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大发现 续四十八 三三拳谱前身之谜 崔虎刚 ( 六合武学)

武学历史大案破解需要证据;当今徐州八孩母一案也是如此。

相关部门负责破解当今大案,已有进展。我们这里负责破解的历史大案也有突破。各尽其职,都在为国家做贡献。

笔者能为国家破解历史大案,但自家的大案却没能破解。寄希望于万能的网友可以帮忙破解。

笔者大哥崔虎廷(1950年太原生人),九十年代在太原小沟坡附近失踪,至今杳无音讯(失踪前,笔者当年问大哥身体状况,大哥回答说:有难,有难,过去就好了,没想到是这样情况)有线索的老师们,请惠告。

四十二弐太极拳(太极拳大发现续四十八)(1)

崔虎廷

四十二弐太极拳(太极拳大发现续四十八)(2)

崔虎廷

一、王宗岳与《岳武穆王拳谱》

就目前挖掘抢救的历史拳谱文献证据看,河南济源神拳拳谱传人藏谱以及山西蒲州永济姬际可传人传谱等显示,明末清初民间流传的《岳武穆王拳谱》包括岳武穆《九要论》《勇战心意枪》《拳论》等。前文证据显示,其中《岳武穆王拳谱》中的《勇战心意枪》对王宗岳及其《太极拳论》《阴符枪谱》等产生了直接影响。

四十二弐太极拳(太极拳大发现续四十八)(3)

今见河北广平陈利传本为残本,由于缺乏旁证,因此目前还不清楚,山西心意门版王宗岳后部《岳武穆要论九章》的内容,是否为王宗岳合集本中原有内容。如果属实,则陈长兴、陈清平的九要论,是否又多出一个蒋发所传的可能性?留待以后挖掘证据再论证。

二、《三三拳谱》的前前身

岳武穆名下的《勇战心意枪》《拳论》则对姬际可开创姬氏武学,发挥了绝对性的作用。

前文介绍过《勇战心意枪》是《三三拳谱》,确切讲是其中《六合十大要序》的前前身,及师爷级别。那么其师父级别的文献又是什么呢?为何要研究这些呢?

实际上,不搞清楚这些历史,就不明白明末清初中国武术的许许多多门派的历史。

三、姬氏武学与《武穆王拳谱》

署有清代乾隆十五年的《六合拳序》记载了姬氏武学的来历“……(岳飞)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一法以较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风,生于明末清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朝夕摩练,尽悟其妙), 后授余师曹继武……”。以往学人曾以缺乏旁证而对此记载产生怀疑,或以为是借历史明星岳飞的广告宣传而已。

笔者康熙三十八年《倚山武论》的发现,证明了姬公得到《武穆王拳谱》后,创出(刀枪棍棒)拳法这一记载是历史事实。

实际上,如果仔细思考研究的话,会发现,能在《六合拳序》中记录这一历史真实信息的人,绝非等闲之辈,那些局外、假冒伪劣的万无可能伪造出这一真实的历史。换言之,《六合拳序》作者,一定是姬氏嫡传,其年代距离姬氏不会很远。这与其在《六合拳序》中表明的身份,姬氏再传弟子的情况吻合。

除此之外,《六合拳序》也是山西传系中,乃至河南心意拳谱中,整个心意拳谱中,最早记载心意马学礼大名及其籍贯的历史文献。可别小看这一记载,这一信息,在当时多年难得。

《六合拳序》不仅介绍了姬氏武学的历史,而且重点记载了姬氏武学的精华、核心。从技术角度看,这些也与其姬氏真传身份契合,无缝接轨。

试问各位,这位得到姬氏武学真传的《六合拳序》作者,这位姬氏再传弟子,会随便拉入一个无关的人(曹继武)作为自己的恩师吗?

