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是我国现实主义作家,他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精神依旧活在每一个喜爱他的读者心中,活在他的作品里,用他的文字激励着每一位迷茫而又奋进的人。特别是他用生命完成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在人类进化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路遥的小说,也是一样,意在为我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告诉人们,困难面前,不退缩,不放弃。就像双儿说的。人不能穷一辈子。 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各个阶层的人,在社会变迁中的不同表现。造成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路遥平凡的世界孙少安成长历程(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1)

作者塑造的典型人物有孙少安的兄弟姐妹,和田润叶田润生姐弟,以及与他们有关联的人,其中以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代表,是最典型的形象,尤其是孙少平,作者把它作为颂扬的对象。孙少平从出场的贫穷和自卑,到最后的强大和找回自我,劳动的作用是巨大的。那么,他经历了什么促使了他的转变,这一形象对我们今天又有什么意义呢?

路遥平凡的世界孙少安成长历程(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2)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 贫穷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财富。孙少平的出场是令人心酸的,一身衣服勉强能穿上,一双脚趾漏在外面的黄胶鞋,最后一个出现在食堂外面,拿自己的黑高粱面馍,打自己的水煮白菜,就这样还不能吃饱,穷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是不会有太大感触的。因为穷使他自卑,所以他最后一个打饭,避开同学们鄙夷的目光;因为穷他又特别的敏感,所以他经常和班张顾养民作对,只因他爱在人前显摆。二 1)贫穷使他成熟。因为贫穷,见惯了世态冷暖,他的心理要比同龄人成熟,从初恋郝红梅抛弃他就可以看出来,他和班花郝红梅因为贫穷,两个人的心渐渐地开始走近,正当这种悸动开始浓时,一次,少平把一把完好的劳动工具发给她,被同学侯玉英嘲弄,本来也没想跟他有结果的郝红梅,用了一点小手段,就和班长顾养民成了恋人,少平知道后非但没有怨恨她,反而处处维护和帮助她,这一点难能可贵,也像极了路遥自己,他对初恋林红就是这样,倾尽全力付出,最后也是被无情的抛弃,但他也是毫无怨言,在作品中极力美化每个人的初恋,也表现出一种成全别人的品质。

路遥平凡的世界孙少安成长历程(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3)

2)家庭教育造就了他乐于助人的品质。少平的妹妹孙兰香,不知道攒了多久,攒够了一块钱的零钱,跟好朋友金秀换了一整张一块,拿给父亲,又怕他不要,就说是自己在桥上捡的,父亲一听就拉着她去桥上等失主。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必定是正直善良的。一次,少平的班级组织劳动,刚好遇上山洪暴发,侯玉英被困,少平第一个不顾危险冲出去,将她救出,他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出去揽工干活时,遇见被工头欺负的小翠,他不畏强权解救了小翠,并把自己的钱都给了小翠,把她送走。在煤矿上班时,他为救工友,自己受伤。这一切,都是他家庭教育的影响,懂得感恩,小时候家里穷,村里人没少帮他们,尤其是金波,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他在成年后也懂得,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手。对亲人更是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每个月,他的工资悉数寄回家,给她妹妹做学费,给他劳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亲,做一口新窑,自己则是吃着最差的伙食,干着最辛苦的活,他这种对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现在很多深思! 3)劳动使他变得强大,变得有了尊严。在学校时,老师知道他家里穷,就给他找了份赚钱的差事,帮老师们掏烟囱,然后获得报酬,也算是劳动所得。不劳而获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一次,田晓霞故意把钱包放在少平经常烤红薯的地方,他捡到钱包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交给老师,而且屡试不爽。当了煤矿工人后,他从来不旷工,月月都有满勤奖,同一宿舍条件稍微好些的工友,他们可是从来都瞧不上他的,在一次发了工资后,把他们自己的高档物品,低价卖给少平。那一刻,少平是满足的,这无关虚荣,而是一种人格的满足,自尊的满足。 4)爱看书,有知识。少平与郝红梅结缘,就是因为他上课时看《红岩》,又彻夜不眠看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来他迷上看书,也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吧!这种习惯一直跟随着他,在煤矿上班时,他只要有空就会看书,从文学名著里汲取养分来充实自己。看过原著,我们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孙少平就是作者自己,作者想做这样一个人,他的苦难学说,向苦难发起挑战,像牛马一样劳动。

路遥平凡的世界孙少安成长历程(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4)

正是他这种不怕吃苦,勤奋好学的精神,打动了田晓霞,不嫌弃两人的差距,义无反顾的爱上了他,虽然结局令人惋惜。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从孙少平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劳动也可以改变命运,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