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红叶书院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1)

武功山 图片来自网络

徒步武功山

浩 亭

2020年,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秋季,我终于如愿以偿地直下江西萍乡,开启了心仪已久的徒步武功山之旅……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2)

徒步武功山 图片来自网络

一、逶迤九龙山

绿皮车一路向南疾驶,20多个小时的颠簸后,到达萍乡已是次日秋雨霏霏的清晨。在出站口,碰巧遇到同是徒步武功山的深圳小伙子,搭上了他已经定好的网约车。

轿车很快就驶出了湿漉漉的市区,进入芦溪县境。沿413省道盘旋,一侧是低矮的山崖,浩瀚的山口岩水库在路的另一端荡漾着碧波。一段路程后,地势变得开阔了,白墙红顶的二层民居,或依势错落,或整齐排列,淡淡的雾气中,青竹、绿树掩映其间。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3)

穿越武功山的起点——沈子村 图片来自网络

两个小时后,抵达了沈子村,这是正向穿越武功山的起点。在登山口的山水驿站,又遇到一位重装穿越的北京人,于是,我们三人结伴,踏上了湿滑的山径,走进遮天的密林。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4)

进山的路 作者摄影

通过横堎的石桥后,贴着小水电站的后围墙,是竹林掩映的石板路,沿途嶙峋的怪石上长满了苔藓,雨丝无声地飘落,默默地行走在雨中,别有一番曲径通幽的意境。在路边简易的棚子里,追上了等待我的他们两个人。这里也是岔路口,向左经天梯、狗爬石,直达铁蹄峰。往右则攀上九龙山,拐个大弯然后到达铁蹄峰。我和重装的北京人要穿越全程,选择了九龙山,与深圳来的小伙子在雨中匆忙地告别,分道而行。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5)

途中风景 图片来自网络

泥泞的山路紧贴着望不到顶的陡峭山崖,另一端是被树木遮挡得严严实实的山谷,窄窄的,曲曲折折,铺满了落叶,时不时遇到漫流的溪水,湿漉漉的脚下一步三滑。待走过几处树干捆绑搭设的便桥后,山势大变,大块大块的山石堆着垒着,野蛮地抬高了原本就泥泞的路面,走个几米、十几米就一个急拐弯,弯弯相连,疾速向上盘旋。最初,走一段路北京人就喊我一声,渐渐地距离越拉越远,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6)

雨中行 作者摄影

山林里格外地寂静,细雨打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感觉不到有雨点落在身上,但又分明是被重重的水气所包裹,衣服上布满了细密的水珠。

路边的植物也不断变化着,挺拔的青竹不见了,五叶枫也换成了针叶松和灌木丛。

我喜欢一个人走在这样的山路上,路弯弯没有尽头,树冠遮蔽了天,落叶铺满脚下。听不到喧嚣,也不被打搅,在思绪有几分飘散的状态中,聆听自己心灵和身体的漫谈,伴着呼吸的频率、心脏的跳跃,实现自我平静、自我沉淀。孤独地置身于茫茫的山野时,所有的疲惫、所有的不惑都会在瞬间释放。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7)

秋季的武功山九龙寺 图片来自网络

途中没有停下脚步,没有吃午饭,不断地攀爬,不断地跃上更高的山峰,直到下午2点了,一个急转弯后,一座两层的轻钢龙骨建筑赫然出现在几棵松树的后面,难道是铁蹄峰客栈到了?心中一喜,急忙奔了过去,走进一看,原来是刚刚抵达了九龙山客栈……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8)

九龙山客栈 作者摄影

客栈店门大开,我大喊几声,店老板才闻讯从二楼跑下来,热情地告诉我前往铁蹄峰的山路。又指着相邻的一座山峰介绍说:“那是九龙山的主峰,原本有一座千年的古庙,可惜在文革时期给毁了。”看着他惋惜的神情,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松柏森森,白雾缭绕,九龙山主峰的山坡宛如巨龙匍匐,山脚的浅溪时隐时现。

谢绝了老板住宿的挽留,独自踏上了山脊。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9)

武功山铁蹄峰 图片来自网络

二、夜宿铁蹄峰

从九龙山客栈侧面的小路向上,一段缓坡后,便是起伏的山脊了。这里,海拔已经1600米,从出发时的600米,一路爬升1000米。目光所及,平旷的山峰连绵不绝,辽阔的草原没有尽头,时值秋末,草甸黄绿相间,齐腰的草叶上挂满剔透的水珠,摇曳出一片亮色。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10)

