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五次东渡失败的原因(双目失明的鉴真依然要东渡日本)(1)

“不知佛法缘何入,却向斯时教大行”。佛教自释迦牟尼在天竺成立以来,逐步的向亚洲各国分散。在中国形成了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

一、鉴真何苦要逆行?

在鉴真以前,还有一位佛教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便是著名的玄奘法师,以其经历改编成的小说《西游记》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玄奘去的是佛教的兴盛地天竺那烂陀寺,而鉴真则是前往佛教未成熟地日本。支撑玄奘历经劫难的是对佛法的向往,那让鉴真远渡重洋的原因又是为何?

1.唐朝佛教的兴盛

自玄奘归国以来,不断的翻译经典诸如《般若经》、《瑜伽论》等都是经他之手而成。玄奘的取经之路,打破了普天之下僧众对佛法的歧义,形成了完整的中原佛教体系。而后一代女皇武则天继位,开始了大兴佛教之路。

她一改“道先佛后”的政策,并且颁布《大云经》与《大云经书》。命令全国三百五十八州,必须建立大云寺。《唐会要》记载,长安的佛寺中有三成都是出自武则天之手。并且她在位时建造的石窟和佛龛占到了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二。

鉴真五次东渡失败的原因(双目失明的鉴真依然要东渡日本)(2)

建造起许多富丽堂皇的寺庙,并且规定入寺偷盗者与入宫偷盗者并罪。虽然,她的举措难免有失偏颇但极大的促进了佛教的兴盛。一时间,佛教的信众遍布大江南北远远超过南北朝时期。

神龙政变”之后,佛教的地位并没有同女皇的命运一样,而是仍旧蒸蒸日上。直到武宗灭佛时期,才有了一定的衰颓趋势。但到了唐宪宗又开始推崇佛教,韩愈还曾写下《谏迎佛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2.日本佛教的不完备

日本佛教最早时期,是由唐朝传入朝鲜,再由朝鲜跨海传至日本。所以,他们并不能直接耳濡目染的学习中原宗教。圣德太子执政时期,由于根基未稳所以非常通过宗教改革拉拢吸引佛教的日本氏族支持。而且佛教的教义就是引人向善,逆来顺受和因果报应之说,所以对其统治下层百姓也十分有益。

而彼时的唐朝虽然不比贞观时期,却仍然是亚洲文化中心。于是圣德太子,不断的向唐朝派遣唐使以学习其技艺同时学习佛教加以传播。同时,圣德太子还亲自引经注释,修建寺庙。但苦于佛教的各种制度仍然不完善。

日本的大量僧人不断的来到中国学习佛法,但是其本土的戒律却并不完备,僧人无法根据律仪受戒。所以这使得他们非常困苦。而鉴真早已法名远播,在黄淮一带可谓是德隆望尊的佛学老者。

鉴真五次东渡失败的原因(双目失明的鉴真依然要东渡日本)(3)

贞观年间李世民号称“天可汗”,推行包容开放的外交政策。使得各个国家的文明,在中原大地上融合碰撞。而日本则是一个善于学习之国度,他们自然不会放过如此之机会。便把握际遇,不断的派使者来唐参观、学习。

二、漂洋过海弘佛法

《新唐书》“唐高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人,年十四出家为僧。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鉴真东渡的故事,早已被收录进历史课本。而他本人在日本的地位也非常崇高,“天平之甍”。意思就是鉴真和尚,代表了日本天平年间的文化时代脊梁。但他的弘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1. 鉴真遁入空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时期,佛教异常兴盛。隋朝是自北周建立的而唐又承袭隋制。所以,对于佛教的狂热信仰是一脉相承的。鉴真和尚,出生于垂拱年间而后便是女皇武则天的统治。

出于政治原因,武则天掀起了一股狂热的佛学风潮。而她作为女皇的依据,也是从佛经中找到的。十四岁时鉴真于大明寺受戒,随后跟从师父于长安游历。那时的鉴真,一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从不拘泥于门派的界限,一心寻求真理。

终于,在开元元年鉴真成了一名真正的得道高僧。他返回扬州,担任大明寺的住持。鉴真不遗余力的在淮南一带传播佛法,引经释典。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宗教领袖人物,受其度诫之人达四万余众。到了年逾半百之际,时人尊称其为“江淮之间,独为化主”。

鉴真五次东渡失败的原因(双目失明的鉴真依然要东渡日本)(4)

鉴真和尚,在江南一带具有了超群的影响力。许多人跨越万里,只为听其讲法解惑。这其中就包括了许多远渡重洋而来的日本僧人,鉴真相信佛法无国界。不论哪个国家,他都愿意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2. 乘风破浪会有时

