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在水浒传里的身份(水浒传里宋江曾担任的押司职务)(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刘樱姝

一:呼风唤雨的“押司”“都头”们

《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们,好些人都有同一个出身:吏。

“吏”是官府里的工作人员,比起有国家俸禄的官员来,地位当然低得多,因此也常被称作“小吏”。但放在《水浒传》的江湖世界里,这些个“小吏”,俨然都是大哥般的存在。

比如宋江,落草前就在郓城县县衙里做押司,这么个无品无级的胥吏职务,宋江却过得相当滋润。腰包里的闲钱一大把,随手就能救危济困(钱怎么来的心知肚明),江湖上的朋友更一大群。地头蛇晁盖和他是心腹兄弟,王英这类山寨大哥们,见了他就“纳头便拜”。如果不是摊上人命官司后步步落草,这“脚踏黑白两道”的风光日子,肯定还能继续有滋有味。

而且如此风光,可不止是宋江一人的专属。比如牢城营里吃拿卡要的戴宗,下乡巡查后,就去晁盖庄子上大吃二喝的都头雷横,全是各有各的风光。以至于当年某版水浒题材电视剧播放时,还生动展现了这类桥段,惹得不少观众愤然写信抗议:英雄盖世的梁山好汉,怎么能是这个样子?

宋江在水浒传里的身份(水浒传里宋江曾担任的押司职务)(2)

事实是,在古代做吏,活成这么个样子,根本不奇怪。

古代衙门里为什么会有吏?那是因为大量的工作单靠编制内的官员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有吏来辅佐。而且官是通过科举入仕,考试内容与现实工作脱节,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往往没有那些熟悉地方民情、精通公文写作的吏来得得心应手。

就像宋江,他是郓城县当地人,且“吏道娴熟”。相比之下,外来的时文彬知县就没有宋江对当地那么了解,也只有倚重宋江这类“吏”,官才能做得安稳。正是:铁打的吏,流水的官。

不过,放在《水浒传》的背景年代,即北宋年间时,作为小吏,想如《水浒传》里那般风光?那是相当不容易。在文官体系完备的北宋时代,吏的地位非常低贱。北宋官员心里是挂着“小吏与狗不许入内”牌子的。著名清官张咏手下的小吏曾因每日偷盗府库里一文钱,被张咏剑斩,还斩出个“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成语。可见小吏在官员眼中命如草芥。

那是不是说,《水浒传》里宋江雷横们的“江湖风光”,是作者施耐庵信手胡写?恰恰相反,这正是取材于生活,取材于施耐庵生活的元代,当时真实的官场现状。

因为作者施耐庵生活的年代,即那个民不聊生的元朝末年,才是那些“押司”“都头”们,猖狂到要雨得雨的“幸福年代”。

宋江在水浒传里的身份(水浒传里宋江曾担任的押司职务)(3)

二:猖狂小吏灭亡了元朝

《水浒传》的成书年代是元末明初,作者将元代的吏治嫁接到了北宋,这可能是受自身所处时代的局限,但也不排除作者根据情节需要有意为之。所以《水浒传》里有一批牛气冲天的小吏:宋押司、雷都头、戴院长、施管营等,都是基层官府里的劣吏典型。

那为什么?能够横扫四方,打下空前庞大版图的元王朝,偏偏治不了这些猖狂的小吏呢?

一是和元代中止了科举制度有关。科举制度在选拔官员方面较前代的世袭制、推荐制还是有其先进性的。首先要求官员是读书人出身,这样以来官员大致的基本素质有了一定保证。虽然成绩好不代表人品好,但是元代的官员多是蒙古权贵把持,目不识丁的官员大有人在,这就降低了官员的整体素质。“将熊熊一窝”,素质低下的官员选来的吏,其素质就更没有保证。

这些吏帮着官员一起胡闹,中饱私囊,把持当地刑狱,老百姓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元杂剧《魔合罗》中的孔目张鼎基本符合职业道德,对工作能够做到“掌刑君子当以审求”,便被老百姓仰视为“清官”。可见老百姓的心里底线已经沦陷到什么境地。

宋江在水浒传里的身份(水浒传里宋江曾担任的押司职务)(4)