武功山风景 图片来自网络

这时候,雨停了,但天空并没有放晴,薄雾如絮,游荡在山谷里,时聚时散,时而潮水般涌上峰峦,时而如白色的锦带缠绕在山腰。我欣喜地频频停下脚步眺望斑斓的山野,峰壑开绽,崚嶒参差,草甸中还有紫色的花朵点缀,行走其上,穿梭其间,感受着空中草原的辽阔无垠。

沿着山脊没走多远,一堆嶙峋的怪石拦住了去路,上前仔细辨认,路就是深深浅浅的石窝,仅仅能容纳半个脚掌。山谷深深,身旁就是直立的悬崖,令人目眩,我不敢向下窥探,摸索着凸显的石缝,猫着腰战战兢兢地一步一蹲,身体拼命地向里侧倾斜,唯恐失去平衡。

当山路再度铺在山脊时,起风了,浓雾随风弥漫。已经湿透的上衣被风一吹,寒彻肌肤。这时天空转暗,山峦间混沌一片,四周模糊难辨。内心愈加焦急,因为,我不清楚铁蹄峰的客栈究竟在哪里,更不知道脚下的路还有多远。

山路起伏,蜿蜒在暮色里。不经意间,山势渐渐抬高。在一处隆起的山坡前,几根铁管搭的架子拦住了去路,一块岩石上刻着向左的箭头。左边的小路,一侧伴着山崖,一侧略低的洼地里,布满凌乱的荆棘和齐腰的草从。模糊中的山野,万籁无声,越发的荒凉、可怖。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11)

突然,在不远处的树林里有个高大的黑影在晃动,像是动物,体型硕大,是狼?是熊?……瞬间惊出我一身冷汗,身上的毛孔都炸起来了。我紧紧地握住登山杖,小心翼翼地向前摸去,走到近处,才看清是一匹低头觅食的枣红马,我双腿发软靠着路边的土堆,喘息不已,好久才惊魂稍定。转念一想,有马说明附近有人家,对呀!于是,我脚下明显地加快了速度,转过一个山坳,前面似乎出现了模糊的房屋轮廓,紧走几步,看清楚了,就是在网上早已熟悉的铁蹄峰客栈。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12)

铁蹄峰客栈 图片来自网络

我又惊又喜,再临近一看,每个房间的窗户都是漆黑一团,刚刚放松的心情瞬间又揪到了嗓子眼。顾不得脚下湿滑,疾步拐向客栈的正面,“哇!大门是敞开的!”我兴奋地喊出声来,朝客栈奔跑了过去……

枕着时疾时缓的雨声,一夜时睡时醒。天色微亮时分,雨点敲打窗棂的声音消失了。我懒懒地躺在暖和的被窝里,昨天奔波的疲惫还远没有缓解。山间万籁俱寂,客栈内外悄无声息。

昨天晚上,安顿好住宿的房间后,先是冲了个忽冷忽热的澡,饭后不久,就停电了,房间里顿时伸手不见五指,我只好无奈地关闭仅仅充电一个多小时、没有信号的手机。先是隐隐地听到山风的嘶鸣,继而又是沙沙的雨声。房间里两床厚被,铺一床盖一床,干燥的被褥软软的,似乎隐隐地有脂粉香气。黑暗中,我思绪翩翩,想象着或许就是前一天夜里,就是在这张床上,睡了一位怎样的妙龄佳人,才会留下如此弥香……

一觉醒来,窗外已经大亮。

床铺正对着窗户,我久久凝视这片亮光,感觉外面不远处的山峰上有个黄色的人形伫立。我有些好奇地拉开窗户,呀!我顿时惊呆了。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13)

铁蹄峰云海 作者摄影

远处的山坳里白茫茫一片,如同洁白的大海。看不见太阳,但布满天空的云层也呈白色,只有在更远端的东方,横抹着一条蓝色的光带。我急忙穿衣,顾不得洗漱,向山坡上那个黄点奔去。

走近一看,穿黄色防寒服拍照云海的,正是昨天那个重装穿越的北京人。他比我早两个多小时到达了铁蹄峰客栈。

站在崖畔,脚下白浪翻滚,远处几个只能看见山尖的峰峦像是大海中的孤岛,很快又被白色覆盖,而涌上坡来的团雾,就如同飞溅的浪花。面对此景,心胸格外地敞亮。这一刹那,昨天近八个小时的冒雨徒步,都仿佛得到了回报。

