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要一个鸡蛋么(父母有没有告诉过你)(1)

文/徐风暴

每天都要一个鸡蛋么(父母有没有告诉过你)(2)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父母那一代人大都是不赞成轻易表露情绪的,不仅我父亲如此,我的母亲也是。

比如,他们都会告诫我,出门在外,一定要稳重一点,尤其是和女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千万不要嬉皮塌脸(上海话,嬉皮笑脸的意思)。

我小时候比较淘气,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喜欢讲笑话,老师们对此颇有微词。

大概在大家的认知里,只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人,才可能成为成功人士。

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我的理解就是面瘫脸,不苟言笑,喜怒不形于色。我觉得,这是很多成功人士的“架子”,不论他是真成功还是假成功,架子是要有的。

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从小便被大人依照这样的成功标准进行教育,所以有的人,忽然听到自己升职的消息,他也可能不笑,或者说不敢笑,只会在心里暗暗高兴一下。

没办法,我们一直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的,谦虚是美德。我们习惯性压抑自己的情绪,只有那些本来以为自己可能连专科都考不上,却忽然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人,才会开心地大喊大叫。

我做脱口秀表演的时候,会观察台下的观众,也能看出一些不一样的特点。

比如,女性观众会在听了有趣的段子后笑得前仰后合,声音清脆。

而大多数男性,则是双手抱胸,不仅不笑,还会打击身旁的女伴:“这有什么好笑的,网上都有的段子。”

他们多少代表了中国大多数男性的行为:20 岁的,双手抱胸,憋着笑;30 岁的,双手抱胸,憋着笑;40 岁,双手抱胸,还是憋着笑……

憋着憋着,情绪就变成了身体里的疾病。这可能也是女性的寿命普遍比男性长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男性也要向女性学习,多笑、多哭、多表达。

每天都要一个鸡蛋么(父母有没有告诉过你)(3)

我爸也经常教育我,男儿有泪不轻弹,他虽然不知道这句话是谁第一个提出来的,但不妨碍他用这个来教育我。

但好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你真的觉得难受的时候,不要想着“男儿有泪不轻弹”,想一想刘德华的歌“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说起来这首歌真的是解放了很多男人,在这之前,男人把憋住伤心泪奉若圭臬,终于有一天,有个知名人士告诉我们,男人也是可以哭的,不是罪啊。

但总体来说,男人哭,还是会给人一种软弱的感觉,这是我们所接受的根深蒂固的教育,不会那么快转变的。

而我却辜负了我爸的教育,我是个情绪容易波动的人,我会躲在家里哭。

我最近一次哭,是因为感情问题。

那天我躲在房间里,听着伤心的情歌,想着这些年的感情经历,不知不觉竟然流泪了。这时候恰巧我爸打开门,给我送牛奶。

如果你想着我爸会安慰我,那真是大错特错了,他不仅不安慰我,还来打击我:“哎哟,打扰了,你在哭啊,挺帅的嘛!为什么哭?”

我抽泣着说:“就是想起了自己的感情,想到了过去,歌曲的气氛又刚好,所以就情不自禁流泪了。”

我爸立刻开启了反讽模式:“有什么好哭的?男人有什么事情,不能平心静气地想一下呢。”

这就是他的宗旨,任何时候,他都不建议你哭,因为他认为那是没有出息的表现。

而且,他还会给我一些诡异的约会建议,比如他说,男人哭,就丧失了雄性魅力,女人不会喜欢这样的。

再比如,他让我不要被女孩子影响到情绪,我的选择有很多,没必要把自己逼得太苦,做点自己开心的事情才是正确的。

每天都要一个鸡蛋么(父母有没有告诉过你)(4)

虽然我不是很赞成他的全部观点,但现实却常常验证了他的一些话。比如有感情专家说撒娇的人有人疼,但他们可能忘了提醒,这在感情的初期是有效的,时间一长,对方难免会变得不耐烦。

反倒是那些在感情里冷静自持的人,情绪表露得少,可能会占尽优势。

当然,我不是感情专家,我只是一个被爸爸教育要这样要那样,却又常常做不到的人。

但至于表露情绪好,还是不表露情绪好,我至今没有答案。但我知道,在表达情绪方面,女性有着天生的优势。

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让一男一女两个人,分别坐在马路边哭泣,相信他们得到的同情,肯定不一样。

我最近遇到过一个小哥,坐在马路边哭。来去匆匆的行人,仿佛都没有注意到他,没有人停下来劝一劝他,或者问问他发生了什么。

而我不一样,我知道他遭遇的事情可能是我以前遭遇过的,我们都是心思细腻的人。

所以我停了下来,拿出手机,给他放了一首《算什么男人》。

看,这就是我爸教育的成功之处,尽管我自己也做不到,但我也认为男人大多时候需要坚强。

每天都要一个鸡蛋么(父母有没有告诉过你)(5)

都市的不朽传说

我爸经历过物质非常匮乏的时代,所以他觉得我们现在天天都有肉吃,已经是难以形容的幸福。

这也让我想到小时候,我爸总骗我,还给我营造一种氛围,让我以为我家是棚户区里条件最好的。

那时候,我们隔几天会吃一顿肉,我爸会说:“你去打听打听,定海街道有谁家比我们家条件好,一两天吃一顿肉,你去打听看看。”

