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1)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袁晓宁 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感染管理科副主任

3月18日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晴

晌晴晌晴的天,一大早推开窗,让阳光肆意扑进房间。

今天,队员们约好了拍集体照。9点多一点,大家就陆续到一层集合,小庄昱擎着“超级赞大拇指”兴高采烈地跑下来。

说起这个“超级赞大拇指”真的还和我有点关系,有一次大后方问我们前方还需要什么,考虑到137人大部队需要的气势和携带的方便,我申请了大规格旗帜和旗杆,没想到后方很快就递过来了,更没想到庄昱因为研究旗杆误操作把大拇指伤了,现在裹了块纱布,自己还戏称要为三院点一个现场最大的赞。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2)

到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花园广场,队员们已经按昨天的规划,找到自己的位置,大家昂首伫立,用自己的身体在这片奋斗近两个月的土地上组成了“北医三院”四个大字,小庄昱擎着他那受伤的大拇指跑前跑后,声音已近嘶哑,无人机在头顶上飞来飞去,同济医院宣传中心的同志们协同媒体记者们齐心协力,为这个“北医三院”全力以赴。当乔杰院长带领队员们喊出“三院同济,同舟共济。春暖花开,胜利可期”时候,我的眼泪瞬间盈眶了,只能装做抬头看飞机,生生把眼泪逼回去。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3)

53天!乔杰院长亲自坐阵指挥,这应该是一个医院付出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规格最高的医疗队了吧!希望此疫过后,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我们能尽快回到我三院安静地工作,按部就班地守望人民的岁月静好。

闺女上了新闻,

父母才知道自己的宝贝在抗疫一线

王明春 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骨科主管护师

3月18日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晴

昨天,我们组上的夜班,队友们在乘车上班的路上,谈起了当初志愿报名支援武汉的情景。大家都热血沸腾,积极响应,但是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父母,有好几位队友都是瞒着爸妈报的名,甚来有的队友到武汉支援一段时间了,父母通过新闻的推送才得知自己的宝贝女儿上了前线。

转眼间我们已经来到武汉支援40多天了,回忆当初瞒着爸妈报名的那腔热血,以及他们又是如何福尔摩斯般地察觉,都已经在队友们的口中变得轻描淡写,却又如此令人动容。是的,和我日夜并肩作战的队友们,有的孩子才刚刚断奶,有的推迟了婚期。其实没有多少人想成为英雄,也没有人天生勇敢,只是我们在意的人有了危险,他们需要我们去保护,责任和担当给了我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勇气。

病毒会传染,但比病毒传染更快更强大的,是大家团结一致战胜病毒的信心。封城的武汉在重启,越来越多的患者也康复出院,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这次援鄂的经历也必将成为我们职业生涯中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每一次的负重前行,只为岁月静好,愿那时山河无恙,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回归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亲爱的爸爸妈妈,等女儿回家,为你们做一顿拿手的菜饭可好?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4)

没有大家,哪有小家

3月19日 北京地坛医院 晴转多云

李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二批支援北京地坛医院医疗队队员

3月18日早12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二批支援北京地坛医院医疗队集结出征。

按照北京市医管中心总体安排,呼吸科护士王洪振和我前往本市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地坛医院,参与患者的救治工作。院长赵国光、党委书记张国君等院领导、科室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我们送行。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5)

院领导深情嘱托我们一定做好个人防护,期待早日凯旋。我们表示一定不辱使命,高质量完成救治任务。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6)

王洪振(右一)和李娟(左二)到达地坛医院

王洪振在呼吸科监护室工作十年,临床经验丰富,使用呼吸机、经鼻高流量吸氧仪、血滤机、ECMO等各种仪器设备都得心应手。

王洪振勇挑重担,面对护理风险高、难度大的患者,他总抢着承担工作;面对患者,他总悉心倾听、耐心安慰,并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细微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得知医院要选派人员支援地坛医院时,王洪振立刻积极报名。3月17日晚接到第二天出发的通知时,他更是没半点犹豫:“请科室领导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3月10日起,我就一直在医院发热门诊支援,3月18日中午,我直接从发热门诊岗位上出发,投身到地坛医院抗疫一线。

一直在街道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丈夫,对我的选择表示理解和支持:“放心,我支持你去,家里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我们等你平安归来。”

我们夫妻俩都在一线,还在牙牙学语的1岁10个月的儿子只能托付给老人来照料。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希望我完成任务回家时,儿子可以完整的跟我说一句话了。

护理小姐姐们变身“Tony”老师

3月18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晴

刘莹 核工业总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师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7)