我和北京人相互拍了照,他望着远处更高的山峰说:“走,去白鹤峰、金顶,那里的云海更壮观。”我随口问:“从哪边走?”他指着客栈右侧的高坡:“就从那里。”我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昨晚吃饭时,客栈老板告诉我,本来已经歇业了,但明天中午有50人的团队要到我们这里吃午饭,所以从山下的家里提前上来做准备。恰巧让你赶上了。闻言,我暗暗庆幸自己会有这样的好运气。现在,得知了去金顶的路,我更是感慨万千。昨晚,假若,客栈真的关门,大雾笼罩的夜晚,又该怎样捱过冷雨中的长夜?如果继续走路,我绝对想不到,而且在黑暗中也无法辨识需要攀爬右面的高坡,只会机械地选择客栈前的小路。那么,说不定会重新转回沈子村或不知道流落何方。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14)

武功山白鹤峰 图片来自网络

三、云海白鹤峰

带着如同是逃过一劫的喜悦,套上依旧湿漉漉、有些发硬的T恤,和北京人前后登上高坡,拐过一个弯后,果然一片犬牙交错的乱石横在悬崖边,下临深渊,碎石路仅有尺宽。昨晚吃饭时,客栈老板就曾嘱咐过我,到金顶前有段险路,要格外小心。路断断续续的,一会儿要紧贴崖壁慢慢挪动,一会儿要伏下身来在怪石中爬行。感觉走了很远,当我到了宽敞的地方时,内衣都已经湿透了。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15)

白鹤峰云海 作者摄影

尾随北京人爬上更高的山巅,俯瞰云海,在形成悬崖峭壁的山体东侧,是巨大的断层错位的盆地低谷,由于连续多日的降雨,山谷里储存的水汽,凝结成漫无边际的云海,波起峰涌,惊涛拍岸。而在山体另一端的斜坡草甸,多是白雾如烟,在山腰环绕。

我坐在崖边的岩石上,感悟着大自然的神奇,不时地用手机拍照,将武功山的云海美景永远定格在手机里,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16)

木桩固定的陡坡 作者摄影

翻过乱石滩的山峰后,再爬上用树桩固定的一段陡坡,便看到了武功山金顶景区的木栈道。走在前面的北京人,高喊着,让我从木栈道绕行,而身负重装的他则继续沿着陡峭的小路,大步向高处走去……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17)

武功山风景 图片来自网络

罗霄山余脉北支的武功山,最早形成于8亿年前扬子和华夏板块的相撞,多次的地质运动与演化,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距今200万年前,山体进一步上升,在垂直力的作用下,拉张了断块隆起和断裂凹陷,巨大的断层,造就了武功山高耸的群峰和断陷盆地错位并存的独特自然景观。这里沟壑跌宕,峡谷纵横,遍布密林与草甸,有“空中草原”的美誉,也是户外徒步者的天堂。

这是徒步4天中最惬意的一段时光了,太阳躲在云层后面,懒懒地迸射出几道光束,大团大团的浓雾蜷缩在深谷里,不经意间会漫上坡来,方欲低头戏弄,须臾,又游向远处的山坳……

白雾退去,凭栏远眺,黄绿相间的草甸漫山遍野、无边无际,仿佛置身金黄色的海洋。很快,又是白茫茫一片……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18)

金顶木栈道 图片来自网络

淡淡的秋色中,木栈道贴着山体曲折蜿蜒通往峰顶,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错落在东面山坡的古祭坛群。分别建于三国时期和北宋的葛仙坛、汪仙坛、冲应坛、求嗣坛,是湘赣地区古代民间祭祀天地的场所,由花岗岩垒砌的古祭坛,1000多年风雨的剥蚀,早已锈迹斑斑。我默默地站在坛前,感到一种穿越时空的苍凉,我不忍卒读,转身大步向峰顶攀爬而去。

盘桓长江南岸百余里的武功山,连绵起伏,海拔1918.3米的主峰—白鹤峰高耸云端之上。站在宽敞的巅顶,顿觉天地开阔。缭绕的雾气时浓时淡,已经分不清是雾还是云了。环顾四周,远近的山野若隐若现,一种登临仙境的感觉,穿越时空和距离,直抵心田,很快,又幻化成只有攀上高山才会产生的豪迈。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19)

终于攀爬上了白鹤峰金顶 作者供片

在镌刻着“金顶”的石碑前拍照后,趁着在景区有信号,我连续打通了绝望坡前后几家客栈的电话,得知都在营业后,便放心地沿着青石阶离开白鹤峰。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20)

下山路 作者摄影

长长的下山路,几千级石阶,宛如一条白链挂在陡峭的山崖。雾水涂抹得石阶有些湿滑,我不敢大意,亦步亦趋,小心翼翼。走到山腰时回眸张望,峰顶已经锁在浓雾之中了。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21)