日本一直信奉“神道教”,而当时非常钦慕大唐文化。于是自贞观年间起,不断地派出遣唐使学习先进的技艺和文化。史载,开元二十一年日本僧众代表荣睿与普照和尚跟随遣唐使来到大唐求得佛法。

他们一直于扬州大明寺,听法闻义。于是便想到请鉴真亲临日本为信徒受戒。“大明僧众,默然无应;唯有鉴真耳,是为法事也,何惜性命”。因为大家都知道东瀛此地,相距甚远并且海上多风浪。

去到异国他乡,难免各方面都不适应,可以说是前途犹未可知。而只有住持鉴真愿意为了弘扬自己的信仰,远离故土奔赴异国他乡毅然传法。其后便开始逐步的筹备,前往日本事宜。但事情远没有想像的简单。

3. 六渡东海终须抵

当得到了宰相李林甫兄长的支持后,他们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准备踏上出国旅途。然而随行的道航法师认为高丽的如海,水平不足以传道,遂将其抛之于岸上。而心怀怨念的如海则向官府诬告其勾结海盗,意图不轨。

而后鉴真又着手准备第二次远航,他以私人资金购买了军用弃船。并且召集了十七名弟子,以及画师,艺人,铸刻师等八十多位各行各业的翘楚。尽管其做了充分准备,但天不遂人愿刚出海便遭遇了大风,乃返航而行。

鉴真五次东渡失败的原因(双目失明的鉴真依然要东渡日本)(5)

第三次时鉴真一行到了舟山群岛,再次遇到风浪。他们在海上忍饥受冻的挨了三天三夜,最终被送到宁波的阿育王寺安置。而后,当地僧人担心其安危便在他们去往福州的路上请官府将其送回大明寺。

第五次出海可谓是最为艰苦的一次,六月鉴真一行自扬州出发但刚到海上便再遇风浪。连续数月的漂泊,使每个人都笼罩在死亡的恐惧之下。而到了十一月,终于飘到了海南地区。但此时鉴真的大弟子因水土不服早已亡故,鉴真本人伤心过度导致双目失明

第六次出海搭乘了日本遣唐使的船舶,但却碍于玄宗不愿其东渡只能另作它法。最终,鉴真和尚还是在黄泗浦坐上了去往日本的船。终于,在第六次他踏上了日本的土地于萨摩登岸,开始了他在东瀛当传教士的日子

三、鉴真的无尚成就

关于汉传佛教的兴起,《高僧传》中云“汉明帝梦一金人於殿廷,以占所梦,傅毅以佛对。”传说光武帝刘秀之子,汉明帝夜宿南宫时梦见身塑金身的罗汉,绕庭而飞。于是傅毅便说那是神佛现身,自此便向西域派出使者求取真经。后来,建成了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自那以后,佛教便熠熠生辉。

1.鉴真和尚在日本

鉴真在长安时,便以好学为名。单看他不论教派,皆能吸取其经验便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僧人。而当自己本土的佛教事业已经如火如荼的达到了顶峰,而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还没有此盛况。

而且当时日本的遣唐使求法之心,已然感动了鉴真。所以,他才下定决心要前往日本将佛教发扬光大,在东瀛的土地上使其生根发芽。从他六次东渡,历经艰难困苦中可以看出鉴真不畏险阻之精神。

鉴真五次东渡失败的原因(双目失明的鉴真依然要东渡日本)(6)

日本相较于“佛法在西”的天竺来说,还是一片净土。西域传至中原,再由中原传至朝鲜再到日本,每个地方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对佛法做出不同的认知。待佛教进入日本,早已不是原汁原味的宗教。

2.至高无上的宗教领袖

玄奘是求法,而鉴真则是弘法。他带着一颗赤诚之心来到日本,并且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他被封为“大僧都”,掌管日本全境的僧众以及佛教事务。而日本还将其登岸时间规定为“鉴真大师显彰年”。

但鉴真的作为,确实能够配的上此殊荣。抛开其百折不挠的精神,到了日本以后,他完善了日本的戒律仪式,使得日本佛教走向了正轨。并且带去的各行各业之人,也为日本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鉴真在日本各地讲法弘佛,制定了一系列的佛教仪式。他坐化之地“唐招提肆”也由此成为佛学最高府邸。同时,在医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日本的《本草医谈》记载,鉴真只用手一拿便知药物真假。日本尊奉其位“汉方医药之祖”。

结语:

鉴真和尚可谓是中日文化交流之集大成者,在两国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传闻,当其坐化消息传回扬州,当地百姓自觉服丧三日以表纪念。除了佛法之外,鉴真和尚对日本的书法、医药、茶道等都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新唐书》

《唐会要》

《高僧传》

《本草医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