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们见识过“因为一句话而丢掉工作的人”吗?大概是十几年前了吧,我大学毕业刚入职的时候在应酬桌上听到这样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小姑娘中专毕业后回到老家找工作,可是因为学历不高,总是“高不成低不就”。去超市或者店铺做帮手吧,嫌收入低。去工厂吧,嫌辛苦。自己创业吧,怕风险。后来,她爸托了亲戚的关系,给她找了一份银行大堂经理的工作。这份工作比较清闲,收入还行,工作环境不错,也比较受人尊敬。做了大堂经理,平日里她接触到的也都是学历呀收入啊都比自己高的男同事。缘分到位的话,跟其他(女)大堂经理一样,就在银行里钓一个她们认为的“金龟婿”不成大问题。表现好的话,还有机会转为有正式编制的柜面人员。她自己是比较满意这份工作的。有一天,她在电话里跟自己妈妈吵架了。回到工作岗位上时,正在气头上。这时候,来了一个穿着比较朴素的老头咨询相关业务,她直接扔了一张业务宣传单过去。老头接了过来,发现宣传单张上貌似没有写明他需要办理的业务所需要的资料,就继续问她细节。她手指叩得老头手里的宣传单张哗哗响,嘴里没好气地说:“这里都写清楚了,你没长眼睛的吗?”本来嘛,如果她遇到的是个普通老头,人家可能生气一会儿,这事儿也就过去了。可是,这个老头不是普通老头,而是这家银行省行的副行长。他那天过去,就是想办点私人业务,但他不想为那么点小事情动用人情和关系,再说他也不想让下属知道自己卡里有多少钱。副行长平日为人低调,穿着打扮什么的都很普通,但毕竟也是位高权重的人。平日里他去到基层银行网点视察,哪次不是前呼后拥,享受VVIP待遇?他去到其他地方,也从来没受过这种冷遇。他当时没有说啥,只是讪讪地走了,但回去的路上越想越气。坐在那把交椅上,别人还当自己是个人物,可一旦离开了领导头衔,他居然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堂经理吆来喝去。最后,他还是忍不住给那家银行县级支行的行长打了个电话。县级支行的行长接到电话,气得要死,第二天就把小姑娘开除了,同时找来所有大堂经理做集训。小姑娘才在大堂经理的位置上坐了不到一个月,屁股都还没坐热乎呢,就把工作给搞丢了。而这一切的起源,不过就是当初没有“好好说话”。“好好说话”不一定会让我们财运亨通,但它真的能让我们少树敌、少踩坑、少破财、少霉运。怎么做才叫“好好说话”?秘诀不过就是“平等待人,换位思考”八字而已。“平等待人,换位思考”,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很难。很多人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只是Ta们以为自己已经做到了,但在别人看来,完全不是这样。

你会因为什么事辞职(因为说错一句话)(1)

2

曾经,有一个大学生问我:如何在职场中学会沟通?