前往万宝柜景点途中 作者摄影

下到峰底又是上坡路 ,途经“万宝柜”景点。一块巨石突兀在山崖边,走进细看,酷似招财进宝的钱柜。这是大自然长期风化剥蚀作用于似层状花岗岩的杰作。据传,武功山的风云变幻都是从这柜子里释放出来的,而葛仙玄妙的道法道术也藏在里面。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22)

云顶景区 图片来自网络

再行进到巨猿啸天景点时,石阶路的两侧云雾翻腾,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穿过双乳峰,便来到了云顶景区。山势呈扇面展开,左边是云顶景区的玻璃栈道,扩音喇叭不时传出提醒游客鞋套按颜色分大小的声音。中间整齐的空地是露宿的营地,每年的帐篷节或是旅游旺季这里会布满五颜六色的帐篷。右侧则是通往发云界的徒步山径。

在吊马桩新客栈的台阶上,我略做休息,看看时间,已经是将近午后1点了,我不敢耽搁,整理一下背包。远离了景区和游客后,最初的路挂在山腰,较为平缓,低洼处一丛丛茅草吐着白色的花蕊,在路旁不停地摇曳……

下午4点钟了,带着一身的泥泞和雨水,在漫天的浓雾中,脚步踉跄地摸到了汇锦山庄。从金顶下来后不久,左腿膝盖窝的筋就感觉短了一截,每迈一步都会抻得疼痛难忍,大大影响了行走的速度。原本计划今晚赶到武发客栈再休息,此时,看看天色将晚,便临时改变了主意。

两层楼的汇锦山庄,人来人往,乱哄哄的。这时,外面的雨更大了,不时就会有大大小小的团队前来投宿。7个洗澡间全部是满员。时间不长,热心的老板娘敲门喊我快去洗澡。褪去湿漉漉的衣服,热乎乎的水流儿浇在发冷、僵硬的身体上,顿感舒畅和痛快,一天跋涉的疲惫也觉得随着流水而冲消殆尽。

回到房间,换上干燥的衣服,再给抻筋的地方喷上云南白药,立刻腿就轻松了许多。铁皮客栈的屋内愈加阴冷,我突然想起从家里带了几袋姜末红糖。对,沏上一杯,于是起身,四下寻找水壶。背包里没有,摊开衣物的上铺也没有。大号的真空壶怎么会不见了呢?猛然像是想起了什么,我伸手拍了一下墙壁,木墙立刻发出砰、砰的响声,准是在来路上跌的那一跤,把水壶甩进了深沟里。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23)

浓雾笼罩 图片来自网络

中午过后,从吊马桩到达发音岩后,山风把雾搅动得天地一片混沌,能见度仅有几米。只好寻着手杖的印迹深一脚浅一脚地机械地往前走。路,起起伏伏,水气很重的雾,茫茫无际。唯一欣慰的是,偶尔会遇到从对面徒步的人,告诉一下路况,道一声珍重,转身,又再期待下一个遇见。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24)

泥泞的山路 作者摄影

摔跤的地点已经无法准确说出,只记得是经过双龙客栈后,浓雾遮天中的一段下坡路。湿滑的路面下山难于上山,全凭双杖的支撑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快到坡底了,过度踩踏的路面塌陷了半米多,上面满是滑痕,无处下脚。我停下脚步仔细打量,距平缓处也就一米多,没有过多考虑,身体轻轻向下一窜,想直接跃过去,谁知,脚底一滑,失去平衡的身体一下子趴在路上向前滑行,冲向右侧的深沟。我无法控制住下滑的惯性,就在上半身已经探出路面的瞬间,感觉左腿的护膝被什么顶了一下,扼制住了下滑。整个上半身悬在路外,双手只能触摸到沟边挂满水珠的草叶,前窜的双肩包又扣在脑袋上,稍一动整个身体就摇摇欲坠。铺满荒草的深沟,目不可测,瞥一眼令我惊恐万状,如果滚落下去,肯定凶多吉少。山风吹拂,令我很快就冷静了下来,这时,最好的解脱方法,是有人拉一把,于是,停止了盲目的挣扎。

等待很长时间了,也没有听到脚步声,悬空的身体也越来越难以平衡。我竟想起老年大学同窗刘津的调侃来,心里不由地连连苦笑。轻微地扭动一下左腿,被硬东西划得有些疼,慢慢地用手一摸,是块坚硬的石块,虽不大,但此时,却是我救命的抓手。刚才,也正是这块石头与护膝的摩擦、相撞,扼制住了身体下滑。我用力抠紧石块,身体尝试着往回蹭,一公分、一公分……终于,悬空的身体重心,回到了路面上,惊恐的心也同时落地。我还是无法站起身来,又从后背一点一点地把背包往臀部拉。然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猛的一个侧翻,便仰面躺在了路上。危险解除了!我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这才感觉到后背冰凉冰凉的。扭头一看,背包网兜里的小二锅头和几块巧克力掉了出来,被沟边茂密的草丛托住。我重又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捞出来。