凡是传人,得到心意门真传的学人,相信一般不会这样认为。

那么有关曹继武官方正史的记载与拳谱的记载矛盾,是否应该深入研究?研究其为何会发生这个矛盾,背后有什么隐情。君不见今日徐州案件的相关通告,几次均有本质差别?

曹继武大案,原本在武林比不了王宗岳太极拳大案的重要性,谁曾想,随着曹继武大案的破解,结果连带破解了文坛第一大案---《红楼梦》作者大案之谜!一跃而为中国清代文武合一的第一历史大案!

您看这历史上,中国文武何曾中断分离过?我们需要展示的清代历史真情,太多太多。

总之,没有证据,别说文坛,在武林也同样无法立足。会变成自己哄自己,那些搞出假冒伪劣拳谱或历史者,最后都是如此。

《六合拳序》及其与《红楼梦》作者关系等相关研究,容后再论。本章,我们研究什么是《三三拳谱》的前身及其对武学的历史价值、贡献。

四、陈家沟所藏《三三拳谱》的前身——《原序》谱

1、陈家沟所藏《三三拳谱》的前身

《三三拳谱》中《六合十大要序》与《勇战心意枪》之间的拳谱文献,就是其前身。这一文献民国时期被天津武士会负责人李存义先生的弟子许禹生(太极拳传人)先生公开。这个文献以许禹生先生从李存义师叔得到的形意六合拳论《原序》发表于北京体育刊物。许禹生贡献巨大,包括《原序》谱的披露。

然而,这一跨门派流传很广的文献的历史及其价值,以前并未被学界认识到。

早于康熙三十八年《倚山武论》的姬氏《原序》谱的重新发现,为我们理清心意形意早期历史、各传系文献流传路线分布及其演变等,提供了又一重要依据和工具,有利于认清真实的历史而不被人误导。

2、姬氏《原序谱》的产生

明末清初,姬龙凤得到《岳武穆王拳谱》后,在“求志堂”刻苦钻研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创出了枪法(后被武林尊称为《姬氏枪法》而广传武林,特别是通背(臂)门中)、然后又将枪论变为拳论。

就是把《勇战心意枪》序文:

“闻之子不语力,固尚德不尚力之意也,然夹谷之会必得武备。是诚武事之不可少也,世人欲保国家,欲全性命,非兵法不可。然兵法种数不同,他端不知造自何人传流,惟勇战(心意)枪法,自张桓侯岳武穆始流传至今,真脉一线。当世之学武,大抵皆以架 繁多、虚应好看为奇,而绝不思兵贵神速,之动不见形,……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者此也况乎?欲传而欲讹,更不仅差之毫厘也。余就其论而释之,谨著十法,摘要以诲子弟,因作是序以志之。” (见《卷五 神拳拳谱》)。 及其后面《十法》做了增删,对其中“枪”字的脱去,成为了没有“枪”字的拳论,完成了‘脱枪为拳 ’的理论准备,即《原序》谱的建立,之后创出拳法等。

姬氏《原序谱》,是姬际可得《岳武穆王拳谱》之后,所作的第一个改革作品。

可别小看这一变化。 这一变革,正如清代山西文水郭锡亨《通背拳》抄本所评价的那样“大超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做到:“师徒授受本属枪法,而徒能以枪法悟改拳法,非仅武艺特达,即议论亦大超象,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矣!”。

四十二弐太极拳(太极拳大发现续四十八)(4)

中国武学历史上,器械变拳法的记载,仅此一例!这在中国武学历史上,是一次大变革!在武学上,小看这个,如同小看牛顿对苹果落地的发现类似情况。

姬氏《原序谱》,看似姬公迈出这一小步,却是改变中国武学的一大步!因为依已经发现历史拳谱文献,如姬公发小上官理存天先生序文等证据,可知姬氏以其顺治八年文举人的身份,开办了求志堂,此后毕生教学,先后培养了八百文武双全的弟子,并在其晚年《倚山武论指迷序》中亲笔记下了这一历史。

3、原序谱的特征

今见各地各门派流传的清代《原序》谱抄本,其内容与河南马学礼所传心意六合拳谱不同,与山西戴龙邦传谱《六合拳谱》有别。

原序谱的另一个特征是,含有我们熟悉的苌乃周名下的一些内容,即前文所叙的道光九年张丙瑛受其表姐夫委托,整理审定的《心意拳谱》(改名为《梅花拳秘谱》)的一些内容。这些内容的归属,来源,是学界的一个大课题!

