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读图,完成下列题。
|
- 甲地位于乙地的()
A. 东南方 B. 东北方 C. 西南方 D. 西北方
2.—架飞机于地方时3月15日14时自甲地飞往乙地,经过18小时,到达乙地的当地时间是()
A. 3月15日17时20分 B. 3月15日21时20分C. 3月14日20时40分 D. 3月16日19时10分
3.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的自转线速度大于乙地 B. 甲地的自转角速度小于乙地C. 甲. 乙两地的地方时和日期均不同 D. 春分日时两地的日出地方时相同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题。
|
4.此时,图示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和节气正确的是()
A. (600W,23026’S),冬至日 B. (900W,23026’N),夏至日C. (600E,23026’S),冬至日 D. (900E,23026’N),冬至日
5.下列关于图中A、B、C三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和C点在同一条经线上B. A点的自转线速度大于B点C. A点和C点位于昏线上,将同时进入黑夜D. B的经纬网坐标是(1800,00)
6.下列关于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将逐渐变慢B. 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C.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将向南移动D. 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
下图中MQ、MN、NQ分别为晨线、纬线、经线的一部分,P点的纬度为30°N,M与N的经度差为30°,此时M点的地方时为5点。
|
7.Q点的纬度可能是
A. 0° B. 20°N C. 30°S D. 35°S
8.有关该日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P点 B. Q点的昼长等于M点的夜长C. N点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D. P点昼长大于14小时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据此并读图,回答下列题。
|
9.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
A. 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 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C. 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 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10.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按日期做调整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实践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题。
|
11.“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之日,黄河流域最接近()
A. 清明忙种麦 B. 白露忙割地 C. 小雪地封严 D. 冬至不行船
12.小满至芒种期间()
A. 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方向 B. 地球公转速度快C. 我国各地正午日影朝北 D. 合肥白昼逐渐变短
13.通辽市一年中日落方位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
A. 立春与立夏 B. 雨水与惊蛰 C. 谷雨与处暑 D. 清明与寒露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在抵达南极昆仑站(80°5'01''S,77°6'58''E)后,于2019年1月5日全面展开天文、冰川和测绘等项目的科研工作。如图为1月5日当地时间10时在昆仑站上拍摄的自动监测设备及其周边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图示时刻
A. 北京时间约为6时 B. 赤道上东半球大部分为黑夜C. 伦敦和上海日期相同 D. 我国东部沿海吹陆风
15.该日后一个月内
A. 南极圈内极昼范围变大 B. 开普敦地区温和湿润C. 索马里东部海域出现鱼汛 D.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16.图中自动监测设备的日影朝向再次出现时,可能为
A. 6月9日 B. 7月5日 C. 次年10月5日 D. 次年12月9日
读图A,B完成下列各题
|
17.图B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 从南纬90°向北减少 B. 从北纬90°向南减少C. 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D.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8.图A中,反映的是北半球()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冬至日 D. 近日点
下表为长春市某民居正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表。读表中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9.以下四幅光照图与表中时间相吻合的是
20.若某日该民居室内正午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公转速度最慢 B. 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播种季节C. 长春日出方向为东南 D. 天山雪线位置达一年中最高
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题。
|
2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 东经70° B. 东经90° C. 西经70° D. 西经110°
