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斌版《亮剑》播出到现在也有十几年了,当初播出的时候就引发了收视浪潮,记得连妇女报都有讨论“找老公你喜欢李云龙型还是赵刚型”,笔者当年还收藏了一套DVD。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李幼斌亮剑(五个槽点看出来)(1)

要说起《亮剑》当年为啥走红,它要感谢一本书和一部剧。那本书就是原作了,作者在《亮剑》中穿插融入了大量我军军史,再加上几个特点鲜明的人物,真真假假之间让剧集摆脱了众口难调的难题。一部剧就是《亮剑》头一年播出的《历史的天空》,这部电视剧首开了主旋律军事片主角“不正经”的先河,《亮剑》也是站在了《历史的天空》打下的收视基础之上。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李幼斌亮剑(五个槽点看出来)(2)

最近这几年《亮剑》就像《大话西游》一样持续翻红,《大话西游》翻红是网络作用,《亮剑》同样,具体说来表情包功劳不小。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李幼斌亮剑(五个槽点看出来)(3)

当然,《亮剑》也是有缺点的,除了一些人热衷的穿帮之类,最让人不能忍的就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尴尬龙套,要不就是一个龙套反复在各个场景里出现,要不就是龙套尬聊一样的的台词,得亏是主演们比较牛,强行将这些龙套戏给压住了,换成一般的电视剧光这些龙套就能把剧集给毁了。

除了龙套,笔者认为《亮剑》在很多剧情上还是有漏洞和槽点的,有些槽点还不小。换句话说从一定意义上讲,《亮剑》也是一部有些被高估的电视剧,毕竟他9.2的豆瓣得分有些过于惊世骇俗了。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李幼斌亮剑(五个槽点看出来)(4)

槽点一:魏大勇孤胆英雄逃离战俘营

首先说,魏和尚是有徒手干倒几个鬼子的能力。但是在剧情上的安排却让人难以信服。对手是日军特种小队,战俘营有高墙电网和看守,这种情况下魏和尚能全身而退简直是神迹。

如果将高墙战俘营改成野外临时战俘集中地,同时减少一些日军看守人数和装备水平,这样的话剧情可信度就大大增强了。

笔者认为这是槽点的原因是,当年就因为开头这段把魏和尚塑造的太神而差点弃剧。功夫再高也怕菜刀,何况对手是武装到牙齿的日军特种小队。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段也算是神剧剧情。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李幼斌亮剑(五个槽点看出来)(5)

槽点二:弱化了李家坡之战的难度

凡是熟悉军史的观众看到李家坡这段必然会想到关家垴,那是八路军刻骨铭心的一场战斗,八个团一万多人围攻日军冈崎大队五百余人两天两夜,伤亡两千多人只消灭日军四百多,即使最后用土工掘进的方法占领了关家垴阵地,却依然未能将日军全歼。李家坡之战的原型就是关家垴之战。

这段剧情看起来挺过瘾,但实际上李云龙的所谓高招就是掘进和扔手榴弹,一阵手榴弹完事之后就上去收人头了,这大大简化了战斗的难度,也从一定程度上黑了一把兄弟部队,更是对残酷的关家垴之战的不严肃对待,相比惨烈的真实战斗,《亮剑》这段神剧成分太高。八路军从总部到一二九师师部再到三八六旅旅部都拿日军毫无办法,最后让一个团长轻描淡写解决了,扯呢。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李幼斌亮剑(五个槽点看出来)(6)

话说回来,这段文戏很好看,李云龙、赵刚和孔二愣子之间的吵嘴比打仗还精彩。笔者也是从这段开始粉旅长的,这个旅长是笔者在影视剧中见过最符合心目中陈赓形象的一位了。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李幼斌亮剑(五个槽点看出来)(7)

槽点三:乱七八糟的潘塘之战

李云龙和楚云飞的终极对决这段是一摊乱账,一开始看着像碾庄和大许家之战,台词又像莱芜之战,发展进程又有些像潘塘之战和陈官庄决战,反正就是一锅淮海战役大杂烩。由于中间有两军混乱交杂的剧情出现,笔者就把这段姑且当做潘塘之战了。潘塘之战中我军苏北兵团十万人和国民党七十四军五万人就是在半夜不期而遇走在了一起,混战之中我军2纵司令部对门就是敌军宿营地,国民党军一个师部隔壁就是我军部队。这种混乱的交战场面《亮剑》也给表现出来了,不过就是在剧情上有些乱让人看不出战斗是在淮海战役的哪个阶段。