我给出的答案还是这八个字:平等待人,换位思考。

早些时候,某大学的学生发私信找我,说想邀请我去他们大学做一场讲座,可是我听了大半天才get到对方的意思。

我们沟通的过程也不是特别顺畅,我总是需要提很多问题,才能获悉到我关心的信息(比如讲座时间、讲座内容、差旅费安排等等)。时不时,我也会收到一些寻求私信的合作。我发现,有些人总是很难把合作事宜表述清楚。他们像个勤快的小机器人,花大量的时间去介绍不知道从哪儿复制来的项目信息,最后直接问你一句:愿意合作吗?每次听到这种话术,我都一头雾水。大哥大姐,我都不知道您是谁,不清楚具体的合作内容、流程、方式以及分工、权责利等这些最重要的合作信息,只知道你有那么一个项目,我真的没法判断我自己是否愿意合作。他们以为自己是在沟通,但每一个回合的沟通,传达给别人的信息都非常有限。十句话中有九句是废话,是在做沟通无用功。我觉得他们普遍犯了沟通中一个大忌:“我本位”沟通法,而不是“换位思考沟通法”。所谓“我本位”沟通法,就是:我只向你阐述我想“告诉”给你的信息,不管你是不是听得懂、不管你是否需要这些信息,反正,我表达完了就可以了可是,他们只是在“沟”,不追求“通”。“换位思考沟通法”,追求的则是“让别人听懂并有回响”。这类人通常会先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对方,我希望从这场谈话中获悉怎样的信息。然后,他们会事先“设计”一下话术,尽量用最短的时间、最简洁的语言,达成沟通目的。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需要邀请嘉宾来做讲座,那么,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自我介绍 情况介绍 你需要为我们做什么 我们可以为你提供什么。比起长篇大论介绍本校举办的论坛历史到底多悠久、办了多少期、取得了多好的反响,你更多的精力应该花去探寻嘉宾意见以及落实具体的安排上。比如,你可以这么开场:您好,我是某校某会某某,这是我的证件(证明身份的真实性)。我们学校有一个论坛已经开办很多期了,反响不错,论坛的相关介绍回头我发给您一个链接。现想邀请你作为一期嘉宾出席,请问您是否感兴趣?如果嘉宾不感兴趣,对话结束。如果嘉宾感兴趣,那就可以开启第二部分的对话:“如果你能来参加我校论坛,你可以享受哪些权利(比如学校可报销差旅费、支付一点点嘉宾费,费用以怎样的形式支付,食宿行将如何安排),而我们需要您准备哪些东西(讲座主题是什么,讲座时间是多长等等)。”嘉宾答应了这个条件,那接下来就进一步对接嘉宾时间。最好是直接确定几个日期,让嘉宾从中选择一个,而不是笼统地约定一个时间区间。如果跟别人谈合作,也是这样的。不必花太多时间去介绍你们的项目多么牛逼,简单说明下情况,然后阐明“如果和我们合作,你需要配合做什么,我们能给你什么收益”。最高效的沟通,往往是“换位思考”得来的。如果你是个化妆品导购,你与其花大量时间找一个客户背诵你卖的口红多好用,不如跟客户说一句:小姐,我觉得这款口红的色号很适合你的肤质。很遗憾,这种以换位思考为核心的沟通技巧,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

你会因为什么事辞职(因为说错一句话)(2)

3

我发现,很多人“会说话”,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说话。

早些时候,某平台有两个年轻人同时找到我,邀请我进驻某平台。这个平台我早就进驻了,但因为在那边发了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好”男人也会去嫖娼?》,内容其实非常积极向上,但被平台列为低俗文章,把我给封号了。

我跟两人都吐槽了这个事情,用的口吻一模一样,A回答我:“不好意思,平台有机器人,机器人看到敏感词就是自动操作,还请老师体谅下。”

B则回答我:“你是来解决问题的,还是来找我论理的?”

我直接被后者气到肝疼,心想:我可能真是被宠坏了,已经十几年没受过这种气了。

我在很多篇文章里讲过“愚者争对错,智者争朝夕;弱者纠结情绪,强者解决问题”,但这只是我在做内容输出时用的口吻,目的只是阐明清楚这个道理,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现实生活中,我跟人点对点沟通时,从来没有反问过人家“你是来解决问题的,还是来找我理论的”。生意场上,正式谈事情之前,总会有个寒暄,算是一个谈话过渡期。有时候去拜访客户,我可能也会先讲“哎呀,你们这楼下好堵车”或是“你这有点热啊,是空调坏了吗?”正常人应该听得懂这句“人话”,不会轻易觉得别人是在针对或攻击自己,顺嘴接一句“有时候是有点堵”或“空调好像确实有点问题”,这事儿也就过去了,大家切入正题聊事。只有蠢人会来一句:“你是来抱怨的?还是来谈生意的?”与人沟通时,慎用反问句,说话别太冲。

我觉得,这是职场人最基本的素质。不愿意提升这种素质的,可能家里有矿。

我遇到过的最奇葩的一个人,是这样的——他上来就问我能不能帮他改剧本,说他手上有个项目特别急,急需人帮忙。我问,您具体是哪家公司?另外,既然是谈合作的话,大家的权责利应该怎么分?这些东西还希望您讲清楚呢。对方怒了,说:“瓜都没种下你就想摘瓜啊。我能来找你,也是看得起你。”我:????!!!!大哥,你谁啊?