22.此日在( )
A. 春分日前后 B. 夏至日前后 C. 秋分日前后 D. 冬至日前后
下表为某日我国四座城市日出日落时刻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题。
城市 |
甲 |
乙 |
丙 |
丁 |
日出时间 |
7:24 |
6:56 |
7:42 |
6:47 |
日落时间 |
17:34 |
16:39 |
18:14 |
17:29 |
23.四座城市中,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4.乙城位于丁城的()
A. 西北方 B. 东北方 C. 西南方 D. 东南方
25.此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靠近下图中的()
A. ①点 B. ②点 C. ③点 D. ④点
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19时48分至23时11分,月球横穿地球本影区,出现月全食现象(如图1),图2为“月全食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26.导致图1中月食区域依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月球的自转 D. 月球的公转
27.此次月全食发生后一个月内( )
A. 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快 B. 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后向北移C. 地球上极昼范围变大 D. 南半球各地昼夜时差逐渐变小
读太阳系天体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
28.此时,在地球上( )
A. 看不到所有的内行星 B. 用肉眼可以观测到所有的外行星C. 黄昏后可以在东方天空看到火星 D. 看到西方天空的木星高于火星
29.图示期间,杭州某学生于日落时观测到木星高度达到全天最大, 则( )
A. 地球位于其公转轨道近日点附近B. 西湖周围丹桂飘香C.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D. 该日杭州昼长夜短
30.下图为某南极科考队员用全景影像多重曝光的方式拍摄的24小时太阳轨迹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视运行方向为自右向左 B. 照片的拍摄地可能为南极点C. 半年以后可以见到相同景象 D.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正在加快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C、A、D
【解析】
1. 根据 0° 纬线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纬度向南增大为南纬可知,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甲地位于乙地的南方;根据经度值向东增大为东经,经度值向西增大为西经,甲位于东经 80° ,乙位于西经 140° ,当两地经度和小于 180° ,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两地经度和大于 180° ,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图中甲乙两地经度和大于 180° ,则甲位于乙的西方,综合南北与东西方向,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2.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地位于 80°E ,位于东五区,乙地位于 140°W ,位于西九区,根据东时区时间早于西时区,甲地与乙地经度差为 220° ,甲地比乙地地方时早 14 小时 40 分。飞机 3 月 15 日 14 时自甲地飞往乙地,经过 18 小时,到达乙地时甲地地方时为 3 月 16 日 8 时,根据甲地比乙地地方时早 14 小时 40 分,则飞机到达乙地的当地时间是 3 月 15 日 17 时 20 分。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3. A. 由赤道向两极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逐渐减小,极点线速度为零,则甲地的自转线速度小于乙地 , A 错误; B. 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 B 错误; C. 甲 . 乙两地的地方时不同,但日期有相同时, C 错误; D. 春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地方时相同 , D 正确。 故选 D 。
4~6.【答案】C、C、D
【解析】
4. 读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图中 180° 经线地方时为 20 ,地方时为 12 时的经线为 60 ° E ,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5. 读图可知, A 点和 C 点不在同一条经线上 , A 点的自转线速度小于 B 点, A 点和 C 点位于昏线上,将同时进入黑夜, B 的经纬网坐标是( 120°E , 0 ° ),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6. 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地球公转的速度将逐渐变快,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将向北移动,南半球昼长夜短,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7~8.【答案】D、B
【解析】
