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

从《山水情》到上美的一系列作品,水墨动画作品给笔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无论是画面,还是其精神内涵,都极具中国特色,很多观众认为《山水情》之后中国再无水墨动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作在制作和文化表现上的地位。

在寻找中国水墨动画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近几年中国还是有不少水墨作品出现的,但多以水墨动画加上CG方式的结合,以水墨画为背景,人物多用现代电脑技术制作,在动画制作上是一种新的改变。现代的水墨动画,多以早期的诗词或者经典故事为制作背景,故事性和文化内涵兼具。

最近看到的一部原创动画《卧冰》,以《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的《卧冰求鲤》为故事背景,通过现代化改编,讲述了一个“子孝所以母慈”的颇具现代化意义的故事。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1)

卧冰求鲤图

中华“孝”文化

1、孝道文化

“百善孝为先”。孝字,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2)

孝字示意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2、孝道文化的发展

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君王,报效朝廷。

周代,周代不仅倡导尊老敬贤的道德风尚,还要定期举行养老礼仪。周代的养老礼仪包括朝廷和地方两个层次。《礼记·王制篇》规定,老人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朝廷还根据户口册核查老年人的家庭及其财产情况,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尊老敬老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基本的规范。《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3)

孝道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4)

孝行天下

关于孝孔子还有一句名言:“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的弟子曾子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启示,由事亲之孝,扩展为五伦之孝,认为做人之道,除尊敬父母师长、供养侍奉外,还要洁身自爱,力争进取;上则尽忠报国,下则爱人以德。儒家之孝,由父母之孝,演绎成五伦之孝,推家及国,以孝齐家,以孝治国,极力推广孝道的教化。

秦代后,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表彰孝子,让他们青史留名。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

唐朝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论语》、《孝经》却不能不读;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孝经》也是《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5)

孝经

到了宋代,我国的儒学伦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其间宣扬的孝道有的偏离了儒家的基本原则,在历史上起到了较大的误导作用。

到了清代的康熙、乾隆等也极力提倡孝道,他们经常举行“千叟宴”,颁诏“旌表百岁”,昭示其尊老敬贤的教化,推行其以少胜多的统治政策。

受儒家伦理观念和统治阶级的影响,我国古代民间关于孝道与崇老的文化和习俗,有着丰富的文字记载。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孝道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问题,完全纳入了社会道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范畴,最终发展为一种植根于民众心中的传统文化。

3、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的故事成为系列最初起源于元代,出自学者郭居敬编录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称颂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感人事迹,叙之以文,咏之以诗,绘之以图,用于培养儿童的孝道美德。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又称《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6)

二十四孝图

民间流传最广的元代郭居敬版二十四孝包括:1、孝感动天;2、戏彩娱亲;3、鹿乳奉亲;4、百里负米;5、啮指痛心;6、芦衣顺母;7、亲尝汤药;8、拾葚异器;9、埋儿奉母;10、卖身葬父;11、刻木事亲;12、涌泉跃鲤;13、怀橘遗亲;14、扇枕温衾;15、行佣供母;16、闻雷泣墓;17、哭竹生笋;18、卧冰求鲤;19、扼虎救父;20、恣蚊饱血;21、尝粪忧心;22、乳姑不怠;23、涤亲溺器;24、弃官寻母。

水墨动画《卧冰》,二十四孝《卧冰求鲤》故事的现代演绎

1、《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卧冰求鲤

本动画改编自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的《卧冰求鲤》,改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卧冰为继母捕鱼,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王祥,其母早亡,继母朱氏。朱氏常令王祥干活。但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继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带,日夜照顾,汤药必先尝后进。继母想要吃鱼,天寒冰冻,无处购买。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感动天地,冰下竟跃出鲤鱼,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继母。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7)

卧冰求鲤示意图

2、水墨动画《卧冰》,“子孝所以母慈”的现代化演绎

动画《卧冰》出自一家深圳的动画工作室,中国风动画工作室。作品传承了中国水墨艺术,与CG动画制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水墨动画风格,在国内独树一帜。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8)

工作室作品

诗云:“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动画《卧冰》从故事本身来说,是对《卧冰求鲤》故事的一个现代化演绎。通过水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颇具特色,观赏性非常强。但故事立意却不可取。

