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无 为

道常无为,而无以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勿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如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德经精选名言十句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1)

本课讲无为,道为就是无为,就是按照客观发展规律来做,按照客观来做就没有做不到的事,即无为而无不为。而人道为就是有为,做事前都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计划,然后去执行。有为做事的结果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就看自己的主观与客观的符合程度,如果是主观与客观部分地相合,那就犯错误。与客观实际相合的那部分,就做成了;不相合的那部分,就做不成,就犯错误。如果是主观与客观完全不符合,就要失败,这就是有为的结果。

人为万物之灵,对自然界的干预能力是很大的。本课也讲到,侯王作为各个地域中人的最高管理者,要带领人民遵守客观规律,不去干预自然,让万物自然进化。而实际上侯王们对此没引起高度重视,没意识到对生态环境循序渐进地破坏会累积到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人类从未停止过改造自然。社会发展到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在逐渐地增多,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性也在增大。是否该由此引发反思,改变行为呢?

和平

道德经精选名言十句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2)

《道德经》:遵循自然,才利于人与万物生存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勿作:侯王如果能保持守静,即修道修德,不去破坏自然环境,万物就将自然进化,自然进化,而无任何外界干预,那么万物就将自然繁殖生长,欣欣向荣。

人类为什么会破坏自然、干预自然呢?为了满足私欲,为了赚钱。近几年海里的鱼类越来越少了,主要是渔民毁灭性、无节制捕捞,为了赚更多的钱,捕鱼竟然用很小的渔网(俗称断子绝孙网)来捕捞,把那么小的鱼捞上来,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崩溃,很多年都难以恢复过来,那我们的子孙吃什么?

所以老子讲,人类只有把私欲去掉,才能不干预自然,不破坏自然环境,万物将自然发展进化,这样利于人与万物的生存。

清静无为胡

道德经精选名言十句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3)

《道德经》: 自然和谐发展,减少干预

现在自然环境由于人类的各类经济活动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破坏大自然环境很容易,但是要想逆转恢复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极大的代价。地球上面生长了万事万物,它们都需要一个和谐共生的环境共同发展,地球不能只有人类,设想一下,如果地球上面只有人类、工厂、高楼大厦、钢筋水泥,我们自己也无法生存下去,更谈不上生活得健康快乐,所以我们不能自我膨胀,以为人类可以统治地球的一切。我们应该顺应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万物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的干预。同时,我们也要从我们自身做起,减少不必须的资源浪费,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多留些资源。

轶材

道德经精选名言十句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4)

《道德经》:无欲守静,天下安定

“夫亦将无欲,不如以静,天下将自定”。如何实现国家安定和谐呢?关键并不在于武力压制和详细的法律条文。这些东西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关键是使人去掉私心欲望。除了满足能力范围内的基本生活需求之外,人往往有许多奢望。比如赚很多的钱,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吃穿住用都要最好的。这些超出能力范围的奢望,容易让人为了实现它而走上歪路,侵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不惜破坏环境。

所以要使人们去掉那些达不到的欲望。怎么才能去掉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守静。没有私心欲望就能守静。因为没有欲望就不会总是去想它,就容易安静。反过来守静就能彻底去掉私心欲望。这样大家都不去做坏事了,天下将自然稳定。

水穷云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