7. 因为 MQ 为晨昏线的一部分,且 M 点的地方时为 5:00 ,由此可知 MQ 应为晨线的一部分,则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并可以计算出 MN 纬线上各地的昼长为 14 小时,由此可推知 MN 纬线应在北半球,且在 P 地以北,故其纬度应高于 30° ; MN 经度相差 30° , NQ 为经线的一部分,可推知 Q 点的地方时为 7:00 ,即为该地此时的日出时间,该地的昼长为 10 小时,可以看出 M 地的昼长等于 Q 地的夜长,说明两地的纬度相等,但半球相反,因此可以判断 Q 点的纬度可能是 35°S 。故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8. MN 经度相差 30° , NQ 为经线的一部分,可推知 Q 点的地方时为 7:00 ,即为该地此时的日出时间,该地的昼长为 10 小时,结合上题可以看出 M 地的昼长等于 Q 地的夜长,说明两地的纬度相等,但半球相反,因此可以判断 Q 点的纬度可能是 35°S 。因为 M 、 P 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M 的纬度高于 P 地,故此日 M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 P 地;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除去有极昼极夜的地方,各地日出东北方,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南方;此时北半球各地随纬度增高,昼长逐渐变长, M 地的昼长为 14 小时,故 P 点的昼长应小于 14 小时。综上所述,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9~10.【答案】D、A
【解析】
9. 根据地球公转运动规律可知,天津夏至日时日出于东北方、正午太阳在正南方、日落于西北方,影子与太阳方位相反,则影子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故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10. 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又因为晷针指向北极星、垂直于晷盘,故晷盘与地面的夹角等于正午太阳高度;天津纬度高于上海,则移到上海后,该夹角应该增大。故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11~13.【答案】C、A、C
【解析】
-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之日为 11 月 30 日,与冬至相差 22 天,因此应该在冬至( 12 月 22 日前后)向前推 22 日,大致在小雪附近,而黄河流域纬度较高,因此最接近小雪地封严,故 C 正确, ABD 错误。 12. 根据二十四节气时间分布及夏至在 6 月 22 日前后可知,小满为 5 月 21 日前后,芒种为 6 月 5 日前后。小满至芒种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且向北回归线移动,此段时间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方向, A 正确;根据地球公转速度在 7 月初(远日点)最慢可知小满至芒种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B 错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 5 月 21 日至 6 月 5 日太阳直射点大约从 移至 19 °N ,我国此纬度以南地区正午日影有朝南现象, C 错误;合肥位于北半球,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白昼逐渐变长,故 D 错误。 13. 日出方位接近的节气,其太阳直射点位置也接近,根据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可知当两个节气所代表的时间点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时,这两个节气的日出方位最接近。据选项可知,只有谷雨与处暑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故 C 正确, ABD 错误。
14~16.【答案】C、D、D
【解析】
14. 昆仑站所在经度 ( 77°6'58"E) 与 120°E 相差约 43° , 计算可知 , 北京时间为 13 时左右 , 故 A 错误;图示时刻赤道上白昼范围为 :17°E 向东至 163°W , 东半球所占据的白昼范围为 :17°E 向东至 160°E , 故此时东半球大部分在白昼范范围内,故 B 错;图示时刻 , 73°W 向东至 180° 为 1 月 5 日的范围 , 180° 向东至 73°W 为 1 月 4 日的范围 , 伦敦和上海所用时间为 0° 和 120°E 的地方时,故图示时刻两地属于 1 月 5 日范围内 , 故 C 正确;此时,我国东部沿海为正午前后 , 吹海风,故 D 错。 故选 C 。 15. 此后的一个月内为 1 月 5 日至 2 月 5 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变小,故 A 错;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此时为冬季,温和湿润;而南半球此时为夏季,开普敦地区炎热干燥,故 B 错;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索马里东部海域盛行东北风,海水向岸流动,底层海水难以上泛,饵料缺乏,不会形成鱼汛,故 C 错;地球在公转轨道上逐渐远离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变慢,故 D 正确。 故选 D 。 16. 1 月 5 日处于南半球夏半年,在当地 ( 地方时 ) 10 点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日影朝向西南方向。而要再次出现图示日影状况,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应与 1 月 5 日的太阳直射点纬度相一致,日期应在南半球夏季范围内,同时与 1 月 5 日距离 12 月 22 日的天数大致相等,可能为次年 12 月 9 日,故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17~18.【答案】D、A
【解析】
17. 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B 图中白昼在 66°34 ′ S 达到 24 小时,出现极昼,说明太阳直射的纬度为 23°26 ′ S ,所以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18. 根据图 A 可知: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故太阳直射赤道,应是北半球的春分或秋分节气。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19~20.【答案】C、C
【解析】