再起身,顾不得满身的泥水,用手抹一把湿漉漉的脸颊和头发,重新上路。全然没有感觉到,肩上被包的重量减轻了很多……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25)

翻越绝望坡 作者摄影

四、落魄绝望坡

汇锦山庄的夜晚,不知何时下起了雨,不紧不慢的雨点,敲打着山庄铁皮的外墙,也敲打着我的梦境。此时,天色微亮,屋里的架子床勉强有个大致的轮廓。这个鬼天气,怎么还下雨呀?绝望坡更难走了。心里寻思着,听着雨声,发了一阵呆,困倦再度袭来……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26)

山中晨景 作者摄影

“看云海去,走呀!”走廊里的喊叫和嘈杂的脚步,惊醒了我。抬头一看,天光已经大亮。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27)

我随着人流,奔出屋外。尽管在昨天饱览了云海的壮观,但依然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太阳还是不见踪影,在远山与云层衔接处的天边,呈现湛蓝色的一片光带,蓝得纯净透明。楼房平台前的山坳里,白色的波浪翻腾,宛如大海一样的壮阔。环顾四周,在右侧,一条小路依着山谷,穿过金色的草甸,盘旋曲折,缠绕着锦缎般的山峦。群峰逶迤,形成环状的走向,白鹤峰清晰可见,突兀耸立。

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这是大自然给予攀登者的馈赠。等我想起拍照时,山坳里惊涛拍岸,浪高三丈,刹那间,整个山野混沌一片。

想在厨房找点儿热水,里面乱糟糟的插不下脚,我只好走到楼外的水龙头前洗漱。正低头刷牙,脚下细细的流水沟里残羹剩饭不时地漂来又漂走。水沟附近的地面感觉粘糊糊的,像是涂抹了一层酱黑色的涂料。哦,水沟通着厨房,这沟里的污水要流到哪里呀?正纳闷,浓雾又潮水一样退缩下去,眼前立即明净了起来。我忙不迭地尾随着众人,兴奋地拍照,而把水沟的情景丟在了脑后。事后想想,真应该把水沟里漂动的面条、菜叶拍照下来。

整理好行装,依然套上湿漉漉的外衣,打了个寒颤。出山庄向左,便踏上了绝望坡的山路。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28)

翻越绝望坡 作者供片

绝望坡位于武功山风景区内,是一段狭长而陡峭的山脊路,海拔从1360米至1710米,垂直落差达350米。山势险峻,跌宕起伏,路的两侧或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或草甸在深谷间蔓延,令人心生绝望。

我是怀着轻松的心情走出山庄的,在津临行前读了多篇攻略,在山脊草甸中穿行的照片令我羡慕不已,不少的文章里都提到,在绝望坡走得让人绝望。每每读到这些文字,我都会不解地发笑,那里有多么惬意的沿途风景,怎么会绝望呢?很快,我就发现是自己太想当然了。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29)

途中 作者摄影

浓雾蒙蒙,微带着凉意,扑在脸上,掠过身旁,白茫茫的两侧根本看不清景致。路面时而光秃秃的,裸露着乱石,时而坑坑洼洼,凌乱的步行浅沟,把草丛切割得支离破碎。这是过度踩踏造成的草甸萎缩,有的地方土壤贫瘠,只有一层薄土,再往下就是碎石头。还有沿途可见的饮料瓶,在稍宽敞的平坦地方,垃圾成堆。当然,这个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更严重的污染已经发生了。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30)

艰难攀登的途中 作者摄影

不多时,我就来到了最狭窄最陡峭的路段,坡坡相连,呈70度倾斜。方凳大小的石块胡乱堆挤着,显现着大山的荒蛮和野性。雾有些淡了,天空洒下了雨珠,穿上雨衣的身体更有些笨拙。从汇锦山庄前往发云界的驴友纷纷越我而过,从好汉坡武发客栈住宿徒步金顶的又纷至沓来。一时间,路面有些拥挤。

等我走时,路面已经被踩翻了,雨水浇在石头上,再涂抹一层鞋底的湿泥,一步一踉跄。我双手紧紧地拽住一旁的铁栏杆,小心翼翼地挪动。不时就有年轻的声音在一旁关照:“您小心,下山比上山难呀!”连续跋涉两处陡坡后,摸索着蹚过黏稠的泥淖,面临的下坡,更令人发怵。乱石越发地没有规则,我拽着铁栏杆走了几步,歪歪斜斜的石头太滑了。在几米外的另一端,窄窄的黑色小路布满滑痕,上山或许行,下山走不了。心里想着,目光看看路的中间,比两侧稍高,黄色的土壤渗水快,比较干燥。在中间走,我动了心。可怎么过去呢?

