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游 编辑|覃旭

两年多前将同事和所就职的大学告上法庭后,几近波折,今年10月15日,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刘刚拿到了一审法院的胜诉判决。

事情起因是,他发现校方用剽窃自己的艺术作品,申请了15万元的国家艺术基金,并私自把作品负责人换成了其他教授。

“涉案作品,是我和另一位青年教师辛辛苦苦创作的。”刘刚在各方举报无果后,将学校和同事起诉到法院。眼下,他虽然赢了官司,但法院将侵权责任全部认定成校方,顶名教授未受到任何牵连。

刘刚说,此事原本能友善解决,可事发后,对方连个道歉都没有,学校反而将问题独揽过去,试图遮掩剽窃丑闻,这才导致他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而法院的判决则认定,学校在申报项目基金时,的确侵犯了刘刚的权利。判决除了让沈阳音乐学院停止侵权外,还让校方向刘刚赔偿、道歉。

沈阳音乐学院未回应记者的采访请求,其是否会上诉还不得而知。

刘刚表示,“这是严重的学术腐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应收回那笔资金,涉案人因此得到的任何荣誉也应撤销。

女教师抄袭被处罚(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状告学校和同事剽窃作品)(1)

沈阳音乐学院。摄影:李游

自己的作品,突然变成了别人的

今年63岁的刘刚教授,是中国知名的琵琶演奏艺术家,他早年就职于辽宁省丹东市歌舞团,1978年3月份,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琵琶专业,毕业后留校从事琵琶教学工作。

女教师抄袭被处罚(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状告学校和同事剽窃作品)(2)

沈阳音乐学院教授(二级)刘刚。

2011年11月,已是业界大咖的刘刚,在工作之余发起创建了一支民族室内乐组合。该组合用八种民族乐器演奏,刘刚担任艺术总监,青年教师王云飞任作曲,两人共同为组合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而很多作品后期成为被剽窃对象。

女教师抄袭被处罚(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状告学校和同事剽窃作品)(3)

王云飞。

刘刚介绍,他们创作的作品,是在北方音乐基础上,重新对其加以整合、贯穿、改编、创作,最终以民族器乐组合的形式展现。首次亮相参加了辽宁省民族器乐(专业组)比赛,演奏的《随想曲》获“组合组金奖”,刘刚因此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2年,这个组合正式取名为“八音”组合,在文化部举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中获小型器乐组合演奏奖(最高奖)。刘刚和王云飞也因此拿到“园丁奖”。

女教师抄袭被处罚(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状告学校和同事剽窃作品)(4)

“八音”组合以及刘刚、王云飞的获奖证书。

后来几年中,“八音”组合多次参加国际性演出和比赛,还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第九届金钟奖”民族器乐比赛中获得过铜奖。

“八音”组合的代表作品有《随想曲》《摇篮随想》《八阵图》《打令调》《远思》《赫赫尼娜》《熬鲁古雅》《月牙五更》(改编)、《菩提》等。不管是官媒报道、获奖证明,还是乐谱、节目单、排练及演出照片,这些作品记载的权属均是刘刚与王云飞。

女教师抄袭被处罚(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状告学校和同事剽窃作品)(5)

有刘刚、王云飞署名的获奖证书。

沈阳音乐学院还把刘刚作为“八音”组合负责人,用他们创作的《打令调》成功申请了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目,获得15万元资助。这些钱,后期有一部分被当成排练、录音劳务费,发给了参与的老师及同学。

2015年,刘刚获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2016年6月,由于年龄问题,他卸任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但仍在校任教。

没想到的是,他卸任系主任后,“八音”组合作品的著作权被剽窃,不再是刘刚和王云飞了。刘刚称,沈阳音乐学院在未打招呼的情况下,使用他和王云飞的作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不仅没署我俩的名字,还将‘八音’组合项目负责人写成赵夺良。”

公开资料显示,赵夺良是国内知名二胡演奏家,教授三级。但他此前未参与过“八音”组合的作品创作。

女教师抄袭被处罚(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状告学校和同事剽窃作品)(6)

