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职业演员的马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却没有他的同班同学姚晨、黄小蕾、杜淳般的如日中天。在他饰演过的电视剧《反黑使命》中的郑华军、《茶馆》中的老丫头、《特殊争夺》中的傅谦、《刘三姐》中的师爷等角色塑造中,却能发现他的表演功底日渐娴熟,对角色的把握游刃有余,他默默地完成了一个演员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用鲜活的人物书写着自己的艺术人生。


一个不冷漠的坏人(马路一个很好的)(1)


心惊胆战的拍摄过程


电视剧《红娘子》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西南山城玉屏的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很多人说,马路和刘威(饰演马戎)长得有些相像,也许是这个原因,再加上老同学杨志刚(饰演梅贤祖)的推荐,使马路与马一刀这个角色结缘。能够与这样一流的创作班底合作,也是对马路演技方面的一个提高。《红娘子》的前半段戏份都是在四川拍摄的,而拍摄同时,马路还要经常赶回北京拍摄另一部电视剧——《节振国传奇》,两边来回赶场,让原本戏份不是特别多的马路变得尤其辛苦。


戏中的马一刀傻里傻气,虽然对梅家的三姨太早有爱慕之心,但基于堂兄马戎与她的关系,一直不敢表露出来,最终被三姨太利用,死在自己堂哥的枪口下。对于马一刀这个角色的塑造,导演对马路只有一个建议:放开、大胆演就可以了,不要青春偶像剧的感觉。化装师也从角色的名字上着手,为马一刀脸上设计出一道疤痕。为了让马一刀这个反面人物在全剧中表现得更有亮点,马路并没有过多地刻划马一刀的内心世界,而是把这个人物进行简单化处理,演出他的“傻”。他将自己说话语调进行夸张,音量放大,边说边眉飞色舞的比划着。这种看起来有点像话剧似的夸张表演,对于没有真本事、举手投足冒傻气的马一刀来说恰到好处。


拍摄中,一个骑马的镜头让马路非常挠头。第一次骑马就要在狭窄的山坡上,旁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马路心里非常紧张,坐在马背上什么动作也不敢做,生怕自己一动,连人带马摔下悬崖。也许就是因为自己太紧张,马也跟着不听话,怎么抽打它的屁股,它都纹丝不动,换了两匹马以后,还是不动。导演有些焦急:“要不用替身?”“别呀,这种事我一定要亲自来。”马路坚定地说。马倌师傅给马路又换了一匹更高大的马,并且让他调整好心态,放松,勒紧缰绳,两腿夹紧马肚,马路豁出去地大喊一声“驾”,瞬间奔驰出去,终于拍完了这场戏。


因为剧组的整个班底合作过很多次,大家彼此非常熟悉,为了让马路尽快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从导演到演员都对他格外的照顾,对他的演技,大家也都非常认可。每拍完一场戏,老同学杨志刚都会在一旁为马路鼓劲:“你演得真不错。”导演也经常开玩笑的说:“你戏演得不错,不要太谦虚,我希望听到你说,下次要出演我戏中的男一号。”


天门山上,马一刀最终死在了堂哥马戎的枪口下。这是马路杀青前的最后一场戏。扮演士兵的所有群众演员都要在马一刀倒下的同时,拿着枪冲向梅贤祖和王小红,对他们进行包围。因为士兵们奔跑的时候先要迈过躺在地上的马路,所以拍摄前导演一再关照所有的群众演员小心脚下,生怕出问题。同门师妹王珞丹也站在石头上冲着所有的士兵大喊:“大家小心点儿,我师哥在你们脚底下躺着呢。”慌乱之中,难免会踩到人,马路心里早有准备,在保持姿势不动的前提下,尽量保护自己,将受伤度减少到最小,即使是这样,还是被踩到了腿和头,腿部出现瘀青。马路从地上爬起来开玩笑说:“被踩完后,我发现脑子更加清醒了。”


一个不冷漠的坏人(马路一个很好的)(2)


恩师——何群


多年来,马路一直尊称何群导演为恩师。在与恩师的多次合作中,让马路看到了一位大导演对待工作的认真状态,从灯光、镜头,到每一位演员的服装、道具,何导都亲自把关,就连只有一场戏的小演员也不放过。这种对艺术严谨的态度让马路深表敬意。


