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6脍炙所同也14.36[原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孟子三则第二章 孟子详释274尽心下36脍炙所同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孟子三则第二章 孟子详释274尽心下36脍炙所同也

孟子三则第二章 孟子详释274尽心下36脍炙所同也

14.36脍炙所同也

14.36[原文]

曾晳嗜羊枣①。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②?”

孟子曰:“脍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

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③——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④。”

14.36[通释]

曾晳爱吃羊枣。公孙丑问孟子:“烤肉与羊枣哪个更好吃?”孟子说:“当然是烤肉啦!” 公孙丑接着问:“那么曾子为什么吃烤肉而不吃羊枣?”孟子说:“烤肉是人们共同喜欢吃的,羊枣是曾晳独自特别喜好的——避讳名不避讳姓,姓是很多人共同用的,名是个人独自用的。”

14.36[注释]

①曾晳嗜羊枣:曾晳特别喜爱吃羊枣。曾晳,曾参的父亲。嗜,特别爱好。羊枣,即黑枣,因形状色泽似羊屎,故又称羊枣。

②脍炙与羊枣孰美:烤肉与羊枣哪个更好吃。脍炙,细切的经过加工的烤肉。

③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烤肉是人们共同喜欢吃的,羊枣是曾晳独自特别喜好的。所同,共同……的,共同(喜好)的。所独,独自……的,独自(喜好)的。

④——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避讳名不避讳姓,姓是很多人共同用的,名是个人独自用的。破折号相当于“这就如同”。讳,避讳。

14.36[解读与点评]

在“脍炙与羊枣孰美”与“脍炙哉”问答后出现了“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之问;此后孟子又回答“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然后又“——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这些问答是不是让人很不解?

其实本章记录多处省略了解释说明的内容,省略了多个思维过程。因为烤肉是人们共同喜欢吃的,当然曾子也喜欢吃;因为羊枣是曾晳独自特别喜好的,因此曾子不忍心吃羊枣。既然曾子喜欢吃烤肉不忍心吃羊枣,那么曾子一定要选择吃烤肉,不选择吃羊枣。

在“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中,破折号后面是用打比方的方式对破折号前面内容的解释。“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跟避讳的道理一样,“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当然,本章讨论的还是曾子的“孝”。在《离娄上19事孰为大》中已经出现过“曾子养曾晳必有酒肉”,我们已经知道了曾子的“孝顺”。曾子因父亲喜食羊枣,在父亲去世后终生不食羊枣。当没有“脍炙”可供选择时,面对本来也爱吃的羊枣,曾子就是回避,这也够难为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