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展开《诗经》的首页,一条河流从远古逶迤而来。

这就是汉江,一条孕育了人类生命和华夏文明的母亲河,贯穿汉中、南阳、江汉三大平原,以一水之力,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黄金水道”。

汉江下游毗邻长江,直逼武汉,不仅是汉江流域防洪重点,也是长江流域防洪重点。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以下简称“省汉江局”)作为汉江流域重要的管水机构,负责汉江下游及东荆河752公里堤防和614平方公里杜家台分蓄洪区的建设、管理和防洪保安等工作。建局以来,先后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评为“抗洪抢险集体一等功”“全省抗洪抢险先进单位”“抗灾夺丰收突出贡献单位”,先后获得“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水利系统水利管理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时间镌刻崭新年轮,岁月书写时代华章。近年来,省汉江局认真贯彻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在省水利厅的坚强领导下,忠诚履职、克难奋进,切实把汉江治理好、保护好、管理好,让“最美家乡河”更加美丽,更好造福两岸子民。

别样汉江,正焕新而来……

襄阳筑牢汉江生态绿色屏障(特别报道纵览汉江新变)(1)

绿满汉江大堤

跨越

汉江防洪减灾能力再上新台阶

汉江下游干堤始建于两千多年前,历经沧桑,由于干堤是在历年民堤基础上不断加高培厚形成的,其堤身、堤基质量差,堤防高度也不一致,导致防洪能力有限。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汉江下游水利基础设施和水旱灾害防御应急体系建设较为薄弱,洪水风险管控和突发性洪水的综合应对能力有待提升。

为此,省汉江局积极践行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主动作为,从工程建设、制度体系、监测预警等方面,谋新招,出实招,亮硬招,汉江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

——深入推动两项水利工程建设力保汉江安澜。汉江下游堤防除险加固一期工程是湖北省治理汉江、解决汉江下游防洪问题的重要工程。通过对堤基加固,堤身加固,穿堤建筑物整治等,使设计范围内的汉江下游堤防堤顶高度、宽度及堤身内外坡达到设计标准,穿堤建筑物险情得到基本整治,堤防整体抗洪能力得到增强,减缓工程所在区域的防洪压力。2017年项目初设批复后,省汉江局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工作,严格按照质量、进度、安全、廉洁 “四个保证”要求,现已加固堤防长度527.539公里(含即将完工的2021、2022项目)。

襄阳筑牢汉江生态绿色屏障(特别报道纵览汉江新变)(2)

汉江下游堤防除险加固一期工程建设现场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仙桃市境内的杜家台分蓄洪区是国家重点蓄滞洪区,为保障汉江下游和武汉市的防洪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杜家台分蓄洪区蓄滞洪和安全建设工程是国家2020—2022年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为分蓄洪区围堤除险加固、行洪河道主要堤防加固、洪道整治。2021年9月,杜家台分蓄洪区蓄滞洪和安全建设工程(汉江局)正式开工建设,现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工程整体形象进度达98%。

两项水利工程的全速推进完善了汉江防洪体系,为保障汉江、东荆河两岸1000多万人口、1000多万亩耕地及各类工矿企业、交通枢纽等重要设施的安全再添重要防洪保障。

——深入推进水旱灾害防御应急体系建设。省汉江局主动适应机构改革后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新的工作体制,科学分析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理顺各个方面工作环节,建立水旱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水旱灾害防御会商制度,充分发挥防汛抗旱运转枢纽作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科学编制、修订、完善了《汉江、东荆河防洪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升防汛技术能力和实战水平;建立健全物资计划、储备、更新、调拨、配送制度,满足防汛抗旱应急需要;高度重视水旱灾害防御应急专业人才的引进和继续教育,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真正做到依法防洪,科学防汛。

——深入开展创新驱动优化数字汉江建设。省汉江局坚持“防”字为先,以提升“四预”能力为抓手,逐步升级智慧汉江体系,大力推进“数字汉江”、“数字孪生流域”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已建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和在建水利工程智能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水、雨、汛情的监测预警,推动报汛站点改造升级和防汛会商系统建设;加强人工水位测报站点校核修复,落实自动测报站点冲砂、数据校核和稳定性检测,确保数据采集准确可靠;落实水情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断提高水文信息传递效率;升级配备优化通讯设备,确保防汛信息畅通。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赋能,全面提升水旱灾害治理的智慧化、精准化水平。

在2021年抗击超20年一遇的汉江秋汛工作中,省汉江局充分发挥汉江水情信息系统平台优势,共处理发布各类水雨情数据超过15000个,滚动转发汉江水情预报55期、短中长期降雨预报103期,发布重要水雨情报告及分析材料69期,及时推送实况提示、水雨情分析等各类短信共1.8万余条,编报《汛情简报》36期。全局40多个自测站及时、完整、准确地搜集到了第一手水文资料,充分发挥了防汛的“耳目”和“尖兵”作用,为防汛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强基

汉江堤防管理养护再展新面貌

漫步在汉江下游堤段,堤顶道路整洁靓丽,防护林浓郁苍劲,站在堤上远远看去,汉江堤犹如一条蜿蜒的绿色巨龙,壮观、震撼。

堤防旧貌换新颜,曾经的“泥土娃”为何成为今天的“弄潮儿”?省汉江局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狠抓堤防日常养护,坚持建管一体,推进堤岸面貌全面改善。

——养护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省汉江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堤防工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适应河道专门管理单位的工程管理机制,优化管理工作。积极推动全局堤防(涵闸)管理单位开展水管单位创建,在钟祥分局率先通过国家级水管单位验收后,潜汉分局、潜东分局、泽口闸分局先后通过省级水管单位创建。

