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年时代,在子嗣上一直艰窘,后来把弟弟的女儿养育宫中,称为长公主,这才陆续得子生女,那么康熙的子女逐渐多了起来,该用什么名字好呢?

康熙幼时饱读经书,且学西洋算法,对于大事一向自有主见,在儿女们的命名上也是宸纲独断,自然就与世不同。康熙看上了宋太祖赵匡胤的这个“胤”字,儿子们一律胤字辈,从长子大阿哥胤褆开始,一律以“衤”字旁为名,太子就是胤礽了。

“胤”这个字之所以出奇,本意不过是子孙相传,但是自宋太祖赵匡胤之后,这个字就成了高大上的字,似乎只有皇室贵族才可以用,雍正即位之后,也只允许自己称胤禛用这个字,此外就只有十三弟怡亲王胤祥了,通天之下就这么两处可用。

康熙到底传位给哪个儿子了(康熙为何给儿子们起名都用胤字辈)(1)

那么康熙给儿子们用这个“胤”字的用意是什么呢?

首先自然是希望子孙们世代相传,取用上古帝王所用之字,以示尊贵,且福德绵延不绝,这是最基本的意思,一时王公贵族们十分羡慕,康熙的诸多儿子们,明知与皇储无缘,也有高官贵族们的子女与之通嫁,一时盛世气象繁华,亘古所未有。

再一层意思,从宋太祖赵匡胤来看,他特别注重兄弟情义,皇帝大位传给弟弟太宗赵光义,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赵德昭,效法上古兄终弟及之意,在诸强环伺,武将集团份量很重,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立长君而保社稷,传为千古佳话。

所以,康熙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够相互友爱,尊崇上古兄终弟及之意,子孙绵延不绝,世代互为友好。这与后来爆发诸子争嫡是截然不同的,甚至于雍正即位之后大黜兄弟,亲兄弟也圈禁起来,更是背离了康熙的本意。

要知道,康熙诸子中真正同母所出的也只有胤禛和胤禵了,如果康熙在世时能够开疆拓土,甚至于征服海外,以胤禛继承大统,为胤禵封疆裂土而王之,就更是千古佳话了,甚至于可以成为传奇了。但是康熙诸子之中,显然没有人能够达到这层境界,以至于康熙逝后诸子均黯淡无彩。

康熙到底传位给哪个儿子了(康熙为何给儿子们起名都用胤字辈)(2)

康熙给儿子们用这个胤字,除了希望他们兄弟友爱之外,是否还希望他们能够开疆拓土呢?这个很难说,因为康熙年轻时,经历过撤藩战争,平定台湾,等等,他年轻气盛的时候,很可能也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够像宋太祖赵匡胤那样,东征西讨,剪除列强之环伺,像成吉思汗的儿子们那样每个人都建立自己的帝国,能够裂土封王也是未尝不可。

所以,康熙用这个胤字,是大有考究的,其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也。

只不过康熙晚年,除了西北西南用兵,镇守西藏,多了一个东北俄罗斯屡屡犯境,这样就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外部环境中多了一个变量,很大程度上掣肘了康熙的盘算谋略,所以康熙晚年看不到他开疆拓土,一个是心力已经有限,另一个也是变数丛生,千古一帝也就不得不坐视垂暮而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