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当你和朋友兴致勃勃地讲了一大堆,快到结束的时候,听者突然打断你说:「我没听懂,你能不能再说一遍?」

或者当你当众发言/做汇报时慷慨激昂地叙述了半天自己的idea和报告,台下观众一脸问号,领导or评委说:「你能不能说清楚一点?」

此刻,你的内心os:我TM已经讲的够清楚了,为啥你们就听不明白呢?

别急,可能是你的表达能力出现了bug。

表达能力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好的表达能力一定是[话少质量好],讲话言简意赅而倾听者能很好的接收到你要表达的内容。

那如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

玮宝根据自身的情况并推己及人整理了的一些关于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干货:包括认知/理论/实践/练习 等四个方面。

都是实用而又简单的干货,保证看了就懂学了就会。

下面开始进入主题。

1、认知层面

①首先我们要在脑海里建立对讲话有条理、强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认知。

【讲话有条理】要想讲话有条理,机械地将讲述内容分为一二三点这是不够的,更高的层次应该是点内相同类似,点与点之间承上启下,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包括 [时间/演绎/因果关系] 等等

【强表达能力】很强的表达能力是由吐字清晰/讲话抑扬顿挫/配有恰当的腔调/用词准确避免歧义/表达内容完整 等多方面构成的。

【好的理解能力】:

首先,想要理解别人所说的内容,你和对方必须建立在同一个频道。也就是说你的脑海里要有关于对方所讲的内容的基本的基础知识的储备;

其次,不能断章取义,要认真倾听,有的内容对方讲的时候一定是连贯的,前有铺垫,后有开展。而如果你说从中间插入听而导致没听懂,肯定不是将其归到你理解能力差。而是你还不懂倾听的艺术。

第三,多去理解自己所不能理解的东西,提高自己理解的速度和反应的能力。

第四,有的时候理解内容和讲话者本人有关,比如两个作风不同工作习惯不同的人,说同一句话可能意思不尽相同。

举个栗子:在项目不着急的情况下,A B老板同时跟你说尽快做完某项任务。很可能A老板说的是在你忙完手头工作然后在近两天之内完成这个任务。而B老板的意思可能是要你放下手头任务立马两三个小时之内完成这项任务。当你怕挨骂不敢细问的时候,你所要做的事就是根据你对老板工作作风的了解来判断行事,如果你的老板是一个雷厉风行极其高效的人,那你会选择在两小时内立马完成。这看似是理解能力的问题,但其实本质有的时候并不在于你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其实还与其他一些因素有关。(只是个栗子)

总而言之,我想表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他人言语的理解能力其实还与我们的观察能力,信息掌握能力有关,你的观察越仔细越到位,掌握的信息越多,你的理解和判断就越准确。

②影响表达能力的具体几点因素

【说话语速】:说话语速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

就我个人而言,我从小养成的一个不好的习惯,我说话的语速偏快,和正常人相比,我就是开1.5倍速的版本。(别笑!)

小的时候,还有一些长辈夸我: 「哎呀,一张小嘴真会说,说的贼溜得快,真是思维敏捷,反应能力快呀!」

可能也就是听信了这么些话,我自己也一直没当回事,还傻呵呵地真觉得是个优点。

直到高中的时候,我一个玩的很好的闺蜜说她妈妈刚认识我的时候,一直以为我是口吃,不是那种结结巴巴的口吃,是说话很快的那种很急的口吃。我才慢慢意识到这个能不是个好事。

上了大学之后,一次上台汇报答辩,讲完了之后,老师很亲切地给我指出了几个缺点,其中一个就是语速过快,导致评审/听众听不清,甚至因为太快听起来很着急的样子,让对方产生烦闷并且不想听的心理。

我彻底意识到,这个毛病我得改,不然得多耽误事!

