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派是评剧表演艺术家白玉霜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评剧艺术流派,白派评剧表演艺术主要在北京、天津、锦州等地传承,锦州市已将其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白玉霜与小白玉霜唱腔区别(白派白玉霜小白玉霜)(1)

评剧的白派艺术是久在北京且影响最大的评剧流派之一,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评剧老艺人白玉霜创立的,经小白玉霜、刘萍到王冠丽已历经四代。白派艺术以其低回婉转、大气端庄的演唱风格,在评剧诸多流派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白玉霜

白玉霜与小白玉霜唱腔区别(白派白玉霜小白玉霜)(2)

白玉霜像白玉霜是评剧白派艺术的创始人,原姓卢。她幼年时被卖给李卞氏,8岁念小学,11岁开始学京韵大鼓,后被早期评剧演员孙凤鸣发现收为徒弟学唱评剧,并起艺名白玉霜。在她24岁的时候,由她领衔的李家班更名为华北剧社来到北京演出《马寡妇开店》、《花魁从良》、《双蝴蝶》、《秦香莲》等戏,后因为演出《拿苍蝇》得罪了当时的北平市长袁良,被逐出北平。 辗转来到上海,接触了欧阳予倩、洪琛等进步文人之后顿开眼界,艺术上更加纯熟。与赵如泉合演《潘金莲》大获成功,“评剧皇后”的头衔开始发光。随后,白玉霜主演了第一部评剧故事片《海棠红》,从此声名远扬。可就在其大红大紫的时候,白玉霜却突然抛却了都市的繁华和权贵的追捧,和戏班内打铙钹的李长生私奔。后来白玉霜因病去世,年仅35岁。

短短的一生中,她演出了二百多出戏。后来白玉霜的养女小白玉霜继承其母的白派艺术,在白玉霜出走的期间,被李卞氏推上舞台,从此走红,有《闹严府》、《秦香莲》、《杜十娘》、《李双双》、《小女婿》等一系列广为流传的经典剧目。

小白玉霜

白玉霜与小白玉霜唱腔区别(白派白玉霜小白玉霜)(3)

小白玉霜像评剧白派是由白玉霜创立,发扬光大的却是白玉霜的传人、养女小白玉霜。她的演唱高音明亮,中音宽厚,低音饱满、稳而不颤。小白玉霜原名李再雯(1922—1967),是评剧白派艺术创始人白玉霜的养女,她幼年随母学戏,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成为评剧白派艺术的继承人。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了新秧歌剧《兄妹开荒》及新评剧《九尾狐》、《千年冰河开了洞》,她的表演艺术使观众及戏曲专家为之惊叹。为配合新中国婚姻法的颁布,她演出了评剧《小女婿》、《刘巧儿》等,扬起妇女解放、追求婚姻自主的大旗。同时,她参与创作整理并演出了评剧传统剧目《秦香莲》,剧中荟萃了“白派艺术”的精华唱段,由她主演的《秦香莲》拍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戏曲电影艺术片,影响波及海内外。

作为评戏现代戏的一面旗帜,小白玉霜主演的《金沙江畔》是建国10周年的献礼剧目。她还在《家》中扮演了瑞珏、《李双双》中扮演了李双双、在《苦菜花》中扮演了革命母亲冯大娘,这些性格鲜明、生动饱满的艺术形象都深深地存留在评剧观众的心中。剧中的一些著名唱段也久唱不衰,像《苦菜花》中的唱段“菜根虽苦花儿香”,经几代人传唱,历久不衰。通过一大批新创评剧剧目的艺术实践,小白玉霜继承发展了评剧白派艺术,并将其推到一个新的高峰。

小玉霜

小玉霜,女,1935年生于天津,出身于评剧白派世家。工青衣、闺门旦、花旦。中国评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待遇。代表剧目有《秦香莲》、《马寡妇开店》、《小二黑结婚》、《御河桥》、《梅玉良缘》、《大脚夫人》等。

其他传人

另外,白派传人还有刘萍、王冠丽等,恒红、宋丽等的演唱也有适当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