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调研——,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不足融资难)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京津冀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调研——

创新不足、融资难、关键技术薄弱,仍是困扰企业发展“瓶颈”

京津冀区域不仅拥有全国乃至全球最先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也是我国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发源地和承载地。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三地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们民营企业研究课题组从京津冀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视角出发,开展多维度问卷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进行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民营企业反映一些实际情况。”天津市政协委员董雪锋创办的“鼎泰丰下午茶”作为天津市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互助服务平台和营商环境“助推器”,以“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为主题的研究活动已经开展了3年。课题组通过互联网发放问卷6523份,选取京津冀三地中小微企业的管理者,涵盖18个行业,从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角度审视营商环境,从当前企业运营情况、经营信心、信任成本、享受优惠政策、自身发展、投资意愿问题等方面对京津冀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进行了调研分析。

调研组发现,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各项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实,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具有信心的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交通运输、传统制造等行业中,随着京津冀对信创产业应用场景的不断建设,也给下游制造业较好的发展信心。“民营企业应尽快完成转型升级,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加快民营企业创新的步伐。抓住这一机遇有利于实现民营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的效率。”董雪锋说,从调研数据看,此类经营良好的企业拓展市场的需求迫切。

调研同时发现,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融资困难、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关键技术支撑薄弱等是当前京津冀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

董雪锋分析认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关键,也是其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京津冀民营企业中制造业占绝大比例,但由于自身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极易受到市场经济波动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最终导致民营企业发展创新能力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

京津冀民营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企业相比,自身规模小、经营周期短、生产技术水平低、信用等级不高等,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为其进行贷款风险较大,也会增加商业银行交易成本,因此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营资本,不仅融资金额少,成本也会高于银行信贷。“在经济下行发展的压力之下,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将严重阻碍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也就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董雪锋说。

民营经济的健康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而要改善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政府需要有大的作为。从国家层面看,要完善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从地方政府层面看,要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制定好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确保它们生存稳定。另外,要想彻底打通国民经济发展的阻碍,还需要将实体经济与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信息技术相融合。但目前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对于关键技术的了解欠缺,仍属于发展的薄弱环节。

对于当下面临的问题,如何才能促进京津冀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组建议:

针对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问题,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可结合地方发展特色,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增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实现企业间平等竞争。如用普惠政策为创新企业提供“全成长周期”的针对性服务;由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加快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民营企业自身要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与经验,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从而获得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青睐。

对于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政府要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充分利用好网上平台,提升“互联网 政务服务”水平。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切实解决政策落地问题,推动民营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28日 第 0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