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春风

01英语为何难被摈除?

熟悉世界历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自18世纪以来,到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的大部分地区,长期处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印度一共有多少官方语言(英语为什么仍然是其国内主要语言)(1)

(印度民间一景)

作为英国殖民体系的重要一环,英国政府不仅招募印度人当兵、从事生产活动,还将英语强行规定为官方用语。许多印度人被迫放弃自己的语言习惯,改用英语发音写字。

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在二战结束后发生了改变,二战结束后不久,印度成功独立,并建立了自己的民选政府。为了强化自己独立的地位,印度政府很快在社会上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去英国化”运动,其中,语言领域的改革被作为重中之重。

建国的宪法规定,英语不再被作为官方语言,到1965年,印度就要将“印地语”(地位类似于中国的普通话)作为全国的共同语言。从中我们足可看出印度与殖民历史告别的决心。但是,为什么到今天,英语仍然是印度国内的主要语言之一呢?

印度一共有多少官方语言(英语为什么仍然是其国内主要语言)(2)

02英语背后的文明

笔者认为,这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英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其背后还代表着一种优越的物质文明。对优越物质文明的依赖,让印度人无法同英语一刀两断。

我们都知道,世界近现代史的走向,几乎是被欧美列强所主导的。欧美列强通过工业与科技革命,经济发展迅猛,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吸引着各地区的人民从中分一杯羹。

印度自然不会例外,许多印度家庭清楚的意识到,欧美社会的模式是财富的代名词,只要让子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有机会去使他们融入其中,去从事更加体面的职业。

举两个例子,一,被印度人民尊为“圣雄”的甘地,其晚年固然强调“抵制洋货”,但其早年之所以能在英国本土、南非等地区之间穿梭奔波,旅行工作,开拓眼界,离不开一口流利的英语。

二,印度今天最厉害的产业,就是研发计算机软件,这一技术的主导权,一开始是操在西方人手中的,但是,由于互联网发展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大,印度人自然和其它国家一样,都被吸引着投身其中。可是,芯片技术的相关资料,都是英语和美语写成的,怎么办?不学不行。提升生活质量的需要,逼迫着印度人去学英语。

印度一共有多少官方语言(英语为什么仍然是其国内主要语言)(3)

由此可见,英语所代表的,其实就是体面的生活,体面的生活谁不想要?司马迁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东方文明内部,颇多相似。

03历史因素

说完一个因素,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历史因素的制约。我们都知道,印度的历史时期,分裂长于统一。长期分裂的局面不仅影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也让其语言文字的使用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从地图看,印度分成两部分,德干高原以北,以印地语和乌尔都语为主,以南地区则以达罗毗荼语为主,这些语言内部,又有差异(类似方言)。

印度一共有多少官方语言(英语为什么仍然是其国内主要语言)(4)

(图片来自网络)

语言存在差异也就罢了,但更糟糕的是,在书写上也是千奇百怪,印度不像古代中国,没有精力推行“书同文”,所以文字书写上不统一。印度独立之初,曾规定“天城体”为文字书写标准。

印度一共有多少官方语言(英语为什么仍然是其国内主要语言)(5)

(天城体类似于中国简体字,梵文相当于中国的文言文)

但是,天城体只适用于印地语,如果是“乌尔都语”,则不灵了,因为乌尔都语在书写上采用的是阿拉伯字母。至于达罗毗荼语,又是另一种文字表现形式。一个统一国家同时存在三种文字表现形式,官方规定的印地语在其中不具有数量优势(不像汉语),那又该怎么办呢?

既然印地语在短期内难以成为普遍使用的语言,国家便又把希望重新寄托在英语上。很简单,独立后的印度虽然告别了伦敦方面派驻的官员,但掌权者所继承的制度与行政官僚队伍,都是殖民时代的产物,换言之,这些人和制度都是在英语文化中熏陶出来的。既然本土语言难以统一,那使用大家都熟悉的英语,应该是折衷之计。因此,英语之所以能在印度独立后仍被广泛使用,与其历史背景,也有很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林太《印度通史》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周有光《印度的语言和文字》 收于《百岁新稿》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