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是一种人类和哺乳动物乳汁中特有的碳水化合物,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双糖。乳糖不仅为幼儿生长发育提供能量,还参与大脑的发育进程。
人体产生乳糖不耐受的原因是其机体内缺乏乳糖酶。由于乳糖酶的缺乏,摄入的乳糖不能够被分解成单糖(葡萄糖和半乳糖)被吸收,乳糖进入结肠时,会被细菌发酵而生成一些短链有机酸,以及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在人体内,乳糖发酵的过程会引起腹痛、肠鸣、腹胀、腹泻等一系列的症状。在医学上,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乳糖不耐受。
医学上,乳糖酶缺乏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这是因为某些人机体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所致,一般这种类型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这种情况就是指因某些原因导致小肠粘膜上皮受损,从而致使体内出现暂时性的乳糖酶活性低下。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乳糜泻、感染性腹泻、局限性回肠炎、营养不良和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
3、原发性乳糖酶缺乏(也称为成人型乳糖酶缺乏)。这种由于乳糖酶活性随着人体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所引起的,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它的发生时间因人而异,欧洲地区的发病率通常低于30%,而亚洲地区的发病率则高于60%。
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