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春风

寒江阁一道人按: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尼采的思想世界,希望读者朋友可以见仁见智。

生活中的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外界的事物进行价值的判断。而这样的判断结果,必然是要建立在一些固定辞藻之上的。比如善恶与好坏。这些相互对立起来的概念,也支撑起了我们一套标准,或是处世价值观。很显然,在这样一套思维体系中,我们自然会选择让自己站在真善美一面,以便于批判假丑恶。那么这时候问题来了,如何去分辨善恶?我们是否应该为其设立一套标准?

对于这个问题,尼采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什么是好?一切提升人之中的权力感、权力意志、权力自身的东西;什么是坏?一切源于软弱的东西;什么是幸福?克服阻力中权力增长的感觉”。

看过这段话后,相信读者已对尼采的回答有了一定的了解。是的,你可以说他带有浓郁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或者说尼采的哲学就是强者哲学。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我们必须通过寻觅这三句话的出处,才能一窥这位德国哲学家的思想,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书籍——《敌基督者》。

但是,千万不要将这误解为是强者的哲学,尼采所力图追寻的不单是赞誉力量那么简单,他最渴望的,是让一切事物回归自然的状态。用严复的译句来说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然,这种说法能否站得住脚,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可基督教(还有佛教等),却成为了尼采为进一步阐述自己思想而进攻的目标。

我们都知道,在人试图寻找释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过程中,不少人会对“彼岸世界”寄予极大的希望,比如希望自己死后能入天堂。而基督教的教义正符合这一思想,他认为,人在世间是负有罪孽的,只有努力摆脱罪孽,才能获得拯救。

这样一种理论的建构,并不能被尼采所理解。他指出——“倘若幸福就在于相信自己摆脱罪从而获得拯救,那么必要的前提就不是人有罪,而是他觉得自己有罪”(P29)。罪孽是预设的,而对“被想象罪孽”的选择,取决于个人。这一看法无疑是振聋发聩的。因为他所否定的,是整个基督教社会的精神秩序。而他所肯定的,正是人自身的价值,这种价值是不能受到任何罪孽灌输一类说辞干扰的,相反的亦不能。

与此同时,尼采进一步质疑启蒙运动的意义,他认为,康德等对基督教的态度从表面上看是决裂,实际上却将他的这一套理论推向了极致,于是,对罪孽的救赎所孕育道德价值的评定权,不仅没有回到“人”手里,反而继续凌驾于人的独立思考之上。这是尼采所不能容的,也让他终生反对。

如何理解耶稣是公义的太阳(什么是好什么又是坏)(1)

不过,与对基督教的看法不同的是,尼采对耶稣却抱以更多理解与宽容。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他在这里所反对的,正是耶稣被保罗及其他继承者利用与曲解的过程。

耶稣的死,长期被说成是为承担其他基督徒的罪恶,于是,他虽然肉体陨灭,但生命结束的本身,却已成为了教会完善自己理论的不竭资源,耶稣逐渐“由凡入圣”,这与中国的孔子也有莫大的相似性。而我们也知道,孔子生前,生活大多是不如意的。他们都被推上了时代的祭坛,无意中成为了众矢之的。

在全书的最后部分,尼采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信念是否比真理更危险?”在前文的论述中,尼采认为基督教的理论已经违背了一切事物最自然的状态,可仍然有不少信众认为自己对耶稣的死负有间接的责任,于是陷入到“罪与罚”的恶性循环当中(导读P180),这属于信仰的范围,而信仰是容不得一点怀疑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怀疑是信仰的大敌。那么谎言呢?如果没有怀疑?谎言又何以被称为是谎言,而不是对真相的陈述?看来,同谎言相较,信仰不见得一定会具备优势。

如何理解耶稣是公义的太阳(什么是好什么又是坏)(2)

最后,法人托克维尔言,与其振奋激情,不如爱人的自由与尊严。我们不反对每个人拥有自己的信仰,但我们也希望给真相的探寻留出一些讨论的空间,给像尼采这样冷峻的思考者留出一些供其思想驱驰的草原。另外,《敌基督者》只是反映尼采思想的著作之一,有兴趣者,建议进一步阅读他的《论道德的谱系》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两部著作,相信他们会带给你更大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