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胡克非

“装嫩”这个词曾经仿佛经常伴随着女艺人,无论是《大宋宫词》中的刘涛,还是《上阳赋》中的章子怡,或是“浪姐”中的伊能静、《花儿与少年》中的许晴,都不同程度地被观众和网友打上过“装嫩”的标签。

男演员因为“装嫩”被送上热搜,实属罕见,近日,一部还未上映的电影放出宣传片,42岁的李晨在其中饰演一名17岁的高中生的画面,让很多观众感到不能接受。

男星挑战女装惊艳全场(男演员装起嫩来)(1)

某电影预告片中“饰演”高中生的李晨 图/视频截图

虽然后经李晨辟谣只是电影的喜剧桥段,但在一片“辣眼睛”的评论中,“装嫩”这个词终于呈现了不分男女的雨露均沾。

讲道理,对于服化道技术愈发精湛的影视行业,“装嫩”本是一个技术问题,但事实上,如今“装嫩”的背后探讨,折射出的问题远远不止在技术上。

装嫩不分男女

其实,在李晨上热搜之前,男演员装嫩也并非没有案例。在去年上映的电视剧《幸福里的故事》中,李晨本人就曾扮演过18岁的高中生。在电视剧《合伙人》中,36岁男演员朱亚文饰演的大学生也引发过观众的非议。

最令人叫绝的是张鲁一在《大秦赋》中饰演的秦始皇嬴政,40岁的年龄饰演13岁的嬴政,更刺激的是演员辛柏青只比张鲁一大7岁,却在剧中饰演秦王的父亲。

男星挑战女装惊艳全场(男演员装起嫩来)(2)

张鲁一饰演14岁的秦王嬴政 图/视频截图

张鲁一瞪着两只无辜的眼睛,面对着粘了胡子的辛柏青,然后就出现了那段引人捧腹的对白:“爸爸,我还没有成年,我不要当皇帝”。网友纷纷发帖表示,“这段剧情整段垮掉了”。

靳东、李乃文、李宗翰联合主演的《如果岁月可回头》更是把老男人的装嫩发挥到了极致,三个中年危机的男人竟然为了换个“活法”去选了无数年轻人的方式,赶潮流、染发、蹦迪、快闪,参与各种极限运动。可从口碑上看,观众不仅不买账,还给三人打上了“油腻三人组”的标签。该剧口碑和收视最终的成绩极为惨淡。

男星挑战女装惊艳全场(男演员装起嫩来)(3)

《如果岁月可回头》剧照 图/视频截图

影视导演王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影视剧中选择高龄演员饰演低龄角色是比较普遍的情况,“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考虑观众审美逻辑,剧中人物年纪虽小,但是想要展现复杂的情绪和状态,与其匹配的年轻演员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则是,在叙述方式上出现演员的更换,可能会导致观众的不适,会有出戏的感觉。”

“现在观众都是看明星大腕来的,总不能一个戏播了5集了,男女主角还没出来吧,那怎么办?说白了还是演员适不适合这个人物,他的表演风格和技巧能不能匹配。”

优秀的演员通过合适的角色的确可以跨越年龄的鸿沟,当年看《新白娘子传奇》如痴如醉的观众也不会想到饰演白素贞的赵雅芝在当年已是38岁了,《孝庄秘史》中,宁静也在30岁的年龄将“满蒙第一美女”塑造成了荧幕经典角色。

男星挑战女装惊艳全场(男演员装起嫩来)(4)

36岁的李楠饰演14岁的少年康熙 图/视频截图

当然这里面也有老天爷赏饭吃的案例,比如在电视剧《康熙大帝》中36岁的李楠饰演了14岁的少年康熙,再比如在青春犯罪片《少年的你》中,27岁的周冬雨饰演了高中生陈念,当然还有28岁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饰演高中生沈佳宜的陈妍希。这些演员都属于面相年轻,所以在饰演低龄角色时降低了观感上的违和感。

不难发现,古装剧和校园剧是演员装嫩的高发区。古装剧里一般是男女主演从主人公青少年一路演到老,表现主人公青少年阶段时,常常会有违和之感。哪怕是看上去挺年轻态的明星,一旦与角色年龄差距太大,无论是化妆还是滤镜都掩盖不住。

在“装嫩”的案例越来越多的当下,翻车的案例也就随之增多,观众的不适感也越来越强,在影视评分平台,演员“装嫩”甚至成为了被打“1分”的重要标准。

面对影视行业越来越多的“装嫩”情况,演员郝蕾站在了观众这边,她在综艺节目中表示:“演员到了什么年纪,就要演什么年纪的戏,那如果说40岁了还要保持少女感,那旁边的少女演什么?”