上面说的就是一个小槽点,故事剧情乱套,让人摸不着发展脉络。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李幼斌亮剑(五个槽点看出来)(8)

另外一个大槽点就是李云龙以师长之尊带领小分队的行为。在我军历史上不是说没有师长军长带头冲锋的事情,在长征土城之战中朱老总都亲自上了,那些都是突发情况不得已而为之。像李云龙这样逞能的行为是不科学的,也是违反组织和军事原则的。

我军历史上不是没有教训,怀玉山之战中寻淮洲一个军团长亲自端着机枪冲锋,结果很快牺牲造成群龙无首几乎全军覆没。井冈山时期王尔琢亲自追击叛徒不幸牺牲。长征中三军团参谋长邓萍抵近前沿视察不幸中弹牺牲。这都是血的教训,高级指挥员是不能违反原则私自乱跑的。所以李云龙不上报上级私下当突击队长这种剧情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能提倡和歌颂的。

也许编剧就是想变着法儿让李云龙和楚云飞面对面干一架而已,如果那样的话大可以将剧情安排成楚云飞从李云龙的阵地突围,毕竟云飞兄的原型之一胡琏就是重伤突围成功的,何必让老李逞能呢。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李幼斌亮剑(五个槽点看出来)(9)

槽点四:张白鹿事件

这段是笔者每次重温《亮剑》都必须跳过的一段,第一是肉麻,第二是看不懂编剧想干嘛。

真实历史中李云龙原型之一王近山确实犯过类似错误,但李云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就在田雨和张白鹿的对峙中退了回来,他没犯错误。

所以笔者就懵圈了,编剧是想通过张白鹿表达什么意图?想说老李是见异思迁没成实际仍是渣男?还是说老李只是一时糊涂实际上是意志弥坚?总之,把这个复杂的情感戏安排在李云龙身上多少有些突兀,这和之前老李的草莽英雄形象有些脱节。如果说对峙双方是秀芹大妹子和张白鹿,那还有点儿意思。田雨和张白鹿都是知识女性,这对于粗枝大叶的李云龙来说区别不大,平白插进来一段三角恋除了毁老李形象之外似乎没啥其他作用。

笔者认为把张白鹿这个角色删掉对剧情一点儿影响都没有。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李幼斌亮剑(五个槽点看出来)(10)

槽点五:毕业论文

说这段铁三角写毕业论文的戏之前,笔者得夸夸那段吐槽授衔的戏,这一段确实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年授衔时的个别情况,很真实很好看。

晋西北铁三角的毕业论文角度不同,孔二愣子是战术方面,丁伟是战略方面,李云龙则是战斗精神方面。笔者窃以为这段戏很不合逻辑。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李幼斌亮剑(五个槽点看出来)(11)

铁三角毕业的地方是南京军事学院,他们在那里天天学的是现代军事作战思想和战术,相对来说虽然丁伟的论文很精彩但有些太宏观,国防战略不是他一个少将军长考虑的事情,这样的论文有些偏题。孔二愣子的战术论文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而李云龙的战斗精神当做毕业论文则纯属是扯淡,几年军事学院白上了。

其实如果李云龙按照师长给他的建议研究一下海岛两栖登陆作战才是正经,他所在的部队就驻扎在东南战区,两栖登陆和反登陆才是主题,不去深入研究这个而去研究战斗精神,那上级让你来军事学院干嘛。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李幼斌亮剑(五个槽点看出来)(12)

如果把老李这段亮剑精神的演讲放在毕业典礼上作为学员代表讲话就再合适不过,叮嘱大家在掌握现代军事理论前提下不要忘了我们的老传统老作风,这样的完结更精彩!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李幼斌亮剑(五个槽点看出来)(13)

综上,有一些槽点也是瑕不掩瑜,说《亮剑》在一定意义上被高估也说得过去。不过虽然有神剧成分,但《亮剑》也绝不失为一部经典抗战影视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