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8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一个名为“瑶台镜”的展览盛大开幕。
此次展览,展出了画家刘瑶所绘制的写实工笔肖像画。
当人们走进展馆时,无不为刘瑶肖像画所带来的那种视觉享受所折服。
对刘瑶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她出身名门,父亲就是一位优秀的工笔画家,她自幼受到父亲严苛的教导,但却在成年之后没有走上父亲的老路,在工笔花鸟画的道路,反而沉迷于绘制女人画,这又是为什么呢?
选择美术或许是刘瑶命中注定的事。
当她在1982年来到这个世界时,所面对的,就是一个早在画坛上有所作为的父亲。
刘瑶的父亲名字叫做刘新华,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副院长,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所长。
他的工笔画富有诗意之美,在中国画坛上享有盛名。
有这样一位父亲,刘瑶自幼就接受了专业的美术指导。
对比一般需要四处拜师,苦苦求学的寒门美术生来说,刘瑶是幸运的,她一出生便可以享受如此优秀的美术资源。
但这也同时意味着,世人对刘瑶的要求要更高。
她似乎很早就能明白这一点,因此,刘瑶在父亲的身边从不娇气。
在练习基本功的那些年,刘瑶从不敷衍。她数年如一日地坚持练习,力图将每一处线条都勾勒地恰到好处。
而对线条的执着或许正是受到了以工笔画闻名的父亲的影响。
不同于西方绘画,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就是“以线为骨”,那一根根轻盈的线条,就是工笔画写实、生动与趣味的全部来源。
若是缺少了线条,只剩色块的简单堆砌,那么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就少了中国工笔画的灵魂。
作为一位从小就能接触到工笔画的人来说,刘瑶要比一般人能更早地认识到这一点。
因此,她才会坚持自己对线条的执着打磨。
而这些花在基本功打造上的功夫注定不会白费。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创作与练习中,刘瑶于线条上的功夫已然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一点,让她博士阶段的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十分欣慰。
他毫不吝啬对刘瑶基本功底的夸赞,甚至会笑着表示:“她勾(线条)的比我好。”
从结果可以推导过程。
虽然刘瑶甚少在外人面前炫耀自己到底是如何才能做到将工笔画的每一笔都描绘地如此精致的,但看客却也能从此她画作所呈现出的结果来推出,她一定是已经画过了千千万万条线。而从这千千万万条线中最后凝结出了那么一两条完美的线,才能最终成就今天的刘瑶。
而在美术学院学习的过程中,刘瑶继续夯实自己的美术基础,坚持练习。终于在博士毕业后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如果说出生在美术世家是上天赐给刘瑶的一份礼物,那么,刘瑶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就是对这些礼物最好的回馈。
在获得了扎实的基本功后,刘瑶就要面临艺术风格的选择,很多人都以为她会女承父业,成为一位工笔花鸟画家,但她却坚持要走出自己的路,做一个家族的“叛逆者”。
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刘瑶现在也能在工笔画上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这定然是与父亲刘新华的栽培分不开的。
但她也知道,父亲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会成为她的枷锁。因此,她尽可能地要画出和父亲不同的画作来。
既然要摆脱父亲的影响,那么刘瑶就要画出和他不一样的作品。
刘瑶就没有选择继续走父亲的老路,去探索传统的工笔花鸟画,而是以画女人而闻名。
而在众多肖像画题材中,刘瑶将画笔对准了自己的性别群体——女性。
也正是这个选择,让刘瑶和她的作品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人们不禁要问,刘瑶为何要选择画女人?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意外,古今中外的画家在绘制肖像画的时候,往往会以美丽的女性作为绘画的对象。
中国的有《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而外国的就更多了。
达·芬奇的一幅《蒙娜丽莎的微笑》就足够吸引无数人为之魂牵梦绕,神魂颠倒了,更遑论其他。
传世的美人图真的很多,但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大多都是男性,他们笔下的美人必然也是异性眼中的女性。
男性画家在落笔的时候,必然对于女性的描绘会显得冷静、理智、客观,而缺少了对女性这个群体内在的表达与观察。
刘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确实,她利用自己对女性的了解,在画女性肖像画的时候,给画面增添出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于是,刘瑶笔下的女人们,就有了生动且细腻的情绪,这些情绪极淡而不可琢磨。
而女人的这种细微的情绪变化,往往是男性所不能察觉的。或者说,察觉到了也无法感同身受,而同为女性的刘瑶,却能精准地把握这些差别。
也许就是因为这份细腻的观察力,让刘瑶的作品十分具有吸引力。
她笔下的女郎没有大面积的表情动作,甚至画像都不太清晰,但就是颇有哀愁的朦胧之美,振动人心,有白居易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
在“蓬莱镜”展览中,刘瑶将自己对于女性情绪的把握展示得淋漓尽致。
她的《幽夜》在黑色的背景上描绘了一位回眸的女郎,这位女郎眼睛朝下看,似乎在回忆着什么,她的脸上没有太多的情绪动作,但却是能让观众准确地把握出一种忧郁的情绪来。
这是少女在黑夜中面对自己时的内心独白,刘瑶让它无声地从画面中蔓延出来,进而传递到每一位观众眼前。
