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星哥说农,“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儿时的童谣仍然响彻耳际,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由于“端”是开始的意思,所以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祈求下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既然节日是隆重的,所以就有很多讲究,农村老人说要“3吃2做1不碰”,这样就可以诸事顺利。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做法(端午节有讲究记住)(1)

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为古时是农耕社会,天气的好坏决定人们的衣食住行的有无,所以古人非常崇拜天象,立春后,天上青龙七宿开始活动,到了农历二月初二,青龙开始抬头,而仲夏端午, 青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是个黄道吉日,所以人们拜祭龙祖、祈福辟邪,又因此时高温“五毒”出,所以要祛病防疫,有的地方这一天女儿不能回家吃粽子,也不适宜结婚生子等,这都是端午节习俗的讲究。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做法(端午节有讲究记住)(2)

一、3吃

①、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习俗之一,粽,即“ 粽籺”,俗称“粽子”,做籺拜神祭祖是我国古老习俗,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意思就是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包粽子,到了晋代,粽籺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粽子品种较多,总体分为咸粽及甜粽,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家族兴旺,光宗耀祖。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做法(端午节有讲究记住)(3)

②、吃五黄

吃五黄是端午节习俗之一,五黄是雄黄、黄鱼、咸蛋黄、黄瓜、黄鳝,雄黄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端午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不过目前都是用黄酒发挥;端午黄鱼体态肥美,营养丰富,可以增强体质;蛋黄流油的咸鸭蛋,是节日美食;新鲜上市的黄瓜也是必吃之物;端午黄鳝肉质细腻,体壮肥美,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做法(端午节有讲究记住)(4)

③、吃鸡蛋

鸡蛋是多种节日必吃的食物,由于鸡蛋形状如心,古人认为端午节吃鸡蛋可以增强心智,提高人体的精气神,而且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可以补充体内营养物质,恢复夏忙时期人们劳累导致的身体亏空。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做法(端午节有讲究记住)(5)

二、2做

①、挂艾叶菖蒲、佩香囊

端午节时处仲夏,五月骄阳似火,大地炽热,此时民间认为的“五毒”开始出没,而且令人讨厌的蚊虫也开始肆虐人间,由于艾草具有强烈的芳香挥发油,具有辟邪驱毒防疫的作用,在端午节以 艾叶悬于堂中,以僻邪驱瘴,把菖蒲插于门榻, 有驱魔怯鬼之效。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做法(端午节有讲究记住)(6)

端午节给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装饰点缀之风,香囊又叫香包、荷包等,用五色丝线编织而成,或用碎布缝制而成,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可以对防蚊驱虫有一定作用。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做法(端午节有讲究记住)(7)

②、系五彩绳

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古时端午节又称“小儿节”,古代又以五月为恶月,因为天气炎热,疾病易于流行,端午节系五彩绳有保护孩童祛灾强身,一般在端午节那天早上太阳没有出来之前给小孩系上,一直到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再解下来焚烧或丢到河里,寓意瘟疫、疾病消失,保孩子安康,有的地区还挂小辣椒、老虎鞋等习俗,这也是为了为孩子驱除灾难,迎福纳吉。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做法(端午节有讲究记住)(8)

三、1不碰

端午节的由来,民间认为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楚国人,在喂期间因诬陷被排挤,再加上楚怀王听信小人,终被流放在外,后在得知楚国被破,悲愤交加,于农历五月五日当天跳入汨罗江自尽,所以端午节这天不要玩水,这也是尊重古人的一种态度。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做法(端午节有讲究记住)(9)

另外端午节时,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河水还是寒冷的,有俗语“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所以人们不能因一时贪凉下水,染上恶疾,尤其不能到淹死过人的地方玩水,因为古人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最容易出事。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做法(端午节有讲究记住)(10)

总之,明天就是端午节,大家庆祝的同时,一定要记住“3吃2做1不碰”,这都是对节日的传承与尊重,对了,端午节是屈原的祭祀日,见面最好不要说端午快乐,而是说端午安康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