为了让管理工作更加现代智能,汉江局积极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强化堤防及“两林”管理,引进推广新型割草机、无人机等智能化堤防养护机械和新技术在河道堤防管理中的应用,利用化学药物、机械及传统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每年完成堤身除杂约2000万平方米,堤身益草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林间除杂翻耕3.4万亩,切实做到堤顶通畅平坦、堤身整洁美观、林间土松草净。

基层管理段环境的提升是基层管理能力的基础,省汉江局基层管理段多地处偏远,且年久失修,办公及生活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新时代堤防管理工作的新需求。为激发基层内生动力,近年来,省汉江局通过积极打造花园式管理段、文明管理段,及开展基层管护设施建设等有效举措,原先基础条件较差的王家剅、蒋湖等10个管理段,如今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宜居宜业,成为汉江河道堤防管理的一张亮丽名片。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省汉江局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汉江堤防生态林带建设,结合沿江各县市乡镇村生态建设,充分体现当地文化、民俗,建设堤内以乡土树种为主、堤外以防浪功能为主的防护林,近五年来,共新植幼树146.84万株,建设苗圃基地825.75亩。

同时,为实现堤林地的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省汉江局在潜江市园林城区、天门市岳口镇、监利市新沟镇等沿江(河)堤防,结合堤防工程建设,积极对接地方城市建设规划,推进滨河生态公园、水景观长廊、堤岸景观等水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完工堤岸已成为各地的“网红打卡点”。

——监管巡查工作展现新成效。省汉江局借力河长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重点加强对河湖岸线、水利工程、重点河段、涉水案件多发点的监管,严格河道岸线空间管控,对两堤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以及堤身、禁脚地、工程留用地和安全保护区划界确权明晰。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启动河道堤防“清江行动”专项整治活动,每年累计巡查达300人次,坚决遏增量、清存量,保障堤防工程完整美观。

襄阳筑牢汉江生态绿色屏障(特别报道纵览汉江新变)(3)

汉江遥堤

铸魂

汉江精神文明建设迈进新征程

走进省汉江局基层管理段党员活动室,永远跟党走,共筑中国梦,新颖的设计,丰富的内容,图文并茂的板块……升级改造后的党员活动室让人耳目一新,党员学习教育的阵地氛围浓厚。

近年来,省汉江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同时,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入挖掘汉水文化内涵,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营造单位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聚焦政治建设,强化先锋领动。省汉江局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进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3 1”党建责任的有效落实,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认真开展主题党日、专题培训、辅导讲座等活动,引导全局党员干部以理论武装头脑、谋划发展、推动工作。成功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表彰大会暨“学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红色歌咏会、“光荣在党50年”主题座谈会,举办“学党史”青年读书会、主题演讲,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各类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提升学习效果。

针对所辖堤防点多线长面广的工作实际,省汉江局以把打造“红旗党支部”和优秀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作为重要抓手带动党建工作全局,坚持狠抓规范、选树模范、提升典范,广泛开展“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党建进工地”等系列活动,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为积极探索富有特色、务实管用的党建品牌,省汉江局树立“党建 ”工作理念,努力构建全局上下既有统一精气神,又各具特色的基层典型体系,基层单位立足本职工作打造党建亮点。钟祥分局袁家洼党支部深入开展“学帮带”支部工作法,营造了支部夺红旗、党员争先锋、立足本职建新功的良好局面。田关闸分局党支部推出“党员学习超市”,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同时深入挖掘“红军闸”“红军堤”等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襄阳筑牢汉江生态绿色屏障(特别报道纵览汉江新变)(4)

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红歌会

——聚焦汉水文化,弘扬精神脉动。汉江流域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省汉江局以湖北汉江成功入选全国首届十条“最美家乡河”为契机,建设汉江水情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水知识、水安全、水文化教育,传承汉水文化精神,推动形成人水和谐的社会秩序。

积极开展各类水文化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及宪法日,通过发放宣传册、知识讲座、现场宣讲等方式,宣传水法规知识;组织开展防汛抢险知识讲座和防汛演练,提升公众水灾害防御意识。开展汉水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文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水文化素养。开展汉水文化知识竞赛,以比赛的形式深入学习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汉江及流域相关知识,感念乡土、乡情、乡愁,诠释美丽汉江、生态汉江、文化汉江的栩栩画卷。

——聚焦共创共建,谱写全新篇章。省汉江局全面践行新时代水利行业精神,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等文明细胞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发正能量。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社区基层治理、疫情防控、交通志愿服务、关爱福利院孤寡老人、“童享阳光”困境儿童助养计划等各类公益活动,努力做时代新风的践行者、引领者和传播者。

始终坚持人才强局之路,着力推动人才队伍优化升级,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不断推进“两培”(干部培养、职工培训)工作,多层次开展堤防管理、工程建设等专业技能培训,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多次在全国、全省水利系统的演讲比赛、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省汉江局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增强民生福祉。加强对困难党员、困难职工、困难家庭的关心关爱,经常性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帮助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对绿色蔬菜基地、基层单位电线线路、职工宿舍天然气、图书室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干部职工幸福感和归属感显著增强,让他们安心扎根、建功立业。

筚路蓝缕硕果盈枝,继往开来玉汝于成。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机遇和新要求,省汉江局将不忘初心来时路,砥砺奋进新征程,奋力推动新阶段汉江局事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来源:人民长江报

作者:汪军 田遥

责编:张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