逐渐跑偏的“成熟”

演员海清就曾公开抱怨,中年女演员获得的机会太少, “我们一直有一个目标,希望有机会跟优秀的团队合作,这是我们的野心,也是每个演员的野心。岁月赋予我们经验,皱纹,阅历,宽容善良,善于沟通,我们没有传说中那么不好合作。”

海清们真正担忧的其实是整个影视界的创作氛围和刻板的印象。在这个流量时代,中生代女星无法再拼过年轻小花们的真正原因是复杂的,与其说她们在自叹命运,莫若说她们其实是痛惜自己日趋成熟的心态和演技在角色塑造上毫无用武之地。

反观中年男性演员,面对的情况并不比女性演员好多少,甚至还要更糟,“父亲、霸道总裁、领导干部”基本涵盖了中年男性演员的70%的银幕形象,曾经脍炙人口的军旅题材几乎绝迹。

如果说缺少机会是市场带来的自然选择,缺少“正常”的角色,其实背后的隐患可能更大。梳理这两年电视剧平台中年男女的形象和人设,几乎就没有几个正常人。

絮絮叨叨的母亲和拜倒在总裁美貌下的女强人是中年女性的两个方向,而男性则更加不正常,“颓废、迷茫、失败”甚至成为了中年男性形象的标签。近两年来热播的电视剧《三叉戟》《我是余欢水》中更是将中年男性最不堪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Vista看天下》曾发文表示,这些银幕中的中年人的形象,为年轻人带来了未来的极端想象,也让人们持续污名化“成熟”这个词,提及这个词,再也没人会想起智慧、冷静、通透豁达,取而代之的是向现实妥协的油滑,和令人恐惧的中年危机。

现象级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将这种反差发挥到了极致,虽然也拿到了不错的收视率和话题热度,但节目中的内容和艺人们展现出来的状态依然令人唏嘘,用年轻女团的标准让“姐姐们”进行训练选拔,节目看似是要向大众展现熟女的魅力,然而选择的方式居然是拼体力、拼冻龄、拼冲劲,取得胜利的关键是“要向观众展现自己的活力四射”。

社会风气的一边是鼓励年轻人努力奋斗去拼搏美好的明天,而在影视平台的另一边则是将明天最凄惨窘迫的一面用最极端化的方式呈现,这种拧巴的感觉让年轻人和中年人都感到了不适感。

对于普通人来说,当然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但是对于需要点击、话题、流量的影视行业来说,看上去只有迎合和妥协才能换取最大的流量,抛弃中年观众,拥抱青年观众,也正是这些年影视行业在做的事情。

甜宠剧、青春剧、玄幻剧等以年轻角色为主的剧种能够走红,正是源自观众的选择。观众为这些剧带来了流量和不菲的经济回报,因此投资方更舍得花钱,令这些剧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行业中的从业者想要生存,就必然要去做这道选择题,刘敏涛的例子就很典型,这位以演技著称的女演员,自从通过火辣舞姿和魔性表情把自己送上热搜以后,在一段时间内的确占据了微博、B站、短视频等平台的热搜,但在近日播出的电视剧《生活家》中,她夸张的表情和台词,让不少观众表达了“刘敏涛塑造的人物停留在了自己舞蹈的水平上”的不满。事实上,在她登台舞蹈之前,她还被观众称为“老戏骨”。

捞回被泼出去的中年人

人们一边揶揄着中年人的油腻,一边炫耀着年轻的资本,翻看热搜有着不少被冠以年轻的话题,“大学毕业年入百万在深圳职业”“8岁少年自学高中课程考入大学”“某知名科技企业劝退35岁以上员工”,这些新闻加大了年龄层之间的割裂,看似给了人们一种积极向上的紧迫感,但也让中年人在这样的语境中逐渐失语。

虽然年轻人们嘴上喊着“年轻万岁,拒绝中年”的口号,但在生活中却不得不依赖于中年人的经验和决策,抛开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上下级和师生关系不谈,就拿简单的日常就医来说,面对一个刚毕业的实习医生和一个从业15年的副主任医师,选择起来是很容易的。谁都想尝尝一个米其林三星饭店50岁的厨师长做的菜,而不会选择去年刚刚创业的新东方烹饪学校优秀毕业生,这就是一种双标。

有人说,二十年前的时代话语权,是以权威和惯性压倒新生的叛逆。二十年后的话语权,是商业择机站在声音嘹亮的一方。

哪一次都是暴力,哪一次都饱含愚蠢。唯一相同的,是两次倒霉的是同一拨人。在一边倒追求年轻的号召下,中年人选择在钓鱼的河边沉默、在夜跑的马路上沉默、在孩子补习班教室外的座椅上沉默。

但沉默不代表不堪,沉默更不代表落魄,哪个年龄段不会遇到点难事?只是16岁的难和36岁的难不一样罢了,两者不奢望相互理解,但起码不需要相互诋毁。

但影视剧平台,没有给出一个机会,反而向着相反的方向狂奔着,一边疯狂造星,捧红没有作品的年轻人以换取巨额流量和财富,一边将中年演员推向喜剧、荒诞、无厘头的大坑中,然后再加上一个“放飞自我”或是“求新求变”的标签。

说到中年男人,人们经常引用的是张爱玲的话:“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而实际上,张爱玲本人是喜欢中年的。在《张爱玲私语录》里有这么一段话:“有许多人以为青年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其实因为他们已经忘记青年时候的许多不愉快的事。我倒情愿中年,尤其中年初期,人渐渐成熟,内心有一种宁静,是以前所不知道的。”

很可惜,影视剧的创作者可能只读过张爱玲的第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