我自然不能饭吃到一半就去打听,所以我很相信他。尤其是,大多数这样的时候,我妈也会站在旁边附和我爸:“对对,哪里有人家条件这样好。”

所以那时候,我也觉得我家是条件非常好的人家,不像我的同学们,他们大概从小都没怎么吃过肉,或者一年才吃一两次肉。但后来交流多了,我发现我的同学确实不吃肉,他们吃鹅肝、北极虾……

每天都要一个鸡蛋么(父母有没有告诉过你)(6)

还有一件事我爸也经常骗我,他说我们家的人都不能喝太冰的东西,因为我家有祖传的胃病。我难以想象,不同于别人家祖传的万贯家财,祖传的书籍、字画,我家祖传的是胃病。

但我以前是深信不疑的,加上我小时候的确胃不太好。但我去澳大利亚留学之后,渐渐入乡随俗,很少喝开水,通常喝常温的水,神奇的是,那几年,我的祖传胃病竟然无意中被治愈了。

这里可能有个常常被大家忽略的科学常识,那就是,过热的水容易对人的食道和胃造成损伤,这也是为什么65 摄氏度以上的饮品如今已经被认定为致癌物,而导致胃癌和食道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们喜欢吃温度过高的食物。

我家还有很多其他的“都市传说”,比如,我爸和我说,一天吃一个鸡蛋就好了,吃多了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但后来经济条件好了,我发现,我爸做个蛋汤也会放好几个鸡蛋,更不用说炒鸡蛋之类的菜。我就问我爸:“你现在怎么不担心吃蛋多对身体造成危害了?”

我爸也有理由:“现在科技进步了,这些副作用都被避免掉了。”

他的话令我相当震惊。

我一直觉得,我爸给我讲的看似非常荒唐的都市传说,都是物质比较匮乏的时代为了让人珍惜粮食,或者控制贪欲而发明的,但它们的科学性,实在有点不可考。

每天都要一个鸡蛋么(父母有没有告诉过你)(7)

论白眼狼的几种分类

说完了我爸,我还想提一下我妈。

我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妈妈,勤劳、本分,有点唠叨,非常非常普通的一位妈妈。

我妈的性格没有我爸那么富有戏剧性,所以在我的喜剧创作中,我妈的戏份并不多,她也没有给我提供过多的灵感,但在我成长的路上,我妈在其他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

就像2020 年初的全球大疫情,正值我妈退休在家,无聊之际,她学会了玩手机。

她最喜欢的是网购,而她选东西只有两个标准:优惠和打折,定位非常精准,所以她选东西也很快。

但我妈也有她的小聪明,她常常会在下单的那一刻,和我说:“哎哟,我的卡怎么没有办法付款啊,你帮我看看啊。”

于是,她发过来一个链接,我一边在心里暗暗吐槽什么卡不能付款,一边乖乖替她买下。

每天都要一个鸡蛋么(父母有没有告诉过你)(8)

其实我一直觉得,给妈妈买东西是天经地义的,完全不需要暗示什么。但有一次,我们却因为买东西真的生气了。

那天,她又发过来一个链接,著名的打折拼团网,我用我的经验判断,这就是个劣质商品,所以就对她说:“妈妈,链接里的东西都是假的,你有问题的啊!”

谁知道,她生气了,在手机上捣鼓了一会儿,给我发过来一个链接,我一看标题,当场就气乐了。只见大大的标题写着:“论白眼狼的几种分类。”同时我妈还不忘丢我一个白眼,让我好好看看。

我无奈地说:“妈妈,这样不好吧。”

我妈倒是气定神闲:“哦,我以为你喜欢这种幽默呢!”

更过分的是,我爸还特意发了一条朋友圈,标题是“逆子的下场”,坚决站队我妈。

我妈还是个非常节省的人。其实我觉得,我和我妈这两代人都会节省,但大家节省的地方又都不一样。

比如,我们会去夜店,会为了喜欢的鞋和衣服一掷千金。但要让我们去充网盘会员、听歌会员,可能我们又会四处找人去借:“嘿,哥们,你那个会员借我用一下。”

我妈也一样,她会和老朋友出去旅游,住很好的酒店,吃很好的餐厅,但却会在爽快地付了几千元的餐费之后,和饭店服务员争辩打包盒一定要免费。甚至,他们还会把五星级宾馆的纸巾、牙刷、牙膏统统打包带回家。

这就是我的父母,偶尔世故,偶尔可爱,打击我,却给我很多爱。

本期读者福利

欢迎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将转发后的截图发送到读者公众号后台

并留下联系方式及收件地址

我们将在所有后台留言中,选出5位读者

送上《我把人生当喜剧》实体书一本

每天都要一个鸡蛋么(父母有没有告诉过你)(9)

作者:徐风暴,本文摘自《我把人生当喜剧》。

每天都要一个鸡蛋么(父母有没有告诉过你)(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