二是皇权作为权臣贪赃的保护伞,上行下效的恶果。元朝皇帝是靠战争掠夺起家,所以在他们入主中原汉地建立政权后,仍不改骨子里的“掠夺”本性。就像元世祖忽必烈一边建立对官员的监察制度,一边还要依靠身边的权臣帮他敛财,自相矛盾的做法势必不能收获正能量。宫廷的挥霍、佛事的无度、赏赐的无边,更让廉政成为空谈。基层本来对上命的执行就是递减法则,所以基层腐败的程度就越发无法想象了。像《水浒传》里小吏戴宗在江州大牢里给犯人立下的进贡土规矩,这样的现象在元代社会司空见惯。

但问题是,这样的“司空见惯”,发展到元朝末年,就是整个元朝权力阶层的腐化。待到元顺帝年间治理黄河时,前线河工的伙食,居然都被各级小吏层层扒皮克扣。灾荒连年的乡村里,凶残的小吏依然巧立名目,肆意盘剥贫苦百姓。终于惹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扯起反元大旗的红巾军刘福通,被贪酷小吏逼得没活路的盐贩子张士诚,都是这样愤然走上了造反之路,把轰轰烈烈的反元起义,几年间就燃遍天下。

于是,立国才九十七年的元王朝,就这样在轰轰烈烈大起义里灭亡了。而“元亡于吏”,也成了元末明初年间,许多学者感慨不已的共识。

而取代元朝的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更体会到一个事实:元朝是灭亡了,但这小吏腐败误国的烂摊,他还得接着扛。

宋江在水浒传里的身份(水浒传里宋江曾担任的押司职务)(5)

三:元代的流毒遇到明代的朱元璋

事实上,若论古代小吏最猖狂的年代,还得是明朝建立伊始。

在朱元璋登基后,很多叫他瞠目结舌的事情就发生了:许多州县的小吏,长期把持大权,朝廷派来的地方官,竟都被小吏们“废了武功”。比如无锡小吏沈尚,居然大大咧咧的把当地县令抓到朝堂上,拳打脚踢揍个半死。昆山县的小吏朱升更猖狂,不但在当地鱼肉百姓,就连钦差大臣的亲兵,也被他派人胖揍,险些闹出人命。

洪武十八年的潘富案,更是震惊了大明朝堂:溧阳县的小吏潘富,不但霸占了知县的小妾,还胁迫知县一起贪污腐败。逼得溧阳百姓悲愤告御状后,面对朱元璋的铁腕缉拿,这个恶人不慌不忙,竟然轻松在当地来回逃跑,还勾结各地士绅恐吓袭击办案人员,气的朱元璋出动军队,才算将其逮捕归案。事后因此牵连而死的劣绅贪吏,竟达一百二十多家。

区区一个小吏,竟然有这么大力量?比起这时代的小吏来,《水浒传》里宋江们的那点威风,显然是弱爆!

但朱元璋哪里容得了这个“威风”?官员们没用,就治不了吏了?洪武十九年,朱元璋祭出了空前的铁腕手段:发动百姓!他专门颁布了《大诰》,规定只要百姓们头顶一本《大诰》法典,就有权把当地贪酷害民的小吏,五花大绑送到南京来治罪。沿途各地官吏谁敢阻拦?一律同罪!

宋江在水浒传里的身份(水浒传里宋江曾担任的押司职务)(6)

这个奇葩法令,一下成了强心针,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抓恶吏”的活动在大明朝全境展开,很多勇抓恶吏的百姓们,还受到了朱元璋的热烈表彰,成了全国景仰的偶像。以各类典籍记载,每年都有大批贪吏狼狈被抓,送到南京来明正典刑。

这个奇葩手段是对是错?后世争议颇多,没争议的,却是《明史》里也承认的效果:吏治澄清者百余年。元朝吏员腐败的遗毒,确是以这奇怪的方式,一口气强力清除。

也正是伴着这轰轰烈烈的“抓贪吏”运动,明王朝的国家建设全面铺开,开国满目疮痍的大明朝,有了八百万顷耕地的富庶民生,远超宋元数倍的农业产值。废墟上建国的明王朝,就此拔地而起,再度开创华夏文明的黄金时代。这其中的兴衰教训,见证的却是个硬道理——治国,先治吏。

参考资料:

《试析宋代县衙中的层级关系——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中心》(赵晨)

《元代肃政与腐败的历史启示》(邱树森)

《雍正王朝》的这三处细节,戳中清朝残酷真相

晚明军人的悲壮瞬间:总有一种英雄让你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