拍摄电影《京都女警官》的时候,在同学的推荐下,马路与何群导演有了第一次合作。因为拍摄是分A、B组进行的,所以马路并未真正接触到何导,一切都按照自己对刘为这个反面角色的理解去诠释。在观看完影片拍摄的素材带后,何导对马路的演技非常认可,认为马路举手投足之间都演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刘为,同时他也开始注意到这个不起眼的小演员,希望与他能有更多的合作。在电视剧《反黑使命》剧组筹备的过程中,何导将郑华军这个反面角色直接就定为马路。不仅让他有幸与张嘉译、辛柏青、谢钢等实力派演员同台飚戏,而且还让很多观众通过郑华军这个人物,又一次的认识了马路。何导对马路很欣赏,影片拍摄完成后,只要何导出去谈事情就带上马路,把他介绍给身边的朋友、导演们,希望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更好的角色。


何导对马路的事业非常照顾,只要剧本中有“坏人”的角色,他总会第一个想起马路。还经常开玩笑地说:“马路就是一个‘坏人’,不用考虑让他演‘好人’。”由于种种原因,马路总是阴差阳错地错过何导的每一次创作,直到2008年电视剧《茶馆》的拍摄,马路才有幸与何导再一次进行合作。出演老舍先生笔下经典著作中的人物,成为马路入行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从剧作、导演,到演员阵容,在众实力派云集的《茶馆》中,马路娴熟的演技,让观众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老丫头”,也让他第一次尝试到从16岁懵懂的少年演到60多岁的白发老人。近50年的大跨度,虽然戏份不多,但很出彩,在裕泰茶馆为自己举行的一个搞笑的复辟登基仪式中,一群老京腔里冷不丁冒出了一个说河北话的小子,也确实让人看着可乐。拍戏途中,马路经常在一旁通过看其他老师的表演领会着表演的真谛,在老师们的带动下找到自己角色的感觉,使老丫头的外形、心态达到一种和谐。


在何导拍摄完成的《反黑使命2:沉默》中,马路又一次饰演了“坏人”李飞。他常说:“是何群导演发掘了我塑造人物的能力潜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让我尝试一些‘好人’的角色。”


一个不冷漠的坏人(马路一个很好的)(3)


雨后的彩虹


马路出生在河南省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文艺爱好者,或许是受父母的影响,马路从小就喜欢唱歌,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母亲大胆地为他做出决定,放弃普通高中,选择河南省艺术学校学习表演。通过学习声乐、形体、表演、台词等一系列课程,让马路对表演从一无所知到深入了解,并且最终成为他为之奋斗的职业。


每年年初,大小艺术学校门口都云集着各省市的艺术考生,考生们也都像没头苍蝇似的填报各大院校,马路也不例外。他首先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西安考场,只想打一个考试时间差,即使三试都没过,还有大量的时间参加北京其他院校的考试,就是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本校考场再考一次,时间也来得及。结果进行三试的时候,表演系主任齐士龙作为当时的主考官告诉马路:“我们几个考官都觉得你条件不错,其他院校就不要去考了,现在就回家去好好复习文化课吧。”马路非常听话,果真没再去参加其他院校的招生考试,回家安心准备文化课,最终成为北京电影学院99级表演系的一名学生。


考学一帆风顺的马路,毕业后的艺术道路却是坎坷的。在拍完《反黑使命》后的两年内没怎么拍戏。为了生活,他到建国门外大街的东方瑞景附近开了一个面包房,每天卖面包。直到一天,一个副导演的电话重新燃起了马路对演员这个职业的希望。“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正在店里卖面包,接到《热浪岛》剧组副导演的电话,希望我去饰演剧中一个吸毒的‘坏人’。”可转行快两年的马路,体型开始发福,已不再符合一个吸毒者干瘦的身材,对这个角色,他也不抱太大希望。没想到三天后,剧组打电话通知他,让他准备去马来西亚的护照,角色非他莫属。兴奋之余,为了达到角色的标准,马路开始了他魔鬼似的减肥计划,一个月内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几乎不怎么吃饭,从180斤减到140斤,生生地把自己胃饿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