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代表多少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1)

过完年你多大了?如今我们说年龄基本上都用数字,而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则更多元和雅致,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三十而立代表多少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2)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而立之年

指三十岁。

在大多数的人理解里面,“立”的解释是成家立业的意思,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立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要对自己和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在30岁这个过渡的阶段,要培养自己人格上的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以及培养自己勇于奉献的精神。

不惑之年

指四十岁。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40岁的人有着非常丰厚的阅历,也有越来越宽广的胸怀,可以使人的思想觉悟。人至不惑之年,一切想要从头来过,已经不可能,这个年纪的人只能够朝着目标疯狂的行进,只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让自己的人生过得越来越好。

三十而立代表多少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3)

知命之年

指五十岁。

出自《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知命即知天命,意思是懂得天命,源于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论语》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故“五十而知天命”其实也是“五十而畏天命”。

耳顺之年/花甲之年

指六十岁。

“耳顺”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是说到了六十岁,哪怕是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听得进去了。

“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复杂,所以称花甲。

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

指七十岁。

古稀之年的意思是指男子的70岁。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词《曲江二首》中的两句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说,酒账已经赊了很多次,人的一生极少能活到七十岁,这算是很少的。

总的来说,这两句话既是作者在感叹人能活到七十岁就已经很不错,同时也在表明时光不等人,要懂得及时行乐。可见,古人在对待生命上还是持有一种豁达的态度。所以,古稀之年对于古代的很多人来说,也是喜事一件。

三十而立代表多少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4)

杖朝之年/耄耋(mào dié)之年

指八九十岁。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说文》:“年八十曰耊。”后将耄耋两字连用,表示八九十岁的老年人。在古代还有耄耋之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

(tái)背之年

指九十岁。

《释名》:“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

鲐,原指鲐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值得注意的是,鲐背并非指”鲐鱼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鲐鱼(的老人),进而泛指老人。

期颐之年

指一百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是说,满百岁称为“期”,由人赡养,颐养天年。因将百岁称为“期颐之年”。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

以及一些比较特别的寿辰

喜寿

七十七岁的雅称。

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名。

米寿

八十八岁的雅称。

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故名。

白寿

九十九岁的雅称。

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是“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名。

茶寿

一百零八岁的雅称。

因“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人”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名。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精彩的评论,我会置顶鼓励,让更多的人看见你的精彩评论!关注作者,转发点评点赞收藏有价值的资讯!!!

三十而立代表多少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