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题《金少山<七郎托兆>欣赏》,作者王家熙,原文载于1999年5月24日出版的《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照片及截屏素材源自网络。

京剧《李陵碑》一剧,在40年代以前,常用名《托兆碰碑》(即《七郎托兆》连《令公碰碑》)。50年代反对鬼魂出场,"托兆"的情节被删去,虽然杨继业的经典唱段得以保存,但全剧显得支离破碎。本来这出戏是由梦境引起的,删改或淡化这个梦,后面的剧情便很难自圆其说。

80年代以后,许多演出已经恢复了"托兆"的情节。过去的有关资料当很有重新整理的必要,其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净中王"金少山灌制的唱片了。

金少山灌唱片趣闻(金少山在七郎托兆中的声腔演唱艺术都有哪些特点)(1)

金少山

剧中七郎杨延嗣的"鬼魂"由铜锤花脸应工,共有三个唱段:

第一段,金派唱词首句"叫鬼卒站两厢听我一令",板式为【二黄导板】【回龙】【原板】,是在空中自思自忖时所唱;

第二段首句"听谯楼打罢了三更时分",为【二黄原板】,是进人宋营之际唱的;

第三段首句"老爹爹休贪睡细听儿明",为"碰板"起唱的【二黄原板】,末句系【散板】。

金少山灌唱片趣闻(金少山在七郎托兆中的声腔演唱艺术都有哪些特点)(2)

金少山灌制的唱片共有五面。"叫鬼卒"唱段共录过三次,最早一版是1927年在高亭公司录音的,其后于1931年又在高亭重录了一版,到1934年9月19日再次在百代公司录制了第三个版本。由此可见,金先生对此唱段相当重视,戏界内外对此也十分欢迎。

"听谯楼"唱段,百代公司1932年11月20日录音。在这面唱片中,金少山与谭小培合作,七郎所唱【原板】后还录了杨继业梦中见子的【散板】。"细听儿明”唱段则与第三版"叫鬼卒"同为1934年9月19日所录,作 A 、 B 两面合成一片。

金少山灌唱片趣闻(金少山在七郎托兆中的声腔演唱艺术都有哪些特点)(3)

这五面唱片,体现着金派演唱艺术的许多特色。尤其是"叫鬼卒"的三个版本,现场发挥各不相同而各有精彩之处。

在京剧史上,金少山的声音造型,一直被认为是花脸艺术的正格。金少山能作"黄钟大吕"之声,他嗓音的响度在戏剧舞台上是空前的。

许多老辈演员及观众对我说过:现场聆听金少山演唱时,那种奇异的震荡、特殊的享受,在唱片中是得不到的。但唱片中仍然可以反映出他的演唱既有堂音又有立音,音色很有厚度,宽亮雄浑,宏旷无比。

金少山灌唱片趣闻(金少山在七郎托兆中的声腔演唱艺术都有哪些特点)(4)

董洪松

《托兆》的五面唱片很能体现出金少山的发声方法是科学的,总体共鸣非常好,尤其是头腔、胸腔共鸣结合得非藏常好。他用气极为通畅,声音雄壮而又富于自然美。

比较讲,1927年高亭所录唱腔调门极高,声音更显宏旷;而百代版所录则更见厚度。金少山的唱法,具有工稳、流畅、大方的特点,代表着三四十年代花脸的最高演唱水平。他演唱的《托兆》,虽悲壮苍凉却又沉雄慷慨,总体风格雄浑豪放、大气磅礴。

金少山灌唱片趣闻(金少山在七郎托兆中的声腔演唱艺术都有哪些特点)(5)

孟广禄

他在演唱艺术方面的又一贡献,是开始注重对唱腔的点染和装饰。前辈花脸的演唱大都直呼直令。金少山不满足于此,他采用了"擞音"、"颤音"等一些新的装饰因素,还发展了花脸的鼻音,从而较大幅度地增强了唱腔的韵味和表现力。

值得注意的是,他运用装饰因素,很注重花脸这一行当刚劲粗犷的特性,很注意花脸和老生的区别。他创造的一种大幅度的颤音,就富于花脸的虎虎生气。

金少山灌唱片趣闻(金少山在七郎托兆中的声腔演唱艺术都有哪些特点)(6)

京剧《七郎托兆》 图片源自央视网

"叫鬼卒"唱段第五句"两狼山打一仗被贼围困"中"仗"字所用的大颤音就很典型,这在1934年百代版中表现得尤为出中"宋"字所使用的鼻音,也把字和和腔润饰得非常动听,而且具有壮美特色,这个字在1931年高亭版中唱得更有韵致。

金少山高、中、低音都好,高音更见功力。"托梦爹尊"的"爹"字,在1927年版原为"大路"腔,1931年和1934年版改用高音演唱,旋律虽然朴实无华,却使整句唱腔益发深沉凝重,显出了七郎的非凡器宇。

金少山灌唱片趣闻(金少山在七郎托兆中的声腔演唱艺术都有哪些特点)(7)

"听谯楼"唱段的第二句,一般唱"半空中又来了七郎鬼魂",金先生却不用"半"字,直接唱"空中"。他运用他那极好的总体共鸣,将这两个"中东"辙口的字音拔高来唱,同时放足音量,舞台演出时立刻便产生出轰然雷鸣、声震屋瓦的艺术效果。

"细听儿明"唱段简洁洗练,唱得质朴、爽利而字字真切。最后一句【散板】"可怜我父在阳子在阴",感伤中也不失雄风。

金少山灌唱片趣闻(金少山在七郎托兆中的声腔演唱艺术都有哪些特点)(8)

吴玉璋

当前流行的音带中,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的《京剧大师演唱伴奏集锦(10)》选收的是高亭公司1931年版一段,上海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京剧大师金少山经典唱段》选收的为百代公司1932年和1934年三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