晨起,阳光明媚,清脆的鸟叫声,声声入耳,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心里非常高兴,说明我们的付出是有收获的。我们支援的同济光谷院区属定点医院,收治的是急危重症患者,同时也是最后十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离抗疫之战的胜利尚需时日,疫情还没结束,我们将继续战斗,不能有丝毫松懈。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不用多久,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们为患者实施各项诊疗的同时,也落实了“三短六洁”的基础护理工作,帮助卧床、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剃胡须、修剪指甲。这几天进病房时发现病房内男患者的头发都偏长,我们就把从苏州带来的电动推刀带到了病房,经过消毒后,护理小姐姐们变身“Tony”老师,为病区内的男患者理发。病房的叔叔爷爷看到自己的新发型后,摸着自己的脑袋感谢,“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谢谢你们”纷纷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8)

我知道,眼前的困难都是暂时的,疫情过后,摘下口罩的我们,笑容会更加灿烂。

你们的肯定、感谢,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3月15日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晴

李彦四川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核工业四一六医院重症医院科副主任医师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9)

3月15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患者顺利出院,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隔离病区正式关闭,圆满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救治定点医院的历史使命。这32天,我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不论雨雪风霜,履行应收尽收的诺言;在这里早已不顾个人安危,践行救死扶伤的使命。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的薛欣盛主任(来自华西附二院)。我们是一支临时混编而成的队伍,32个人来自不同的单位,医生实行6小时轮班值。这种情况下,为实现同质化的临床医疗,实现医疗队临床救治水平的提升,保证医疗质量,他主导制定了详尽的病房管理制度、治疗方案及治疗流程。在他的领导下,我科创下了该院收治患者数及出院患者数第一。

我还要感谢与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他们分别来自华西附二院、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等。因为有你们的支持,你们的努力,我们才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也要感谢协和肿瘤中心的杨勤医生、彭春芬护士长,因为你们的耐心、细心的指导,我们才能顺利开展工作。

我还要感谢我们救治过的每一位病人,在灾难面前,你们识大体、顾大局、顽强不屈。你们不仅要经受病痛的折磨,还要忍受与家人的分离,有的病人家属连最后一面已没有见上……虽然有过暗自神伤,默默流泪,但你们依然在坚持与努力,在等待武汉春天的来临。与其说我们来援助你们,不如说你们让我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洗礼。你们每次对我的肯定、感谢,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再一次坚定了我的选择。

在完成病历资料整理后,我们在医院侧门合影,算是一个告别吧。回到酒店驻地,在附近的樱花林,参加了预备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其中有我们医院的童雅萱和马欢),听到他们铿锵有力的宣誓声,放眼望去全是盛开的鲜嫩樱花,美不胜收,我仿佛看到了武汉人民已经脱下口罩,享受着天伦之乐,享受着畅快的呼吸,享受着初春的阳光……这一天,一定不远了!

我们和患者是一个大家庭

3月16日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阴

邱红艳 四川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核工业四一六医感染科主治医师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10)

今天终于休息了,在楼下都像回到了大学时代,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也忘记了自己已为人父母,有跳绳的,还有自己做口袋毽子,大家都很高兴,这场战斗就要结束了。

过去一个多月里,可能80%的医护人员都会错过吃饭的点,中午当晚饭吃,但大家很乐观、很团结,越到后面越像一个大家庭,我们和患者也是一个大家庭。

这两天把他们(患者)送走的时候,他们很激动地给我们说了很多感激的话,我们也很高兴,祝愿他们早点康复,早点回家。

家里都想他们了,就像我的孩子想我一样。我二妹最爱给我说的话就是“妈妈你还有几分钟回来,你是在阿坝州,还是在武汉?”老大会说:“妈妈是不是我上幼儿园你就回来了?”每每听到我都觉得他们越来越懂事了,我也开始变老了。快要胜利了,我不想再看到不幸的消息,我们都是孩子才几岁的父母,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很渺小,在家里谁都离不开你的,大家平平安安回家,有缘我们这个群又深夜放毒晒美食图,希望大家永远平安,有缘取下口罩再聚。

愿我们第七、八批援鄂人员开心快乐,家庭幸福。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11)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12)

战“疫”在前线是一种光荣

3月19日 北京小汤山医院 晴转多云

马艳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援小汤山医院医疗队队员

如今的北京,春风吹来,春花盛开,口罩也阻挡不了泥土的芬芳。春天来了,战胜疫情还会远吗?

在这个特殊时期,疫情所在的地方就是我们医务人员的战场,作为一名医生,救治患者是我们的职责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困难面前挺身而出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能冲锋在战“疫”前线,我感到无比光荣。

“我会发扬抗击非典精神,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用过硬的专业技术、科学严密的防护与病毒作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展宣医人风采!”一个多月前,在院领导的殷切嘱托中,在宣医大家庭的温暖关怀下,我作为医院第二批支援小汤山医院医疗队队员,坚定地奔赴“战场”,与早前首批到达的“先遣队”汇合,共同备战并接受培训。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13)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14)

马艳辉在培训中进行穿脱防护服考核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15)

马艳辉(右)与战友进行实地培训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吧(与其说援助你们)(16)

马艳辉(左一)与战友们在隔离病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