故事从崇山峻岭之间拉开序幕。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9)

山景

少年王祥穿梭于竹林之间,背柴回家。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10)

王祥背柴

累了的王祥正准备坐下休息喝口水,看到王祥的后母却嫌他坐着无事,让他继续去打扫牛棚。王祥只能微笑称是,前去打扫牛棚。后母朱氏介意王祥并非亲生,一直对其颇有成见。爷爷目睹经过想要告知王祥父亲,少年王祥却心怀善心,想多做事为爹娘减轻负担,期望终有一日能够感动后母。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11)

王祥打扫牛棚

天寒地冻,朱氏生病了,王祥尽心煮药服侍,后母朱氏却挑剔找事,面对王祥递到嘴边的药训斥道:“你把药弄脏了我怎么吃啊!”言语刻薄,还把药打翻了,随后还向其父亲告状污蔑王祥不愿侍奉后娘,还把药摔了。父亲以为王祥不孝,怒斥其让他出去反省。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12)

父斥王祥

雪天蹲在外面的王祥,听到朱氏想要吃鱼。遂去抓鱼,但无奈冰面太厚,只能卧冰求鱼。用身体温度化开冰之后,王祥掉到了水里昏迷过去,鱼也跳到了冰面上。后母朱氏受其孝心感动,幡然醒悟,此后真心相对。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13)

和谐的一家三口

作品以传统民间故事为背景,通过水墨画的方式来表现,画质上大受称赞,颇具文化价值,但故事立意上,却有点让人难以接受。这边11分钟的动画作品,故事简单易懂,但人物性格表现上却不具有现代意义和代表性,“孝道”乃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人性思想,但一味的“愚孝”换来的母慈思想,也不能作为一种好的思想传承下来,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以这样的方式换来的感动,实在是不能算是孝道表现的正面思想。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14)

作品背景

其实,《卧冰求鲤》的故事,原来并不是这样。在《初学记三引师觉孝子传》曰:“王祥少有德行,失母,后母憎而谮之,祥孝弥谨。盛寒河冰,网罟不施,母欲得生鱼。祥解褐扣冰求之,忽冰少开,有双鲤出游,祥垂纶获之而归。人谓之至孝所致也。”王祥当时是考虑到大冬天的,在河里抓鱼用网不好抓,于是解开棉衣砸破冰,然后把鱼线放到冰窟窿里,在这时候鱼上钩了。此处的卧冰其实原指解开厚重的棉衣方便砸冰

孝文化作为中国最从古至今最具意义的伦理思想,已经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在文化的发展和继承过程中,这一文化也掺杂了很多不可取的方面。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十四孝》虽然记载了不少关于孝的故事,有利于传承孝道,使子女能够尽心赡养父母,但其间也不乏孝过其头的不合理行为,这给子女尽孝蒙上了一层愚蠢的色彩,应该有所抉择。   

鲁迅先生曾写文大力批判过《二十四孝图》中的一些故事,说:“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可见孝道在传承上还是出现了一些极端化、专制化的事例,在实践上更体现除了愚昧化的思想,孝敬父母作为中华文化中的天性美德,不应该被抛弃,但应该有所取舍,摈弃那些孝文化中的糟粕和迷信成分。

“孝道文化”的现代化表现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多元化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结合二十四孝故事来看,主要讲的是对父母的敬养上从敬养上分析,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15)

孝之道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3、侍疾。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父母年老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二十四孝动画片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改编动画卧冰)(16)

王祥喂药

4、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5、谏诤。 《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父母有不义之举,不能顺从,要谏诤父母,使其改正,防止其陷于不义。

6、善终。 《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这一思想传承至今,老人去世时通常会举全家之亲以送之。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孝道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化五千年发展与传承,孝道文化通过不断演变,形成了丰富的内容,逐渐积淀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熔铸于传统文化之中,也是中华民族治家之本。

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内容复杂且多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在现代化社会,继承孝道文化新理念,必须坚持四个原则:一是要坚持继承和批判相结合,去粗取精;二是要坚持创新,根据时代的发展赋予新内容;三是要坚持道德和法制建设,培育人们的道德和法制意识;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报本思源,爱重生命,维护权益,使孝道文化的新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