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已为人们所公认,并已成为财务会计的原则之一然而,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也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许多被历史尘封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又为人们所审视,收付实现制的重新被提出,就是一例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因其成为会计核算的基础性选择而为人们所熟识就其本质而言,两者作为本期收入与本期费用的确认标准,是一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或是假设并且,通过配比原则的运用,可以产生不同的收益结果从这层意义上讲,会计基础选择不仅仅是会计政策选择的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到了以收益为基础的财富分配问题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选择,对会计核算而言举足轻重 在会计发展历史的初期,尚未出现商业信用和借贷行为的情况下,收付实现制成了中西方复式簿记的基础,并且,以现金流人与现金流出的差额来确定当期的收益然而,工业革命到来以后,随着企业对机器设备等长期资产投资的增加,以款项的实际收支为标准的收付实现制,由于前期大规模购建固定资产所引起的大额现金流出,造成了收益结果的显著差距,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资本的吸纳因此,在早期美国经营铁路业务的企业,取而代之以经营后期的现金净流量作为计算收益和股利分配的依据,虽然袭此大大增强了投资者对铁路股票的兴趣,但毫不顾及长期资产的折旧所形成的虚拟现金流入,严重冲击了“资本保全”的基本要求,收付实现制在工业社会逐渐失去了其生存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商业信用的逐步扩大,对权责发生制的青睐使其长期以来盛行于各国的会计实务之中权责发生制产生并能立足,主要归功于收付实现制不能产生“收入”与“相关成本”的关联;换言之,即收付实现制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相反,基于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将“应计”的概念成功地导入了企业收益的计量之中,取而代之以应收应付为标准确认各会计期的收入与费用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致命”的副产品——权责发生制本身并不能真正地解决“应计”问题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对于经济业务事项是否“发生”的判断,却不能不说是主观判断的结果这其中不仅包含了诸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会计政策的选择,也隐含了包括坏帐计提比率在内的会计估计问题由于权责发生制无法避免的人为因素,使得利润也最终成了一种受制于理念的计量结果,因而也为调节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提供了可能相对而言,现金流量却是一种“事实”,因为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所确定的本期收入与费用,无疑最大可能地压缩了人为调节的因素同时,以实际的现金流量信息作为评价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也已日益受到管理层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关注正因为如此,收付实现制在经过很长一段无人问津的境地之后,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此外,从会计主体的角度出发,对于一些资产质量欠佳的企业,尤其是应收款项占速动资产份额较高的情况下,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受到了影响,而权责发生制所确定的企业收益,不仅无助于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现实的所得税税负对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针对此类弊端,部分企业已经在其内部管理中作出了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价值管理取向例如首家上市的外贸企业——浙江中大集团,采用收汇额考核进出口业务人员的业绩以后,形成了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与财务状况的改善同步、和谐的共进态势以全球化、网络化、高新技术和知识化为本质内涵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更是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提出了新的挑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区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区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现实比较)

如何区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长期以来,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已为人们所公认,并已成为财务会计的原则之一。然而,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也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许多被历史尘封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又为人们所审视,收付实现制的重新被提出,就是一例。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因其成为会计核算的基础性选择而为人们所熟识。就其本质而言,两者作为本期收入与本期费用的确认标准,是一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或是假设。并且,通过配比原则的运用,可以产生不同的收益结果。从这层意义上讲,会计基础选择不仅仅是会计政策选择的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到了以收益为基础的财富分配问题。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选择,对会计核算而言举足轻重。 在会计发展历史的初期,尚未出现商业信用和借贷行为的情况下,收付实现制成了中西方复式簿记的基础,并且,以现金流人与现金流出的差额来确定当期的收益。然而,工业革命到来以后,随着企业对机器设备等长期资产投资的增加,以款项的实际收支为标准的收付实现制,由于前期大规模购建固定资产所引起的大额现金流出,造成了收益结果的显著差距,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资本的吸纳。因此,在早期美国经营铁路业务的企业,取而代之以经营后期的现金净流量作为计算收益和股利分配的依据,虽然袭此大大增强了投资者对铁路股票的兴趣,但毫不顾及长期资产的折旧所形成的虚拟现金流入,严重冲击了“资本保全”的基本要求,收付实现制在工业社会逐渐失去了其生存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商业信用的逐步扩大,对权责发生制的青睐使其长期以来盛行于各国的会计实务之中。