沈阳音乐学院教授赵夺良。

国家艺术基金为公益性基金,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则是文化部直属事业单位。

用涉嫌侵权的作品申请15万元国家艺术基金

2016年12月27日,沈阳音乐学院作为申报主体,向国家艺术管理中心申请了“2017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名称为“民乐小合奏《东北音乐素描》”,项目负责人是赵夺良。从表面看,这次申请与“八音”组合并无关联。

在申请书的承诺中,院方表示,“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但在填写最重要的“参加省部级以上展览、演出和比赛情况及所获奖项”时,却开始出现争议。

申请书显示,沈阳音乐学院一共填写了6个获奖作品,分别是《八阵图》《打令调》《熬鲁古雅》《随想曲》《月牙五更》和《远思》。其中的《打令调》,已在2015年被申请过国家艺术基金,刘刚为负责人。

这些作品的著作权人是刘刚和王云飞,但申请中提及的11个主创人员中,并没出现两人的名字,却有未参与过创作的赵夺良教授的名字。

女教师抄袭被处罚(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状告学校和同事剽窃作品)(7)

申请中11个主创人员中,并没有为刘刚、王云飞署名。

刘刚和王云飞最初并不知道此事,直到2017年6月30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对2017年度资助项目进行公示时,他们在入围的民乐小合奏《东北音乐素描》项目中,发现了这个问题。

刘刚认为,学校和赵夺良共同侵犯了他们的著作权。于是,公示期间,他向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进行了举报。2017年9月7日,该中心给刘刚回函称,其资助对象是单位或机构,不接受个人申报。该中心表示:“经复查,沈阳音乐学院在‘民乐小合奏《东北音乐素描》’项目申报材料中提交的‘获奖证书’与您提供的‘获奖证书’完全一致,未发现弄虚作假的情形。”

女教师抄袭被处罚(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状告学校和同事剽窃作品)(8)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向刘刚的回函。

“证书肯定一样的,可上面明明是我和王云飞的名字,和赵夺良没关系。”刘刚说,申请中用了个模糊概念,“学校在申请表里注明,八音组合现由赵夺良负责。就是拿我们的作品,新取了项目名称,再加上负责人职务,整体就归别人了。”

女教师抄袭被处罚(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状告学校和同事剽窃作品)(9)

申请中的负责人为赵夺良教授。

不过,对于刘刚举报赵夺良的问题,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称不干涉申报单位的内部管理和人事安排。刘刚向学校反映,也无果。

这次申请国家艺术基金,到底是谁先提出来的,目前很难佐证。在书面资料中,由学校发起,但刘刚后来还得知,是赵夺良教授主动让“八音”组合中一张姓老师填写的,“这老师去我家里道过歉,说当时就是应付工作,没想到能评上。”

最终,该项目获得15万元资助,款项分批进入沈阳音乐学院账户。2017年,赵夺良由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升为正主任(2020年已卸任)。王云飞则在2017年离开沈阳音乐学院,去往浙江工作。

被告方称著作权归学校,诉讼一波三折

2018年4月,刘刚和王云飞以著作权纠纷为由,将赵夺良作为被告,起诉至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沈阳中院),并把沈阳音乐学院列为第三人。

2018年6月28日,案件一审开庭时,沈阳音乐学院的代理人辩称,刘刚和王云飞对涉案的6首作品,不享有著作权。校方认为,两人均是学校教职工,职责就是管理和为民乐系创写作品和开设民族器乐创编课等。刘刚、王云飞为“八音”组合进行创作并组织演出等,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履职的体现,属于完成学校任务。所以,学校用这些作品,去申请国家艺术基金,并没什么错误。

而赵夺良称,自己就不该成为被告,因为国家艺术基金的申请主体是学校,“即使涉及责任承担问题,也应是沈阳音乐学院作为责任的承担者。”

赵夺良在法庭上说,刘刚既未参加乐曲创作,也没参加乐曲演出,不享有著作权……刘刚在作品上署名艺术总监并不构成对作品的创作。对于王云飞,赵夺良称其编曲行为是职务行为。

作为申请表中的“项目负责人”,赵夺良还表示,自己没有对涉案作品进行使用、复制,填写的6首曲目,仅仅是作为沈阳音乐学院曾获荣誉的体现,而非实质使用。

刘刚说,国家艺术基金对于作品申报有规定,必须是5年内作品,而《东北音乐素描》2017年7月才首演,2016年底就进行了申报。“也就是说,申报时《东北音乐素描》除了标题外,还没任何资料。”