总结一下语速过快的坏处:语速过快导致吐字不清;让听众产生急切、焦躁、排斥的心理,从而不愿倾听;语速过快导致自己没有足够时间思考,从而表达混乱,话可能多但质量差。

大部分人可能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语速偏快和语速偏慢的状况,如果偏差不影响倾听都是可以接受的。

矫正方法与步骤:

/1/ 可以自己录一段自己正常说话或者演讲的音频,过一段时间,到你基本上忘记音频的内容时,自己再拿出来以听众的心态去感受是否有语速过快的情况。

(因为一般我们做发表时,自己对稿子都是熟悉了很多遍,而观众是第一次听,他们对这个内容是很陌生的,所以两者对其的熟悉程度和反应接收程度是有差别的)

/2/ 询问一下自己的朋友,自己的语速是否有偏快或者偏慢的情况,另外如果有答辩可以客观考量一下评审老师的意见,或者自己去参加这类演讲表达的比赛锻炼;

/3/ 可以找一段认为语速合适的演讲视频根据视频训练语速;

【双方的知识储备】

想让你的内容被对方所听懂并且觉得有条理而轻松接收,那么至少对方对你所说的内容中的专业知识背景要有所了解。

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也是建立在知识储备对等的基础上,比如你和别人说“杯子”,大家都知道你在说什么,因为这是谁都知道的约定俗成的东西,这是你们的知识交集。

而你和一个朋友在聊天时,你说了网络用语“氪金”,对方没有听说过,那自然而然你的表达效果就不是很好。

在这种理论下。首先,我们应该用对方能听得懂的话去表达。其次,如果你使用了对方可能不理解的用语、词汇和事物时,应在前面给对方做一个基本的解释,以免“对牛弹琴”,牛没听懂,你还以为是自己弹的不好。

【表达结构/用词】

当然,可能很多因素我们是影响和改变不了的,而改变和提升我们自己的表达能力是最切实际的。

我们表达内容是否有条理其实和我们的 表达结构/用词 这两点密切相关。

表达结构:

我们讲话的时候,每个点和点之间也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而我们知道的,人脑本身加上一系列的教育锻炼,其对有规律有逻辑的东西是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甚至记住的。

这些逻辑关系就包括【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因果关系、时间顺序关系等。

并列关系:包括由大到小,由主要到次要,由紧急到不急(轻重缓急),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等等。

我们在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用到的有由主要到次要,由紧急到不急(轻重缓急)等描述顺序和逻辑关系。

当领导问你你对公司的现状有什么看法时。你可以由外到内:从谈公司外部面临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和竞争 ,到内部的管理制度、员工工作效率有待提升;还可以由远及近,谈论远期面临什么样的危机和风险,近期有什么必须解决的问题和燃眉之急。

其实生活中无处不用这些表达结构,时刻运用他们,便不会讲话没有条理,思路不清晰了。

包含关系:上面讲到的公司现状和内、外部面临的问题以及现阶段的优势就是一个包含关系。

生活中也无处不运用这个法则,当你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你除了用到并列关系,讲他的性格,外貌,工作,学习状况等等,还得细分这些内容所包含的各个方面。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关系。当你和领导汇报时,你拿出了一个结论,你还需要说明原因,才能佐证你的方案可行。

时间顺序关系:有的时间顺序关系和因果关系是相连的,因为前一秒所发生的事是对后一秒有影响的,前面发生的事为以后发生的事制造了条件,并很有可能成为诱因。

用词:

用词其实是很影响表达的,当表达者对一个词理解的不是很到位或者对这个词的理解和常人不同。当他在表达时,自认为把这个词放在了合适的位置来表达他的想法,而倾听一方却认为是另外一种意思,甚至不明所以,被搞得稀里糊涂。

因为在倾听者的认知体系中这个词放在这里是及其矛盾的且混乱的。从而导致两者存在交流障碍。

所以当我们想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的时候,一定注意不能盲目创新,要注意用词的准确和标准。

2、理论知识

其实理论方面,在第一部分认知中都讲到了很多。

关于结构化思维,确实利用逻辑思维去支配清晰表达的很实用的方法,这里推荐大家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

《金字塔原理》是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40年经典培训教材。需要清晰表达强大思维逻辑的专业咨询人士都在学习的一本书,用来提高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是绰绰有余的。

为什么得不到人家的一点关心(为什么别人总是get不到你的点)(1)

