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由山东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精心打造的《嘶马河》和河南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带来的新编历史豫剧《灞陵桥》分别亮相石家庄大剧院的中剧场和大剧场,不少观众表示都是连看两场。“我下午就来大剧院看戏了,今天下午看的是《嘶马河》,晚上接着看河南豫剧《灞陵桥》。”来自石家庄的刘建国激动地说。

河南北路梆子唱段(莱芜梆子河南豫剧轮番看嘶马河获好评灞陵桥重塑曹操形象)(1)

由山东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精心打造的新编历史剧《嘶马河》塑造了莱芜历史上第一位载入史册的县令——韩韶,一个有血有肉、铁骨铮铮、廉能并重的清官形象,并通过三个不同官吏形象的塑造,剖析了三种不同的为官之道,歌颂了韩韶恪尽职守的人格魅力和“不入流不亏心”的坦荡人生,彰显了当地历史人物形象,鞭挞了名利官场丑恶现象。

据了解,莱芜梆子已有二百多年历史,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莱芜梆子的音乐具有鲜明的特色,其唱腔高亢雄壮、刚劲挺拔,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当晚,近两个小时的演出精彩纷呈、高潮不断。演出结束后,石家庄市民马自强说,“莱芜梆子我是第一次看,韩韶勤政为民、两袖清风的可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

《灞陵桥》讲述了东汉末年,关羽兵败后与曹操立下“降汉不降曹,礼遇兄嫂,得兄讯即离曹”的三个约定。曹操对关羽待之以礼、动之以情、赠之以物、封之以爵,希望他能够留下来共谋大业。关羽因与刘备有“誓共生死,不可背之”的承诺,始终不为所动,在帮助曹操诛杀袁绍部将颜良、文丑,解白马之围,并得知刘备的下落之后,不顾个人安危,一心护送两位皇嫂北上寻兄。曹操经过反复权衡,最终说服部下,以极大的宽容和爱护,成全关羽的义举,亲自到灞陵桥头赠袍相送。该剧一改过去传统戏曲中曹操“白脸奸臣”的舞台形象,突破了以往“厚关薄曹”的文艺创作惯性,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豫剧曹操。

《灞陵桥》演员阵容整齐,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尤其是饰演曹操的黄力杨心理刻画准确到位,情感真挚感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黄力杨表示,该剧对豫剧剧种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豫剧是地方大戏,三国戏是传统豫剧一个重要的部分。凡是地方大戏,总是以演出征战、袍带戏为主。如果没有了这些场面恢宏、行当齐全的剧目,那么这个地方大戏的剧种性质就要受到质疑。我们不仅要整理一些传统的经典征战剧目,还要不断地创作一些反映征战、反映社会问题、行当齐全的新编古代戏,这对剧种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燕赵都市报 记者 张思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