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适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32岁的王莘从天津到北京去购买乐器。返程路过天安门,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天安门广场吸引,抬头看,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令人心潮澎湃。
来自理想照耀中国
当时少先队员正在那练队形,唱着歌,忽然灵感就来了。
来自理想照耀中国
一年苦思冥想没想出来的场面忽然就摆在他面前了,当时就出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当时都不知道怎么出来的,“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灵感突现,四句歌词脱口而出。
来自理想照耀中国
王莘登上返津的火车,思绪如飞,他就自己把自己感动了,大声唱这首歌的时候非常自豪的、激动的,他说他记得当时那个眼泪啊,风啊就顺着吹,他说他觉得他眼泪横飞。“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他是火车往前走的时候他在火车上看到的景象,这些词就都出来了。“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到这为止,然后再唱回去,“五星红旗……”因为要反复嘛,特别激动,内心感觉这个歌写成了。边唱边写边打拍子,歌词与曲谱几乎同时喷涌倾泻出来。
来自理想照耀中国
回到家时,王莘与妻子王慧芬同声哼唱,我们不能光唱一段啊,想写三段,祖国现在好了,祖国的苦难呢?第二段写一下祖国的苦难,来之不易啊。那么还有我们现在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要写写。他这一出来之后,这个歌没改过没动,一直到现在。因而有了脍炙人口的《歌唱祖国》。
这首歌曲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
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
年轻时的王莘
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幕曲或结束曲,素有“第二国歌”之誉。
早在1949年10月1号,王莘和夫人王惠芬到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并激动的告诉王惠芬,自己要写一首歌颂祖国的歌,并开始构思,如何将心中的感受用音乐表达出来,如何写出一首能表达千百万人炽热情感的歌曲,并且希望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可以让更多人唱出来。
他就想:我一定要写一首进行曲,让大伙唱着走过天安门广场,而且这个队伍有多长这个歌不能断,既要简单又要让群众接受,还得能巡回往返的唱,还要写出大伙的心声。
2007年国庆当天,年近九十高龄的王莘坐在轮椅上,由他老伴王惠芬推着轮椅,漫步在宁静而肃穆的天安门广场上。长期患病的王莘,坚持在祖国生日这天早早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渴望再一次仰望五星红旗在首都北京徐徐升起,迎风飘扬,所以他成了天安门广场最早到的一批观旗者。当国旗卫士们弄清原委后,整齐地向坐在轮椅上的王莘致以最崇高的军礼。15天后王莘病逝。同年11月28号,也就是在老人离开后的第四十三天,“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三十八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向地球发来了《歌唱祖国》的雄壮歌声。
王莘与妻子王惠芬
王莘先生的儿子王斌说: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一直唱到了现在,应该是我们国家传播最远流传最广的歌,被“嫦娥一号”带上了38万米的高空,算不算是最远,奥运会那一刻全世界有65亿的观众直接或者间接的看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首歌就是《歌唱祖国》,这算不算最广。
王莘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