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作者牧之野授权,“秦安战略”在今日头条平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之乎者野记”,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很多人对国际政治的邪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难以自拔。

前些年社交媒体上都是看都是俄军军力世界第二,普京一身腱子肉猎熊,要么就是吹美军战力,吹日本,吹印度,等到闪电战不行,转而到另一端认为俄拉胯,啥也不是。

牧之野怎样(这个世界的规则本就是你出卖我我出卖你)(1)

土耳其突然在瑞典芬兰加入北约的事情上转向,社交媒体就一边倒说埃尔多安“捅了普京一刀”。

封神、造神、毁神,眼见他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

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一盘大棋”,但苟且真的多的是,说文明点就是丘吉尔那句话: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而中国人,真的不是太懂这些,这在血统里就带着,因为我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今天,同事给我念了个故事,很应景。

故事来自茅海建的《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书中讲述了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后,围绕道光皇帝、林则徐、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英国对华商务总监义律、两广总督琦善、两江总督伊里布等人在接下来中英几场战争对抗的细节。

中间各种故事非常多,双方因为文化国力差异误解也非常多,我只说几个。

当时的清政府对英国这种“夷人”根本没放在眼里,虽然烧了洋人的鸦片,但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对英国的船坚炮利完全没有任何概念,道光远在北方,琦善伊里布等人也是盲人摸象,直到真见到了英军的战力,才真的吓坏了,从“剿”到“抚”,倾向于求和。

而我们在课本中看到的光芒万丈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其实在几场战争的指挥中也是相当混乱,最后因为被革职才没有像关天培一样牺牲在战场上。

英国从一开始并未想要去分裂或动摇大清这么大的宏远愿望,只希望能够从贸易中赚到钱,“给中国一点教训”。所以《巴麦尊致中国宰相书》作为外交照会文件,英方的开价和清方的理解云泥之别。

牧之野怎样(这个世界的规则本就是你出卖我我出卖你)(2)

英国的条件非常具体:

  1. 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宁波为通商口岸
  2. 英政府可在各通商口岸派驻官员,与中方官员直接接触
  3. 赔偿被焚鸦片
  4. 未付清的赔款以年利率百分之五计算利息
  5. 割让沿海岛屿
  6. 赔偿商欠
  7. 赔偿军费
  8. 条约为中国皇帝批准后,接触对中国沿海的封锁,赔款全付清后英军方撤离
  9. 条约中英文一式两份
  10. 规定期限内由双方君主批准

清方的还价只有两条:

  1. 惩办林则徐
  2. 准许英人在广州通商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在几场大败之后,主“剿”的慢慢都变成了主“和”。

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那时天朝上国的傲慢和对英国军力的错误估计
  2. 琦善伊里布等人不敢跟道光说实话,对英方挑衅的措辞统统软化翻译,使道光误判英国人的态度,此外,报喜不报忧,谎报军情、拖延甚至擅自做主求和
  3. 沟通渠道的不畅通,一封信从英国过来9个月,800里加急到京城又好久
  4. 英国就是极为清楚的计算利益得失,道光想的却是政权的稳定性
  5. 军事实力的代差

回头考证当时的奏折,当道光、琦善伊里布沉醉于自己的宏大叙事,寄希望与侥幸之时,英国却把“里子”看得十分重,时任英国首相巴麦尊对于义律的迂回沟通非常不满,倾向于用武力试探清政府实力,速战速决好赚钱。

甚至“炮轰广州城”的计划被取消,理由是“怕把广州巨贾富商”吓跑了,影响生意。

在此之后,一步步试探,发现这么大一块肥肉居然这么弱,然后就有了后面的嗜血。

看到这些,心里很憋屈,特别是道光琦善伊里布对英国人的“以己度人”,认为他们也是讲“仁义道德的,希望给点“面子”,还有那种对道德层面泛泛的谴责和对于割让让利随意之间的巨大反差,给后人留下了多少坑。

牧之野怎样(这个世界的规则本就是你出卖我我出卖你)(3)

回头我们再看土耳其的时候,无不一样体现出站在道德高地上的俯视,觉得这人“两面三刀”,不讲义气,靠不住。

殊不知普京都不会感觉意外,叙利亚战事在胶着之时,俄美都能够做交易,土耳其击落俄战机后,普京还能救埃尔多安。

他们,对于这些太熟悉,太自如,太习惯,太适应了。

真正尴尬的,其实是我们。

当我们大肆报道库尔德工人党遭背叛时,不会看到真正受威胁的是“居伦组织”,就像我们看委内瑞拉的瓜依多被抛弃这种事时,其实内心潜意识就是在表达:

这些事,我们是干不出来的。

但其实,没有人会为你的道德感动,如果我们的实力下去了,那么周围一定会一拥而上分食。

这个世界的本质依旧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规则本就是你出卖我我出卖你,太玻璃心是混不下去的。

牧之野怎样(这个世界的规则本就是你出卖我我出卖你)(4)

指望某些国家能发自内心崇拜和欣赏,那你需要坐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之后再说,实力不强的时候,术比道重要,统领天下后,道比术重要

好了,就说到这儿了。

今天是个好日子,但我们不要忘记1997英国人在细节上给我们埋了多少雷,未来还要在台湾埋多少。

眼光要远,落实要细。

最后,我也查了一下书中那几个人的命运: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开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道光三十年(1850年)病逝。

伊里布比较走运不说了,原先主剿的琦善在白河口见英军"船坚炮利",下令撤退炮台守军,并派广东人鲍鹏去穿鼻洋(广州虎门口)向英军求和,与义律私下约订《穿鼻草约》,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元。

还好没作数,不过没保多久,香港还是在《南京条约》被割让,道光皇帝以琦善擅自割让香港为奇耻大辱,令锁拿解京问罪,"革职锁拿,查抄家产",发军台,后获赦免,任驻藏大臣、热河都统、四川总督、陕甘总督等职 ,也算是重启任用。

其实到最后,就义的只有关天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