4

生活中,我也发现:很多人把“学会拒绝别人”理解为“怼别人”“教训别人”。他们不说“不好意思,这个事情我真的帮不了你”,而是说:“没见我正在忙着吗?你觉得这个事情归我管吗?”有一些人把“表达负面情绪”理解为“带负面情绪地表达”。他们不说“你这样说话,我觉得挺难过的”,而是说:“CNMB!你这狗嘴里果然吐不出来象牙!”还有人抓住一点“政治正确”,就上纲上线。他们不说“请让一让,让我们过去一下”,而是说:“好狗不挡道!你这种人真是自私、素质低!”“好好说话”并不会给你带来损失,甚至可能会给你带来收益,但有些人面对熟人也好,面对陌生人也罢,就是学不会“好好说话”。

没法好好说话,本质上是不想好好说话。说话技巧,几个小时就学会了,但平等待人、换位思考的能力,有些人一辈子都不具备。

人在很年轻的时候,总是很容易以“我本位”的思维去看问题。我们考量事物的出发点,都是“我觉得怎么样”“我的需求是怎么样”。

有了一些阅历后,我们换位思考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会思考“如果我是Ta,我会怎么样”“Ta可能怎么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年轻时我看到一个中年人呈“葛优瘫”姿势坐在公共场合的椅子上,我可能会觉得那人“坐没坐相,真是有违观瞻”。可是,现在,我可能会想“说不定是人家身体不舒服”。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心态转变?因为经历多了、见识多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了。我的朋友得了脊髓炎,发病时根本没办法久坐,必须要不停变换姿势,而“葛优瘫”是相对舒服的一种。我自己前段时间写作写到坐骨神经痛,累极了我也会这样………在“能缓解疼痛”的坐姿面前,什么“坐没坐相,有违观瞻”就是个虚无的面子问题。疼痛就在你身上,你想要为自己的身体感受负责,就不可能为了“让别人看得惯”而活着。早些年,遇到那些让我看不大惯的人和事,我可能会咬牙切齿地想“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现在?会生出一份悲悯心,首先想到的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生出悲悯心,不是要做圣母,而是为了化解心中那些不必要的戾气以及对他人的苛求。你对他人的体谅多一分、对这个世界的多样性的认知多一分,就不会时时刻刻要求他人为你的“看得惯”负责。我们付出的悲悯,最终会以某种方式回馈到你身上,让你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祥和。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并出言教训别人的人,建议少来往。

到了一定年纪之后,我真的特别喜欢跟那类不管遇到个什么事情都能好好说话的人交往,他们淡定、宽容、不和自己过不去也不和别人过不去,究其原因是内心够自信、笃定、宽大和悲悯,还有,识时务。

不好好说话,你可能会散失掉很多机会,生活会向你关上一扇又一扇的窗户。好好说话,则更容易遇到善缘,更容易“生财”。

细想想:人和人之间,一般也没有杀父之仇,何须用嘴巴去得罪人呢?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口德不好,容易破财的。

以上。

你会因为什么事辞职(因为说错一句话)(3)

--END--

作者:晏凌羊,80后,情感专栏作者,新女性主义作者,中国作协会员。著有畅销书《那些让你痛苦的,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愿你放得下过往,配得起将来》《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我离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侠小说的另类解读》以及儿童绘本《妈妈家,爸爸家》。拥有13年金融从业(管理)经验,现为广州某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创始人、某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创始人。出生于云南丽江,现居广州。欢迎关注晏凌羊 微博:晏凌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