写一首有教育意义的诗篇,应该也算是白居易的愿心。
可是,白居易毕竟是个诗人,而唐代的诗人都是深于情的。写着写着,他就忘了愿心,回到本心了。
于是,唐玄宗与杨贵妃那卿卿我我的爱情就渗透进去了,两个人生离死别的悲情也渗透进去了,甚至,唐玄宗在人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苦苦追寻,杨贵妃在天上“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恋恋不舍也都渗透进去了,最后,人们印象最深的已经不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变乱,而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深情。
这深情是属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但它也可以属于刘兰芝和焦仲卿,属于陆游和唐婉,属于人世间所有两情相悦的甜蜜爱人,也属于人世间所有爱而不得,或者得而不久的苦恼人生。
这样一来,人们再看《长恨歌》,看杨贵妃的故事,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自身的感情和人生经验都带入进去,而一旦带入深厚的情感,也就恨不起杨贵妃来了。不仅恨不起来,反倒是对她充满了同情。
甚至,后人还根据《长恨歌》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诗句,幻想着杨贵妃渡过了马嵬之变的难关,辗转到了日本。这哪里是事实,这分明就是情感的力量啊!
所以说,白居易太会写诗了,他不仅懂得技巧,更懂得人心。他把杨贵妃塑造成了一个摇摆的形象,她明明是危险的,可是,她又实实在在地吸引着你。
杨玉环 /《唐明皇》剧照,林芳兵 饰
说起来,杨贵妃真是一个生错了年代,也生错了环境的女子。
她没有长孙皇后那种“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的自信自觉,也没有上官婉儿那种“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的骄傲倔强。如果生在民间,她本来可以成为一个撒娇发嗲的小家碧玉;如果生在今天,她也可以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优秀艺人。
她只要美就够了,她就不该成为一个政治人物。
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她没有身处大唐盛世这个大时代,没有参与到波诡云谲的政治变动中,她在历史上也就不会留下名字,留下波澜起伏的生活轨迹,留下感天动地的爱情传奇。
这可能就是历史的残酷,同时也是历史的慈悲吧。
摘自《蒙曼女性诗词课 哲妇》,讲述诗词背后28位女子的精彩人生,以及她们背后的中国史。《诗经》说“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有本事的男子成就一个国家,有本事的女子毁掉一个国家。这是历史的偏见,反映了古人观念上的不完整和不公平。女子有的成城,有的倾城,成城和倾城间,比男子有更多的幽微隐曲,也因此产生了更多的诗词和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