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在网络上热播,让人有种梦回唐朝的观感。剧中讲述的是主人公们争分夺秒,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古代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换算成现在的时间,也就是每个时辰为两个小时。这听起来很简单,也不难理解。然而当我们看古装剧或是明清小说时,总会有类似这样的对白出现:"别急,用不了一盏茶的时间,我就回来了",或是"这都一炷香了,夫人怎么还不出来"。那么,"一盏茶""一炷香"到底是多久呢?我国古代又是如何计算时间的?今天,百听来跟你聊一聊。
不同于今日参照西方机械钟表来计时,我国古代有一套独特的计时方法和计时仪器,也由此产生了以下独特的计时单位——时、刻、更、点。
时,指的就是时辰,古时一个昼夜分为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刚好是今天的两个小时。从西周起,人们就为每个时辰取了别致的名字,用以描绘天地间的一景,或是阐明起居作息的道理。例如夜半,也就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间,是为今明两天的临界点,被称为子时,意为孕育。形容此时的天空,就像婴儿的眼眸一般,黑得纯粹。
说完"时",再来说"刻"。古代大多使用漏壶来计时,漏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为100刻,以蓄水露出刻数来显示时间。也就是说,24小时被分成了100刻,每刻就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而后由于与十二个时辰不能整除,不好计算,又被改为96刻,即每一刻15分钟。
漏壶
我们经常听到的"午时三刻",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点45分,差15分钟就到正午12点。古代习惯在午时三刻斩首行刑,因为此时阳气最盛,罪犯死后的阴气会立刻消散,"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接着我们来说"更"。阎王要你三更死,不会留人到五更。"更"又是什么呢?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为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分别是戌时、亥时、子时、丑时和寅时。这五更对应的,就相当于晚上7点到凌晨5点这10个小时的时间。
最后我们来说"点"。古代也使用铜壶滴漏计时,一更被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相当于现在的24分钟。理解了以上的计时单位,那么一盏茶,一炷香到底是多长时间呢?
中国人自古就有喝茶的习惯,古人称喝茶喝酒用的小杯子为"盏",所以叫做"一盏茶"时间。而寺庙是老百姓常去的地方,燃烧"一柱香"的时间也成了人们常用的表达时间段的用语。
一般来说,算法是这样的。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四周,一周有七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2小时即八刻,一刻约是15分钟,一盏茶10分钟,也是两柱香的时间,那么一柱香就是5分钟。当然,一盏茶,一柱香是多久并没有严格定论,在古文中只是一个时间的大概长度而已。
想了解更多精彩小知识,关注百听听书,让你成为更博学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