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北斗七星①

第一天枢②,第二璇③,第三玑④,第四权⑤,第五玉衡⑥,第六开阳⑦,第七瑶光⑧。第一至第四为魁⑨,第五至第七为杓⑩,合之为斗。按《道藏经》⑪:七星,一贪狼⑫,二巨门⑬,三禄存⑭,四文曲⑮,五廉贞⑯,六武曲⑰,七破军⑱,堪舆家⑲用此。

斗柄东,则天下皆春;斗柄南,则天下皆夏;斗柄西,则天下皆秋;斗柄北,则天下皆冬。

《史记》:中宫⑳、文昌㉑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㉒。台,三台㉓。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

释义:北斗七星,第一颗星名天枢,第二颗星名天璇,第三颗星名天玑,第四颗星名天权,第五颗星名玉衡,第六颗星名开阳,第七颗星名瑶光。第一颗星到第四颗星合称为“魁”,第五颗星到第七颗星合称为“杓”,七颗连在一起为“斗”。

按照《道藏经》记载:北斗七星,第一为贪狼,第二为巨门,第三为禄存,第四为文曲,第五为廉贞,第六为武曲,第七为破军,古代堪舆家都是用这种叫法。

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方,则人间就是春天;斗柄指向南方,则人间就是夏天;斗柄指向西方,则人间就是秋天;斗柄指向北方,则人间就是冬天。

《史记》记载:北斗七星所在的紫微垣中宫、文昌下面有六颗星,两两相对,称作“三能”,或叫作“台”,“三台”。这些星星的光亮色泽如果能够相对一样,就代表君臣关系和合融洽;否则,就代表君臣关系猜忌紧张。

①北斗七星: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它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又称作瑶光)七颗星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属于紫微垣的一个星官。

海王星到太阳的距离几个天文单位(夜航船解析卷一)(1)

据《晋书·天文志》记载,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衡为音,开阳为律,摇光为星。在七颗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几乎接近一等星。“天权”最暗,是一颗三等星。其它五颗都是二等星。在“开阳”附近有一颗很小的伴星,叫“开阳辅”或“开阳增一”。

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现代天文学顺序依次命名为α、β、γ、δ、ε、ζ、η,对照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所命名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北斗七星属大熊座的一部分,排成勺形的7颗星。从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尾巴。这七颗星中有6颗是2等星,1颗是3等星。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就找到了北极星。认星歌有:“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初学认星者可以从北斗七星依次来找其它星座了。

北斗七星是天地秩序的制定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是随北斗斗柄的指向而来临,它也是天地万物化生的中心。 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会出现于北半球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也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来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

海王星到太阳的距离几个天文单位(夜航船解析卷一)(2)

北斗七星君

《鹖冠子·环流篇》记载: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甘石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

《天象列星图》:“北斗七星,近紫薇宫南,在太微北。是谓帝车,以主号令,运乎中央,而临制四方,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北斗。”

《史记·天官书》中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记,皆系于斗。”作品中指出北斗是定方向、定季节、定时辰的标尺。

斗建

北斗星指示十二月,《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里的“斗”指的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古代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又是历法中的“月建”。

海王星到太阳的距离几个天文单位(夜航船解析卷一)(3)

《汉书·律历志上》:“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

《史记·历书》集解:“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

《五行大义·七政》引《尚书纬》曰:“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郑注:“孟,长也。日月之行,一岁十二会,圣王因其会而分之,以为大数焉。观斗所建,命其四时。此云孟春者,日月会于诹訾,而斗建寅之辰也。”疏:“斗,谓北斗,循天而转,行建一月一辰,辰三十度九十六分度之四十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也。”

初昏时出现北斗七星,斗柄指寅为正月,斗柄指卯为二月,斗柄指辰为三月,斗柄指巳为四月,斗柄指午为五月,斗柄指未为六月,斗柄指申为七月。斗柄指酉为八月,斗柄指戌为九月,斗柄指亥为十月,斗柄指子为十一月。斗柄指丑为十二月。