五、姬氏《原序谱》的流传

经过多年研究,笔者发现,姬氏《原序谱》不仅相对独立存在,而且广传。

1、天津武士会李存义得本

这一传谱,一支在清末民初,流传到了天津武士会负责人,姬氏武学传人李存义先生手里。传抄中,抄者对少数文字做了改动,如其中“形意”二字,当为李存义或其前后传人所加,亦或就是许禹生先生发表文章时所加;后面的内容也按顺序分出章节等。增删永远是中国的抄本文化特点。

这一文献,被师侄许禹生先生误会为是李存义本人所作。实际上,充其量李存义先生增加了几个文字。

2、岳青山心意传人李瑞东藏谱

同样主持天津武士会的李瑞东先生也藏有此谱。李先生的抄本,来自岳飞后裔岳青山。曾有人污蔑李瑞东伪造此拳谱,可谓无知无畏。

3、河南十里铺岳王拳传人传承谱

河南十里铺里岳王拳传人的发现,为我们带来许多新的信息。民国时期王芗斋先生曾与这支传人李老岱(李岱东)有过交流。当地传人有上述传谱。

4.河北广平陈利之师传

太极拳巨星陈利不同弟子,也有此谱。如河北广平卢鸣金藏本,只不过,今日卢氏传人按卢氏抄本重新顺序重新命名了。把‘原序’,当做‘次序’,把卢氏的序言作为原序处理。其更多历史详见《顾殿一太极拳之谜》

5、河北高阳短拳传谱

河北高阳短拳同样有此谱。只不过高阳叫做《八法摘要 序论》遗憾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相关传人整理文献时,有所取舍,未能完整如实记载。

6、河北买壮图传本

河北有一支为河南买壮图的心意拳传人,他们也保留了同样的拳谱。由于这一支与河北邯郸峰峰地区刘神仙六合拳传人有交集,目前不清楚具体来源为何。

河北邯郸峰峰地区刘神仙六合拳传人拳谱目前还在保守保密中。这些武学历史研究的痛点。许多人将藏着一些武学历史的碎片当成宝贝,最后失传。

7、朱文迪《岳武穆注本》

笔者藏有朱文迪《岳武穆注 六合拳 杨家花枪本》也是同类拳谱,出处不明。

深州以及王建筑老师还有山西武乡等地,还有同类传本。此外,还有其他民间不知传系的流传本。

除了上述,另有民国时期出版物《国术大全》也是这一类拳谱。

六、姬氏八百弟子与《原序》谱

明白了上述历史,就会产生一个大大的疑问:

为何许多门派有姬氏《原序》谱?各位认为这些门派先祖也与姬氏一样做了系统的‘脱枪为拳’的工作,还是他们可能与姬氏八百弟子有关?

这些文武双全的姬氏八百弟子都是什么人?他们学成后去哪里了?对武学做了一些什么工作,有什么贡献?

凭什么姬氏在康熙三十八年《自志》中,敢写下“徒以赳赳武夫,声传后世”,除了姬谁又敢这样说呢?

四十二弐太极拳(太极拳大发现续四十八)(5)

这个资本与姬氏八百弟子的资本是否有关?这些弟子清代有何成就?