从我站的位置跨一大步只能到中间的小斜坡,而斜坡下面的稀泥深没脚踝。我在石头上蹭蹭鞋底的泥,双杖撑地,身体轻轻一跃,打算一下子跳到中间的路上。说不清是怎么回事,整个身子又是趴在了地上,疾速滑向几米外的一块大石头。在滑行中,我的双臂下意识地向前直伸,想在碰到石头时紧紧抵住,避免与头部的相撞。幸好,身体竟然擦石而过,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一头扎进了一堆乱草里。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31)

途中的“驴友”们 作者摄影

两个年轻人上前扶起了我,站起身来,并没有异样的感觉,我索性坐在了那块石头上,心情倒平静了下来,没有安然无恙的欣喜,也没有又跌了一跤的沮丧。户外徒步,本身就具风险,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可这样的路况,恰逢绵绵的秋雨,难免不摔跤、不崴脚,出现了意外,在没有信号的山里,怎么求救,又该向谁求救?昨天,我要是多向外摔出半尺,就可能沿陡坡翻滚下去,即便没有受伤,单靠自己能爬上来吗?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32)

年轻的“驴友” 们 作者摄影

看着身边敏捷的年轻身影不时的闪过,踩踏的岩石似乎发出“吱吱”的响声,像是武功山在呻吟。浓雾笼罩,难以登高远望,在视野所及的山脊上,裸露的岩石不堪重负地东倒西斜,犹如一处处丑陋的疤痕,点缀着触目惊心的凌乱。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33)

艰难徒步前行 作者摄影

在我的意识里,徒步武功山是轻松的浪漫之旅,完全没有想到会走得如此艰辛和狼狈。而徒步没有退路,只能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不知不觉到了半山腰,眼看就要到达山顶了,可恼的是,以为是山顶,却不是山顶!爬的位置高了,又看到了第二个山顶,这就是武功山绝望坡特有的魅力。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34)

作者摄影

两个多小时后,我终于见到了绝望坡的标志牌。这是从发云界前往金顶,绝望坡的起点,也是我自金顶至发云界的绝望坡终点。我站在标志牌前,激动地挥舞双杖,仰天长啸:“我以63岁的年龄,单枪匹马,闯过绝望坡了!”声声呼喊,隐隐回响在远方的山谷里……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35)

武功山千丈岩 图片来自网络

五、迷路千丈岩

越过绝望坡的路,时而挂在山腰,贴着崖壁蜿蜒;时而跃上峰巅,穿行在乱石间。雾,越发的浓重,影影绰绰的山野,格外的空寂。上坡、下坡,再上坡、再下坡……

遗憾的是,仍然看不清路边的风景,也辨不清方向。我是多么喜欢独自行走在莽莽的大山里,大自然的静谧,淘洗和过滤了全身的细胞,每一寸肌肤都富含了纯天然的阳离子。习习的山风,梳理和抚平了思绪里细小的褶皱,赋予了豁然开朗的醒悟。登山归来,我都会有焕然一新的感觉。而现在,无奈的雾气翻腾中,我同样也会不时地停下脚步,端详无法辨认的四周,把模糊想像成清晰。

中午12:20分登上好汉坡。

13:55分到达云上青客栈。

15:05分路过兄弟客栈。

15:.42分和千丈岩峰顶客栈相遇。

千丈岩峭壁陡立,整个山体就是一块巨石,此时,藏裹在浓雾中,难见峥嵘突兀。从岩顶下到谷底是方型的小凹地,右端,泥泞的小路隐没在荒草丛生的拐角,模模糊糊中几丛茅草摇曳在左侧的旷野,正前面是两米多宽的土坡,堆砌着横七竖八的石块。我不加思索,直奔前方的土坡,爬了一会儿感觉不对劲,不像有人走过的痕迹。忙返回到坡底来。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36)