权责发生制产生并能立足,主要归功于收付实现制不能产生“收入”与“相关成本”的关联;换言之,即收付实现制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相反,基于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将“应计”的概念成功地导入了企业收益的计量之中,取而代之以应收应付为标准确认各会计期的收入与费用。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致命”的副产品——权责发生制本身并不能真正地解决“应计”问题。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对于经济业务事项是否“发生”的判断,却不能不说是主观判断的结果。这其中不仅包含了诸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会计政策的选择,也隐含了包括坏帐计提比率在内的会计估计问题。由于权责发生制无法避免的人为因素,使得利润也最终成了一种受制于理念的计量结果,因而也为调节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提供了可能。相对而言,现金流量却是一种“事实”,因为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所确定的本期收入与费用,无疑最大可能地压缩了人为调节的因素。同时,以实际的现金流量信息作为评价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也已日益受到管理层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关注。正因为如此,收付实现制在经过很长一段无人问津的境地之后,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此外,从会计主体的角度出发,对于一些资产质量欠佳的企业,尤其是应收款项占速动资产份额较高的情况下,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受到了影响,而权责发生制所确定的企业收益,不仅无助于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现实的所得税税负对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针对此类弊端,部分企业已经在其内部管理中作出了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价值管理取向。例如首家上市的外贸企业——浙江中大集团,采用收汇额考核进出口业务人员的业绩以后,形成了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与财务状况的改善同步、和谐的共进态势。以全球化、网络化、高新技术和知识化为本质内涵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更是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经济时代一个耐人寻味的特征就是:一些企业的市场价值严重偏离了权责发生制下的帐面价值,其中高新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例如美国的微软公司1998年的市场价值就已经超过其帐面价值的200倍,美国在线的这一比例也已达到了120倍。而一些传统产业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诸如福特汽车,其市场价值仅占其帐面价值的15%强。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一差距还在逐渐扩大。针对这一现象,很多著名的中介机构已经开始尝试以现金流量的概念评估企业价值的新的方法或思路。如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通过实体现金流量贴规模式和经济利润模式的企业价值评估法,普华会计公司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基础的企业价值评估法,斯图尔特公司以现金流量调整后的经济增加值为导向的企业价值评估法,等等,均体现了收付实现制支持下的“现金流量至尊”的财务新理念。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在会计领域的运用,更是直接而又深刻地冲击着传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例如,利用网络所形成的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由于这种组织形式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之中,具有分合迅速的特点,因此,虚拟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存在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一个交易期间即企业的全部生存期,以“应计”为特征的权责发生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相反,以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虚拟企业在交易期间所取得的经营业绩,则相对比较合乎清理。网络所带来的变化还远非虚拟企业,很多曾经是理想中的管理模式正在悄然变成现实。作为电子商务有机组成的网络会计,凭借其高速的信息处理与传输功能,既解决了传统会计的工作量的问题,而且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也大大提高。不仅如此,高度的数据共享功能,使得连接网络的各个终端录入的数据,经系统识别后均可作为会计处理的原始依据,会计工作的效率将因此得以显著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这一高速运行的通讯载体,企业的总部与其分支机构之间的空间距离被压缩成为“鼠标”距离,只要经济业务事项的信息通过网络即时传送至总部,即可由总部的会计部门执行相关的会计职能。这种新型的时空界定为实时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生成创造了客观条件。飞利浦公司每两小时合并一次会计报表,已经为人们描绘了实时会计系统的现实画面。但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期末帐项调整,显然与实时的会计信息披露很不协调。而采用款项的实际收支为判断标准的收付实现制,则能与实时系统的建立相匹配。正如权责发生制对于经营成果的客观反映有目共睹一样,收付实现制对于现金流量的如实计量和决策相关性也显而易见。综观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本身,在于更好地扬其之所长,避其之所短。如果因为回避权责发生制之所短,而对权责发生制之所长视而不见,那将是又一次的重蹈覆辙。时至如今,高速、畅通的网络技术已经使会计核算不再有工作量的羁绊,人们在会计基础问题上所作的选择也不应有“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的遗憾。因此,有更充分的理由在为收付实现制叫好的同时,也为权责发生制称道。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完全可以设想在多元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建立起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专用“频道”,以应不同的决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