要知道,这种只在暗夜中流淌的情绪,是一般的男性画家难以体察到的。
无论在他们身边有多亲密的女性,都没有办法亲自参与到这种情绪中去。
这是私密的,只有自己的时候才会显现出的一个表情。
而同为女性的刘瑶,却能准确地把握住这一点,
这是女儿家的愁思,不可与外人明言,只有体会过,才能理解出。
而这种独特的视角,也在刘瑶的其他作品中有所表现。
在刘瑶的代表作品《旖旎暮色》中,刘瑶创造性绘制了四位在幕后换装的女性。
这时的她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面对外面的世界,她们没来得及梳头,也没来得及装扮好自己,甚至连衣服都还没有来得及穿好。
刘瑶呈现给观众的这几位后台换装的女子们,正是世间千千万万普通女子的最为放松的样子。
她们在这短暂的换装时间中,还没来得及带上假面,做了一会儿真实的自己。
刘瑶这幅画,正好为我们解释了美人的另外一面,她们没有那么精致,房间中还有散落满地的高跟鞋,这是男性画家鲜少会接触到的场景。
这大概是因为,男性画家可以见到的美人,都已经是全副武装的了,她们妆容精致,华服加身,举止体态都符合礼仪。
而同为女性的刘瑶,却可以知道在自律的美人背后是什么,那是旖旎闲暇的黄昏,也是最难得的放松时光。
刘瑶用自己的作品告诉观众,美人之美,也可以是在不精致的情况下。
而她就用细腻的笔触,将自己看到的女性画了下来。
但在这个过程中,刘瑶的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蓬莱镜”展览开幕后,很多普通的观众质疑刘瑶的作品不够“写实”。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写实画作应该是像冷军那样的。
他的《肖像之像——小姜》,《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都能够做到了纤毫毕现,与高清的数码相机相媲美。
但刘瑶的工笔肖像作品,似乎没有那么“像”。
要知道,“画得像”是写实作品的一个重要要求。
而人类为了做到这一点,曾经付出了成百上千年的努力。
要知道,在法老生活的年代,人类还没有成熟的写实主义绘画技巧,只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绘。
于是,我们在埃及壁画中,只能看到人物的侧面。
这是因为,相比较正面而言,侧面的线条更好把握,易于呈现。
文艺复兴时期,写实主义技法迅速发展,人物出现在画布上的形象就再也不局限于侧面了。
各种形态,各种场景下的人物都可以被描绘出来。
人类终于可以“画得像”了。
在照相机发明以前,写实绘画起到了重要的记录作用。
当这些古老的画卷透过岁月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会带领我们走进那些故去的时光。
要不是因为写实画作对生活细节的真实绘画,我们也很难准确地了解到过去的那些时光。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就能知道,“画的像”这件事对于一幅写实主义画作的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了。
但这也绝不意味着,画家必须要对现实景物进行苛刻的细节描绘。
我们观察刘瑶的作品,会发现,她的作品中似乎被笼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细纱,透过这层细纱,我们才能进入她描绘的那个梦幻的世界。
这层纱在她的绢本工笔画《游梦》中直白地出现过。
它挂在少女的发簪上,挡住人们的视线。将少女优美的线条若隐若现地展现在细纱之后。使得画面整体具有一种朦胧的感觉,让人有探究欲望的美感。
正是因为有了这层纱的出现,才让刘瑶的画面带了一层梦幻的感觉,隐隐约约,琢磨不透,与人的距离似乎遥远,却又明明很近。看客的肉眼可以看得清晰,但却并没有窥得全貌。
这正是梦境的魅力所在吧。
刘瑶仅仅用了一层薄纱,就能将梦境融合在里面,这种梦中处理方式非常巧妙。她以自己的巧思将梦的朦胧感表现了出来。
我们不得不感叹,此画中的纱用得非常巧妙。
但是,这纱也不是永远都会出现,但在刘瑶的画作中,这种朦胧感却是时刻都存在的,这主要是得意于刘瑶色彩的把握。
刘瑶选择的,多是淡雅的色系,当这些淡雅的颜色组合在一起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
此外,她的绘画内容也多具有梦幻的色彩。
打眼看去,那是一种惹人喜爱的美感,是对如诗梦境的描绘。
当观众看向这个梦境时,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充满真善美的,里面有少女的纯真,也有梦幻的蝴蝶与梦境。
也许这种朦胧感才使得观众对刘瑶画作的画派认定产生了质疑。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刘瑶笔下的是艺术,而不是对现实的简单记录。
画的像,是写实主义的优点,但也绝不是限制这些画作的枷锁。
刘瑶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早已脱离了初期的“画得像”的要求,博士毕业的她要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于是,她就拿起画笔,用诗意的梦境绘制出一张张美丽的肖像作品。
这或许就是刘瑶能年少成名的原因吧。
她细细勾勒每一处线条,也能轻松地以诗梦入画。
这或许就是展览开始的时候各位名家反复提起的刘瑶的长处吧。
她能以扎实的线条描绘出女性的美丽,也能以朦胧的诗梦语言,写下她们的梦境。
写实,是写人间百态,而谁又能否定,梦境不是人间百态的一种呢?
结语艺术家经常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天赋和努力谁更重要。
这个问题放在其他领域,或许会得到一个“天道酬勤”的答案,但在艺术领域,大多数人都会说,天赋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许是因为艺术创作所必须的灵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从刘瑶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努力的意义。
只有在经历多年的苦练之后,才能将自己的巧思举重若轻地描绘在作品上。
在足够努力的基础上再说天赋。
绘画如是,人生,亦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