黑雾漫山 图片来自网络

这时,天色突然转暗,大团大团的黑雾变换成可怖的形状,在身边荡来荡去,凹地的四周仿佛筑起了黑色的幕墙,将我困在了中间。我左看右看,焦躁中不知道该怎么走才好,急得团团转。在茫茫原野无助的感觉里,渐渐多了害怕的恐慌。又一团浓雾扑面而来,被风撕裂成长发飘动的影像,瞬间拨亮了我思绪的光亮。对呀!刚走过去的几个北京人,应该不会走得太远。想到这里,急忙再次奔上土坡,攒足了力气,声嘶力竭地高喊,“你们在哪儿了?你们在哪儿了?”没有回声,只有风在耳边掠过。我再往上蹬几步,双手喇叭状围在嘴边:“你们在哪儿了?你们在哪儿了?”仍然没有回音。我失望地垂下双手,但又不甘心地凝神屏气仔细捕捉四周的声响。

突然,在凹地左侧茅草的方向,隐隐约约传来京腔的女声,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山野里十分的清晰:“往这边走!往这边走!”我兴奋地边跑下土坡,边高声回答:“听到了,谢谢!谢谢!”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37)

途中 作者摄影

半人多高的茅草丛,掩映着两条一人宽的浅沟,我慌不择路抬腿跨了进去。沟越走越深,很快又有一条横沟拦路,跳下去,没顶的沟底满是稀泥。我不加思索地选择向左,仅仅几分钟后,原先相隔的两条浅沟,合并成了一条。又摸索着走了一会儿后,浅沟变成了贴着山崖的羊肠小道。

我停下脚步,伏身仔细查看,小路的两端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手杖戳地的印记,“这就对了!”我兴奋地喊出声来。紧了紧背包的带子,快步向前奔去……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38)

发云界日出 图片来自网络

六、日出发云界

一个人住宿的观景台客栈,清晨时分依旧安静得没有一丝声响。躺在柔软的被窝里,不由得想起昨天摔跤的狼狈和迷路的惊慌,禁不住笑出声来。

我是昨天傍晚5点来钟时,在玉泉山庄附近遇到观景台客栈老板的,见我孤身一人跌跌撞撞地翻山越岭,便热情地把我“拐”到了他家的客栈。

和武功山其他客栈相似,观景台客栈也是两层轻钢龙骨框架,外包淡蓝色铁皮,房间和走廊的装饰、隔断都是松木的板材,散发着淡淡的原木清香。盛情难却之下,我住进了客栈最昂贵也是唯一带卫生间的单间里,吃饭另点,洗澡也要另算,此时,我已无心也无力讨价还价了。一天来雨里雾里,在泥泞、陡峭的山路上跋涉了十个小时,仅在翻过好汉坡后的一座山顶上,在和几个北京人的搭讪中喝了一瓶水,吃了两块巧克力,早已疲惫不堪,饥肠辘辘了。晚饭,我点了价格不菲的酸菜鱼和清炒萝卜苗,又喝了一杯杨梅已经泡得发白的高价酒。整个晚上,老板两口子,都是喜笑颜开的,听凭我的“呼来唤去”。

“碰、碰、碰”,随着敲打窗户的声音,是老板在叫我,“醒了吗?太阳出来了。”闻听,我从床上一跃而下,披衣到了楼外。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39)

仿佛是已经不适应强烈的光线了,我用手捂住眼睛,好一阵才慢慢地松开。只见,在远处的山峦之上,一片薄云的后面,变了形的光晕,镶嵌着一圈金环。须臾,浮现出大半个淡橘红的圆轮,撒下了万道光芒,目光所及,起伏的大草甸望不尽的金黄。多日绵绵秋雨的洗涤,天穹湛蓝得近乎透明。东南方向的羊狮慕横出天幕,山腰间缠裹的树林,似乎隐隐可以看清晃动的枝桠。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40)

清晨的发云界 作者摄影

发云界因其时常有云雾腾空而得名,也是武功山自然风景最怡人的区域。十万亩金黄的草甸,一望无际,宛若辽阔的大草原。还有天空的蓝色、森林的墨绿、云雾的缠绕……构成了立体的泼墨大写意。

我张开双臂,微闭双眼,尽情享受这和熙秋阳的抚弄,贪婪地呼吸久违的阳光的味道。多情的风裹挟着暖意,掠过草丛,滚落在我的怀抱里。渐渐地,曾在凄凄苦雨中浸泡的心也温暖了起来。

久久地如同雕塑般执着地伫立,直到云层再度布满了天空,刚才还不见踪影的晨雾,轻烟一般又漫上了山岗。

漫步崖畔,就在脚下的山坳里,七、八家客栈错落有致。我无声地笑了,昨晚一路走来竟浑然不觉,只有那小溪上颤颤巍巍的木板桥留存在记忆里。老板踱了过来,指着山坳里,有些炫耀地说:“看那两处白顶的房子吗,也是我的。”我平淡地问:“这里随便盖吗?”“以前是,这二年不行了。”老板比划着回答。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41)