部分目录

为什么得不到人家的一点关心(为什么别人总是get不到你的点)(2)

部分目录

为什么得不到人家的一点关心(为什么别人总是get不到你的点)(3)

书内插图

为什么得不到人家的一点关心(为什么别人总是get不到你的点)(4)

书内插图

为什么得不到人家的一点关心(为什么别人总是get不到你的点)(5)

书内插图

虽然这本书是讲写作的,但日常表达无非就是把书本上的文字转化成了语言文字的形式,所以这本书一样适用于逻辑性的表达。

3、分场景实践

①生活中对话场景

表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场景是最多的。

技巧:

/具体化思维:

比如朋友新买了栋房子,想问问你关于装修布局方面的建议。你需要用到具体化思维。比如先说整体是什么风格的,简约现代风,中国古典风,简约欧式等等,然后你具体再描述客厅,房间,厨房洗手间的布局和装饰配色等等。

/切割话题法:当问到你对某个事物的看法时,你则需要把这个事物切割成许多方面,就某一点表达自己的看法。

和朋友聊天,朋友问你,你觉得某某明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可能会利用切割话题话题法:将你要谈论的内容切割为几个方面,比如性格,业务能力,生活态度等等,再利用思维具体化将每个方面的内容再细分讲解。

(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很常用,发表内容时你可能有意无意都在用如果经常有意去使用会提高你的表达能力,强烈推荐使用)

②工作学习汇报

数字拓展法: 用具体数字去描述,具体而高效准确,并且提高可信度。

为什么得不到人家的一点关心(为什么别人总是get不到你的点)(6)

③小型演讲

故事讲述法:《故事领导力》这本书给出了八种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方式,这里我分享其中五种...

----首先讲一个与观众有关的问题(至少你所讲的东西应该保证是百分之80的观众所感兴趣的,一个你自己如何应对逆境的故事

-----提出一个问题(向观众抛出一个问题,让他们对你的演讲内容有所思考和启示)

-----采用一个惊人的比喻(贴切而新奇的比喻能让观众耳目一新)

-----安排一个意外的练习

-----分享有价值的东西

▲▲两个小技巧:

①逻辑先知

在表达的时候,你需要将你的内容所具有的逻辑关系直接告诉观众,而不是让观众自己去理解总结甚至去猜,你只有说明你的逻辑关系,听众才能跟着你的逻辑体系走,并且运用你的逻辑体系来理解你接下来要表达的内容。

很多干货演讲者一上来就会说我今天跟你们讲什么内容,从哪几个方面讲,为什么这么讲,每个方面有什么关系。他都会先和你交代的清清楚楚甚至结束的时候还帮你回顾总结一下。

很多ppt汇报也是如此,一上来会给你一个大纲,而且这个大纲点与点之间肯定都是有某种自然的逻辑关系的,接下来再具体讲每一点,便不会让听的人云里雾里。

为什么得不到人家的一点关心(为什么别人总是get不到你的点)(7)

PPT目录

②熟用下定义

学会下定义和总结。对于一段很长的内容,你可以用关键词先给它进行一个定义或者总结,以便听众能记住,并且有助于理解,这样也会减少混乱感。

比如罗振宇《时间的朋友2017》演讲稿

为什么得不到人家的一点关心(为什么别人总是get不到你的点)(8)

总结版,演讲稿部分内容

4、练习

想要提高表达能力,需要不断练习。

总结/复盘提高法:

因此需要我们多与人沟通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和认真对待每一次和别人表达自己的机会。把每一次交流当成一次练习来认真对待,并在交流中不断总结提高及时复盘。

为什么得不到人家的一点关心(为什么别人总是get不到你的点)(9)

不断进行总结,并及时归纳存储,下次面临同类型的情况能第一时间将其归类对应,从而给出最令自己和别人都满意的回答或表达。

输入提高法:

尝试就某一个主题以写文章的形式输出,发给一些朋友观看或者是发在社交平台让读者阅读,从而获得市场反馈。收集反馈,不断优化调整你的内容,同时继续学习,形成你独有的结构化内容(或者说系统化内容)。

最后,愿良好的表达成为你的习惯而不是负担。

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