19. 由表格中阳光照射室内地面的面积先变小后变大的变化可知,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应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前后。 A 图北极出现了极夜,所以为北半球冬至前后, A 错误; B 图根据昼夜长短分布可以看出,北半球昼短夜长,属于北半球冬半年,不符合题意, B 错误; C 图根据地转自转方向可知,逆时针为北极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C 正确; D 图昼夜平分,应为春秋分日,所以 D 错误。 故选 C 。 20. 若某日该民居室内正午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说明太阳高度角最小,为北半球冬至日,即 12 月 22 日。地球公转速度 7 月初最慢,所以 A 错误;澳大利亚是 3-5 月当地的秋季播种小麦,所以 B 错误;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长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所以 C 正确;天山雪线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低,所以 D 错误。 故选 C 。
21~22.【答案】A、C
【解析】
21. 根据图中经线分布规律可知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间隔为 30º ,西半球经度从 160°E 向东到 20°W ,且为夜半球,所以平分夜半球的 0 时经线为 110°W ,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0 时,直射点的经度地方时为 12 时, 此时 110°W 正对经线地方时为 12 : 00 ,经度为 70 °E (正对的两条经线度数差为 180° ,时间相差 12 小时,度数之和为 180° ,东西经相反),所以直射点的经度是 70°E , A 对, BCD 错。 故选 A 。 22. 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所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可确定此日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再根据地球的公转方向及地球所处的公转轨道位置可知,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可确定此日为秋分日,即 9 月 23 日前后,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23~25.【答案】D、B、B
【解析】
23. 读表,甲地的昼长为 10 小时 10 分,乙地昼长为 9 小时 43 分,丙地昼长为 10 小时 32 分,丁地昼长为 10 小时 42 分,此时昼长比夜长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则四地中丁地昼最长,纬度最低,甲地昼最短,纬度最高,丁地离太阳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选 D 。 24. 乙地昼长为 9 小时 43 分,丁地昼长为 10 小时 42 分,乙地昼长比丁地短,纬度比丁地高;乙地昼长为 9 小时 43 分,则当地日出的地方时 =12-9:43/2=7 时 09 分;此时北京时间为 6:56 ,说明乙在 120°E 的东边,丁地昼长为 10 小时 42 分,则当地日出的地方时 =12-10:42/2=6 时 39 分,此时北京时间为 6:47 分,说明丁在 120°E 的西边,则乙城在丁城的东北方,选 B 。 25. 根据前面分析,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接近近日点,读图②点位于近日点附近,故选 B 。
26~27.【答案】D、D
【解析】
26. 地球的影子落在月球上,产生月食。月球横穿地球的本影区,出现月全食现象,体现的是月球公转运动。导致图中月食区域依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月球公转, D 对。地球公转影响较小, B 错。月球穿过地球本影区,与地球自转、月球自转无关, AC 错。 故选 D 。 27. 此次月全食时间是 1 月 31 日,发生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靠近远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变慢, A 错误。 1 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月食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 B 错误。地球上南极极昼范围变小, C 错误。直射点向北移靠近赤道,南半球各地昼夜时差逐渐变小, D 正确。 故选 D 。
28~29.【答案】D、D
【解析】
28. 如图所示,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倾斜的虚线左侧示意地球上可能看到火星的部分,地球A区域刚刚经历日落,可以看到金星,故A项错误;肉眼并不能看到距离较远的海王星,故B项错误;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均位于地球西侧,故C项错误;木星与地球的距离较火星近,高度更高,故D项正确。
29. 如图,天体高度最大即上中天时刻(天体周日运动中,地平高度最大时的位置,即正在某经线正对的上空),在B处经线相对应的空间位置附近,B时刻已经处于地方时18时之后,若此时正值日落,说明杭州日落在地方时18时之后,昼长长于12小时,北半球处于夏半年,接近公转轨道远日点,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不能判断出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西湖周围丹桂飘香发生在秋季。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30.【答案】A
【解析】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从北极附近空看太阳的视运动自左向右,从南极附近看太阳的视运动自右向左,故 A 正确;南极点太阳的视运动太阳高度不变,故 B 错误;半年以后出现极夜现象,不会有太阳出现,故 C 错误;此时地球公转速度不一定加快,故 D 错误。 故选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