沈阳中院经审理后,在2018年7月30日做出一审判决,认为将赵夺良填写为项目负责人,是沈阳音乐学院所为。所以,刘刚、王云飞希望赵夺良承担责任的诉求,没得到法院支持。

与此同时,刘刚、王云飞提出的将沈阳音乐学院、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追加为被告的请求,也被驳回,理由是,不符合法律规定。

因刘刚是知名教授,该案得到了很多人关注。一审判决下来后,沈阳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还给沈阳中院致函,多名政协委员在上面签字,他们认为,一审判决不公平。

刘刚、王云飞向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简称辽宁高院)提出上诉时,没有更换诉讼主体,被告仍是赵夺良,沈阳音乐学院是第三人。

二审开庭时,刘刚、王云飞坚称是前述作品的著作权人,赵夺良侵犯了二人的著作权、署名权和荣誉权。而赵夺良和沈阳音乐学院,和一审时的意见基本相同,认为刘刚、王云飞并非著作权人,自己也不存在侵权。

辽宁高院经审理认定,“八音”组合表演的《月牙五更》《远思》《打令调》等作品,由刘刚作为组织者和项目负责人,《月牙五更》曲谱标注王云飞改编,《打令调》《远思》曲谱署名为王云飞。

被告方未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上述作品利用了沈阳音乐学院的物质与技术条件,亦未提供证据证明沈阳音乐学院与王云飞、刘刚对作品著作权进行过特殊约定,故涉案曲谱的著作权人并非沈阳音乐学院。

辽宁高院判定,涉案项目未经许可,使用前述作品所获得奖项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并未予以署名的行为,属于侵犯著作权。但因沈阳音乐学院是申报主体,辽宁高院判决:“该申报行为中出现的侵权行为,应由沈阳音乐学院承担责任。”

那么,赵夺良教授个人是否存在侵权?辽宁高院在判决里称,赵夺良作为申报表中项目负责人,是其履职过程中与沈阳音乐学院之间的法律关系,与该案并非同一法律关系。同时,该院也认为,赵夺良无需承担侵权责任。

所以,辽宁高院在明确了沈阳音乐学院是侵权主体后,在2019年5月18日,维持了一审判决,让刘刚、王云飞另行起诉。

另行起诉后,学校被判侵权

2019年10月,刘刚、王云飞在沈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法院(简称沈阳高新区法院)提起诉讼,将沈阳音乐学院列为第一被告,赵夺良是第二被告,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为第三人。

在诉求中,刘刚、王云飞请求法院判决两名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进行道歉和相应赔偿。尽管辽宁高院此前已认定著作权不属学校,这次开庭时,沈阳音乐学院还是坚称涉案作品完整著作权归学校。

赵夺良也表示,自己未侵权、不具备被告资格,也没分到那笔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称,会根据最终生效判决的情况做出判断。

今年10月12日,沈阳高新区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认定涉案曲谱虽是职务作品,但著作权由刘刚、王云飞享有,“沈阳音乐学院的申报行为,侵犯了二人的著作权,应该承担责任。”

女教师抄袭被处罚(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状告学校和同事剽窃作品)(10)

近日,沈阳高新区法院判决刘刚、王云飞胜诉。

至于让赵夺良承担责任的问题,法院没有支持刘刚、王云飞的诉求。

法院要求沈阳音乐学院立即停止侵害刘刚对《八阵图》《熬鲁古雅》《随想曲》等曲谱享有的署名权,并在判决生效10日内,赔偿刘刚、王云飞3万元。

除此之外,法院还要求沈阳音乐学院在判决生效10日内书面向刘刚赔礼道歉:“如被告沈阳音乐学院未按本判项赔礼道歉,本院将采取公告、登报等方式,将判决的主要内容和有关情况公布于众。”

10月15日,刘刚接到判决书,到22日时,他还没等来道歉,也暂没听说对方上诉的消息。“无论怎样,总算有了一个结果。”刘刚关心的还有,15万元的国家艺术基金,下一步是否会收回。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沈阳音乐学院在申请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时,增加了项目负责人承诺书材料。主要内容是,负责人对申报材料真实性负责,如果出现侵权等问题,沈阳音乐学院不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观象台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