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人能改变处境,却改变不了自己,一个人的本性始终不变
尼采
尼采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作家、作曲家、文化评论家,其提出的“超人哲学”“强人哲学”“锤子哲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尼采将叔本华称之为“我的伟大哲学老师”,在其哲学著作中大量引用叔本华的观点,或赞赏,或批评,或作为引子。
叔本华
尼采的哲学著作主要有《我的哲学老师叔本华》《权力意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其哲学的范畴包含人类社会乃至自然界的各领域各方面,可谓包罗万象、引领万千。
尼采哲学对后世哲学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存在主义哲学和怀疑论的影响特别深远。对我国的鲁迅、李大钊、郭沫若、闻一多、茅盾、冰心、林语堂、陈铨、高长虹等产生巨大影响,鲁迅则被称之为“中国的尼采”。由此可见,尼采对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也有许多人反对尼采,比如《西方哲学史》的作家罗素先生就非常讨厌尼采,对尼采进行了很多批评,并说尼采“言行不一”、自私自利等。但罗素还是在《西方哲学史》中充分肯定了尼采的影响,并且认为尼采特立独行,在传统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让人们听听不同的声音是有好处的。
罗素
确实,在各方面、各领域,尼采都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对传统道德的批判,对现代理性的批判,等等。对于部分尼采的观点,我们姑且暂时不讨论谁对谁错、孰是孰非的问题,但听听这些不同的声音却能够促进我们的思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尼采在《权力意志》中指出:“环境算不了什么,性格才是一切。”关于尼采的“环境算不了什么”的观点,是不是过于绝对了?还是真的吗?如果环境算不了什么,那么我们何必追求所谓的好的教育条件、教育环境?如果大家都知道环境真的算不了什么,那么学区房也就不会贵了吧?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教育环境很重要。还有就是,教育能够对人产生多大作用?教育能改变人们的本质吗?
《孟母三迁》绘图
许多人肯定是反对尼采的“环境算不了什么”这种观点的,但是我却认为,我们许多人还是过于重视环境的作用了,其实环境不会具备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巨大的作用。人的本性是主要因素,环境只能作为次要因素而存在,人是“内因”,环境只能次居“外因”,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内因。
至于尼采所说的“性格才是一切”,我想许多人还是不太反对,因为我们中国就有“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有着“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的古训。
尼采在《权力意志》中还指出:“人能改变处境;人挪得了地方改变不了自己。”这句话在中国肯定也是有争议的,我们中国就强调“人挪活,树挪死”,认为人经常改变处境有利于其成长壮大。但是尼采的观点,其作为“不同的声音”,我们听听也无妨。确实,尼采的话也许不全对,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一个人想办法改变处境、挪动地方,这是相对容易的,但是改变自己却相对较难。
季羡林先生就认为,一个人是改变不了他自己的,他曾经说过:“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这有点形而上学了,但是,我却没有办法。天下哪里会有不变的事物呢?哪里会有不变的人呢?我观察的几个坏人偏偏不变。几十年前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我想给他们辩护都找不出词儿来。”
季羡林
在教育领域,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目前普遍的观点是,人能改造环境,环境也能塑造人,教育能够改造人。关于教育对人的改造作用,关于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这些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环境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到底能够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