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个争议很大的历史人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皇室贵胄,出身寒微但心系汉室,通过南征北战建立了将汉朝延续数十年的蜀汉政权。他以仁德治国,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然而,有的人则认为这些不过是表象。一种观点认为,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无法证实,很可能只是他假称贵族,以此沽名钓誉。此外,刘备的善良也是伪善,是他骗取人心的手段,他虽然宣称仁德,但做了许多与之相悖的行为,暴露了其狼子野心。
依笔者看来,刘备并非是一位宅心仁厚的圣明君主,但也不是人们所痛斥的虚伪小人。能够从织席贩履的丧父少年成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他一定有着超乎常人的独特能力和魅力。如果我们做个有趣的假设,让刘备穿越时光来到现代职场,笔者相信他能够在其中混得风生水起。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刘备的身上,实在有着太多在当今职场上可以学习借鉴的技巧了。不管是作为主公统御手下众将,还是作为宾客寄人篱下,刘备的姿态和行为都相当令人称道。那么,刘备的身上到底有着哪些重要的立身职场的品质呢?
东汉延熹四年(161),刘备出生于幽州涿郡涿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据史书记载,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后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要求诸侯王将封地分给诸子,再加上"酌金失侯"事件的发生,刘胜这一脉便逐渐衰落。
到刘备祖父刘雄时,只担任了东郡范令这样的小官。刘雄生下刘弘,而刘弘则在生下刘备不久英年早逝,刘备由母亲抚养长大,因为家境贫寒,于是只得"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三国演义》中写道,小时候的刘备住在楼桑村,当地有一棵如同皇帝出行时车盖的桑树,刘备和孩子们在树下游玩时,曾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虽然刘备家境贫困,但他的母亲依然没有让他放弃学业,等到刘备十五岁时,母亲便让他去游学。刘备游学时,有两位重要的同学:一位是同宗的刘德然,一位是辽西人公孙瓒。
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可谓是刘备人生的第一个贵人,他认为刘备不凡,于是常常仗义疏财,资助刘备一家。结识刘德然,刘备便得以减少了求学和求生的压力,也得以不必每时每刻都为生计谋划和奔波。
另一位同学公孙瓒则更加了不起,他在东汉末年凭借强大的骑兵割据幽州等地,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正是凭借和公孙瓒的交情,刘备得以在被贼兵夺去领地高唐时前往投奔。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正是在公孙瓒麾下结识了名将赵云,二人一见如故、关系亲密。
此外,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坏习惯,但正是因为喜爱这些奢华和富贵,刘备才会不甘于织席贩履。要是刘备踏踏实实,每天能吃饱穿暖就满足,怎么能够最终称帝呢?今天有许多人主张,会花钱才会赚钱,刘备也是如此。
此外,刘备拥有的性格特质还有"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按照刘备广博的人缘,这里的"少语言"指的并非是人际交往时寡言少语,而是做事的时候。少语言就不容易出错,也能够更加专心地处理事务。
刘备能够善待地位低下的人,不管是身为大领导还是小头目,这都是很可贵的品质。他不管高兴还是愤怒都不直接表露在外,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镇定自若;取得成功时,又不至于志得意满,能够做到这一点,可见刘备生而具有一些领导者的天分。
此外,刘备"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人际交往带来了自身影响力的提高,也训练了刘备的领导力。放到今天,刘备引得许多少年英雄都争相归附,类似于创业团队的草创。很快,投资人张世平、苏双就来了,他们在涿郡一带贩马,看到刘备和他的"团队"后非常惊讶,"乃多与之金财。"
上文说到,刘备喜爱声色犬马,但得到富商的资助后,却没有去享受,而是用来聚集豪杰,把团队建设的更加强大。年纪不大的刘备已然懂得克制欲望,用现有的资本去发展,而不是消耗。后来黄巾军起义,刘备带领着他的青年军立下讨贼之功,被封为安喜县尉。
至此,刘备的早年生涯告一段落,而他在现代职场中能够用上的技巧也已经展露了不少:刘备雄才大略,有自己的目标,并能够为了实现终极目标而耐心经营,对待下属他平易近人,对待友人他和善谦逊,对积攒人脉有着相当的重视。
对于天下大乱的趋势,刘备也有一定的预见,于是早早聚集起青年军,年纪轻轻就拥有了自己的小势力,可以说是拥有"人主之相"。他的表字"玄德"来自于《尚书·舜典》中形容舜帝的"玄德升闻,乃命以位。"也算是不辱其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