武功山溪流 图片来自网络

这时,我看到,每家客栈上面的山坡都会有两个一人多高粗大的敞口铁罐。我问老板:“那是做什么的?”老板随口回答:“用来接山泉水的。”这让我想起汇锦山庄门前四溢的污水,忙问老板:“看不见你家的污水,怎么处理的?”只见老板的眼睛暗淡了一下,再没有了刚才炫耀的表情,他用手随意一指楼角地面的岩石,敷衍地说:“从那里流下面去了。”

“下面通哪里?”

“远着呢。”

……

我佯装散步,围着客栈转了两圈,没有发现有什么类似化粪池的井口。客栈的四周也有排水沟,但里面干干净净的,并没有污浊。

望着客栈前洁净的岩石砌垒的地面,心中有了更多的疑惑,但很快,就在返回萍乡的路上,知晓了全部真相。

早饭后要下山了,我披挂整齐,登高远眺,凝视的目光里盛满内心万般的不舍。景色万千的武功山,心驰神往的大草甸,我千里迢迢虔诚朝拜而来,雨里雾里云里寻你千百度,现在,我终于领略了你千沟万壑的浩瀚和旖旎的花团锦绣。原来,这几天,我是在画中行。此行,再无遗憾!

出山的路随着植物的垂直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走势。禾草和蕨菜掩映的山路窄得像一根羊肠,平缓地沿着山脊盘旋。见到了丛生的荆棘和高大的杉树,山势骤然陡峭,铺满落叶,乱石嶙峋。待出现了青青的竹林后,便伴着欢唱的溪流,来回地跨越几根圆木搭设的便桥……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42)

前往龙山村 作者摄影

客栈老板说,他们走到山脚的龙山村,用不了两个小时,在网上看驴友留言,要走5个小时,而我整整蹉跎了8个小时。当我终于抵达了龙山村口,回眸远方,凝视浓雾笼罩中的山巅,感觉像是终于做完了一件期待已久的事情,了结了一桩久违的心愿,内心格外的宁静、平和。

因为明天要游览安源矿工纪念馆,没有留在龙山村住宿,而是赶回萍乡。幸好,顺利地联系上开车的韩师傅。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43)

龙山水库 图片来自网络

轿车在两侧林立的农舍间穿行,这时,暮色悄悄地升起来了,远山含黛,近旁宽敞的湖水泛着细碎的光波。

我好奇地问:“这是哪里?”

已经在这条路上接送游客十余年的韩师傅熟练地驾驶着车辆,随口回答:“是水库。”“叫什么名字?”

“就是我们村的名称,龙山水库。”

侧身看了看韩师傅有些黝黑的脸庞,突然,身体内的某种感觉被唤醒了:“发云界十几家客栈,都是你们龙山村民建的吧?污水都是怎么处理的?”我有些迫不及待地发问。

去年也在山下的村口新建了农家乐,开车的闲暇之余还养羊、养鸡的韩师傅,“唉”了一声说:“什么怎么处理。”接着反问道:“你在发云界看见有一条溪流了吧?”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44)

武功山溪流 图片来自网络

“看到了。”我轻轻地回答。

他的声音里有了明显的无奈,“都流到溪水里了,最后都流进这个水库。”

“什么?”

没容我回过神儿来,他继续说:“我们洗衣服,都不用河里的水,太脏了。”

“那你们喝水呢?”我扭身急切地问。

“我们邻居或是要好的几家,合计着拽管子,引山泉水。”提到山泉,韩师傅恢复了常态,甚至有些兴奋,“山泉可有营养了。”

是呀,韩师傅和龙山村村民或许都可以把山泉引进自己的家里,但更多的依靠龙山水库生活的人们呢?还有山间随处可见的垃圾呢?几年后,也可能十几年后,整个区域性的大污染会不会灾难性地爆发?

我不死心地追问:“那山上像汇锦山庄几家呢?”

“顺着山势,流到吉安那里去了。”

闻听,我彻底茫然地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没有再搭腔,不知道往下要说些什么,更不清楚这个行为,该如何定性。沉闷的气氛中,轿车飞快地行驶,渐渐地就融入了萍乡市区璀璨的灯海里……

徒步武功山,所留下的足迹和发生的故事,都能酿出最美的酒,每每品尝回味时都会令人陶醉……

(2021年3月15日第二稿)

武功山风雪山徒步(徒步武功山.浩亭)(45)

美丽的武功山风景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