七、拥有此谱但不知姬际可的原因

回头来看,姬公八百弟子早期弟子们,最初得到的姬氏所传拳谱文献,就包括这一《原序》谱(有的甚至还保存了其中的《勇战心意枪法》的具体内容),而拥有这一传谱的姬龙凤早期传人,得此《原序》谱后,艺成而各奔前程,便带到了各地。因此便有远不止上述武林各家有此谱的情况出现。

由于姬氏武学开创时期,当时姬公‘藏器渭濵’的形势,或因其他不便细说等,造成了拥有姬氏《原序》谱的特点就是:只有‘岳武穆王’ ‘真传一线’等信息,没有姬际可的信息,等文字为特色。

这八百弟子也有各自不便细说的原因,因此,这些传人虽然是姬氏武学传人,但久而久之,并不知道姬公本人及其归属。而如少林心意把传人一样,河南十里铺,或只知岳王,或者只知其前辈。而不知姬际可姬龙凤了。

八、王自诚《拳论质疑序》出现的原因

四十二弐太极拳(太极拳大发现续四十八)(6)

《三三拳谱》中的雍正十三年正月《六合十大要序》作者王自诚先生,应该就是见武林对《原序》谱相关的来历迷惑,毕竟岳武穆说法太遥远,且容易以假乱真,其《拳论质疑序》因此而出。

查《拳论质疑序》并非质疑其中的拳论内容本身,而是阐述了此拳论的来龙去脉。换言之,当时有人,或者武林普遍存在,对此原序拳论来历不明的现象,有必要做一个介绍。于是其《拳论质疑序》记载了姬氏的名讳,‘脱枪为拳’的起因及其所创拳法前后六势的内容及其核心、功效,再此重复强调了粘劲最为高等等。

后来王自诚又于乾隆年间,在《王师断论》(河南孟津县东柴家屯柴考老先生传本《拳法论书》)中交代了自己对当时洛阳武林冒存六合拳真传等看法,以及自己为郑氏秘传弟子,《六合十大要序》(《拳论质疑序》)为自己所写等重要历史。这些记载非常必要,毕竟是岁进士,有历史责任感。

值得注意的是,姬氏武学,所以今日我们能挖掘抢救出大批珍贵清代文献,在于姬氏门庭有许多文武双全高水平的人才,以及保存、不断增加文献的门风。事情好像又说远了,其实看一下清末民国以来的祁县范氏、孙禄堂先生、王芗斋先生、乃至今日的曹志清先生等等,莫不如此。

九、姬氏《原序》谱的价值

姬氏《原序》谱,它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自己的历史定位及其重大作用。

明末清初,姬氏改名为姬拱(《倚山武论》),姬宏(河南及安徽心意拳谱),熟悉研究这一特殊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姬公八百弟子早期弟子们,都得到这一早期文献姬氏《原序谱》,而广传天下武林。

拥有相同《原序》谱的不同门派,这些背后的历史是一个大历史,仅以互相传抄,过于简单化了。

姬氏《原序谱》及其传系的真相,被埋没了几百年。以至于同门对面不相识,甚至有人污蔑李瑞东伪造了这一拳谱。

这一姬氏《原序》谱的流传局面,直到雍正年间十三年正月,郑氏弟子河南新安王自诚增删姬氏《原序谱》后,才被改变,出现了姬氏《原序》谱与《拳论质疑序》(或不同名称)并驾齐驱的新局面。

姬氏《原序》谱的重新发现,是一个重要里程碑!除了其技术方面的价值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为我们重新考察《倚山武论》、《十法摘要》等姬氏武学演变与发展等都提供了有力分界坐标。

如,同时含有姬氏《原序》的《勇战心意枪法》传谱的门派,说明他们不是来自济源,而是直接来自姬际可。

看不到姬氏《原序》谱与《拳论质疑序》(或“六合十大要序”、“十法摘要”等不同名称)的重要差别与意义,便会将早期历史及其文献,包括《三三拳谱》各部分的作者等搞的一塌糊涂,误人误己。

相信本文公开后,会有更多不同门派的老师们发现,他们也有这些拳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