定岁时

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相应地域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人们判断时节变化的依据。二十四节气原是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着密切的关系。

北斗星旋转对应一日一月一年在地球上观察,以北天极为中枢划分为子、丑、寅、卯等十二宫的空间区位,北斗七星绕之而旋转,其每月、每日、每时所现天象,如同时钟之时针、分针、秒针各自的规律移转,而太阳每日、每年,月亮每日、每月的周期性变化的天象也有钟表历法的作用。古人通过对这一日月时、北斗星等运行规律性及循环周期,研究出十天干十二地支来纪历。

海王星到太阳的距离几个天文单位(夜航船解析卷一)(4)

斗柄指向四季变化图

北斗星分别按年按日遍历十二宫,所历一年之春、夏、秋、冬四季,与一日之晨、午、昏、夜,行度相符,即以斗纲所建。春行寅、卯、辰宫,夏行巳、午、未宫,秋行申、酉、戌宫,冬行亥、子、丑宫;一日则晨行寅、卯、辰宫,午行巳、午、未宫,昏行申、酉、戌宫,夜行亥、子、丑宫。是以对照行度,春比之日东升,夏比之日中天,秋比之日沉落,冬比之日反背。如此,北斗七星行度已寓一年中气候与一日中温度之变化,同有寒暖燥湿的大小循环于其中,且又可明地理之方位所在。

②天枢:天枢(Dubhe),即大熊座α星A(α Uma A),古代又称贪狼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二亮星,距离太阳大约123±2光年(37.7±0.7秒差距),也是北斗七星中距离地球最远的一颗。

在北斗七星的勺子形象中,天枢是勺口起数的第一颗星,是离北极星最近的一颗星。不同于北斗七星的大多数星,天枢是一颗橙色的巨星,走到了“生命”的暮年。

海王星到太阳的距离几个天文单位(夜航船解析卷一)(5)

在中国古代的儒家宇宙观中,北极星代表天帝,象征着权力,而天枢是北斗七星中离北极星最近的星,因而被命名为“天枢(枢意为重要的地方)”。在中国古代占卜学中,天枢又被称为贪狼星,象征着强有力的统治管理。

天枢的质量为太阳的4.25倍,半径未知,但可以肯定体积非常大,密度相对太阳却小的多,是一颗恒星演化到晚年形成的光谱型是K0II的巨星。它的光度也非常高,是太阳的316倍,绝对星等达到了-1.1±0.04等,因此它虽然是北斗七星中距离地球最远的一颗星,却是第二亮的一颗星。天枢的表面温度非常低,只有约4600K,相比之下,我们的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800K。

③璇:天璇(Merak),即大熊座β星(β UMa),古代又称巨门星,是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距离太阳79.7 ± 0.3光年 。在北斗七星的勺子形象中,天璇是勺口起数的第二颗星。天璇的视星等为2.37等,是一颗比太阳大的亚巨星。

在中国古代的儒家宇宙观中,天璇表示“天上的关键”, 在中国古代占卜学中,天璇又被称为巨门星,象征口才。

海王星到太阳的距离几个天文单位(夜航船解析卷一)(6)

天璇是一颗亚巨星,它核心区的氢燃料已经耗尽,正靠着外壳的氢燃料聚变产生能量,因此它正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天璇的质量是太阳的2.7倍,半径是太阳的2.84倍,所以它的表面温度还是比太阳高不少,光度也是太阳的约63倍,绝对星等达到了0.36等。在最初的1943年,天璇的光谱型被认定为A1V型。 后来仪器改进后,它的光谱被定为A1-IV型。观测发现天璇的光谱中有异常强的金属线,被认为是一颗Am星。

《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中称之为“巨门”,原文如下:“南无巨门星。是东方妙宝世界光音自在如来佛。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有侵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