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学习才是人生最高境界(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与思考)(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句我想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学过,对于它最基本的含义也应该都清楚,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是迷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很危险。

这样的解读不能说是错的,但是,好像我们读起来会觉得有点寡淡无味,再就是学习和思考就只是这么简单的关系吗?我想如果真的就这么简单,学习如果成了每一个人都可以很好地掌握的一种能力的话,那我们的社会现在应该已经进不到不可想象的地步了。

首先要说明一下,这一章是典型的先秦时期常用的“互文结构”,互文结构其实就是强调前后的,实际上两句的含义差别不大,就像我们今天说,言而总之,总而言之,前后半句的语义的差别很小,这一句就是典型的互文结构。

要想真正的理解这一句的本意,我们需要从思和罔这两个字入手。思,这个字我想我们都太熟悉了,一般就是思考、思虑的意思,实际上思这个字,最初上边不是田,而是囟,指的是脑门,小孩到三岁以后,囟门才会逐步闭合,没有闭合的囟门,摸起来是软的。这个字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说文解字》上说,思,䜭也,不过很多地方都是写作“容易”的“容”,这个“䜭”,其实就是睿智的睿,下边的目改为口,我们后来在简化字的过程中,把这个䜭和容易的容开始混用了,不过这个字更准确的读法应该是读作“浚”,也就是疏浚的浚,这两个字是异体字,䜭者,深通川也,简单的理解的话就是深通,用我们现在的话来理解,用作这个䜭的时候,引申出来的含义就是精通。

说完了思,我们再来看看罔,通常地解读把这个“罔”解读为迷惘,也就是迷茫的意思,用这个说法是能够说得通的,但是,还是不够究竟,这个罔实际上最初和网络的网通用,这里的含义指的是蒙蔽,其实也就是我们都熟悉的一个成语“欺君罔上”里的罔的含义和用法。

不断学习才是人生最高境界(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与思考)(2)

搞明白了这两个字,我们再来重新看一下“学而不思则罔”,大家应该会有更深的理解,意思就是说,学习如果达不到精通的程度,就很容易被蒙蔽,这个蒙蔽有两种来源,一是被别人蒙蔽,其实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很多时候我们被骗,绝大多数情况是我们觉得自己很了解,很懂,而且在我们的思维体系中,这些逻辑是自洽的,低劣的骗子更多的是通过隐藏关键信息,高明的骗子则是通过你深信不疑的逻辑,这里是有段位的差别的;第二种蒙蔽,其实就是自我蒙蔽,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其实我们只是知道了一个大概和整体的轮廓,对于其中的细节和真正的环节基本上是一无所知。我们很多时候,所谓的知,只是知道了一个大概,也就是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大致的逻辑,但是对于它整个的逻辑链,对于他的内涵和各种细节,并不是真正的了然于胸,所以在具体践行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对这个道理,对这个概念产生怀疑,有些人就会觉得有些道理就是骗人的,很快就半途而废了。有些人即使仍然坚信这个道理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自己做起来却非常的痛苦,痛苦在哪儿呢?因为不明白,而是要让自己咬牙坚持下去,是没有掌握这个道理和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各种细节,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和概念内部隐藏的规律。这种状态其实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我们还没有进入正向循环的成长飞轮,所以还是要咬牙坚持,其实,就是《易经》里讲的甘节和苦节的问题。

所以,我们之所以感觉到是苦,是要咬牙坚持,实际上原因就是我们自己没有真正认识到道理和概念的内涵和细节,如果我们明白了道理真正的逻辑,相对来说,我们就很容易达到乐在其中的状态。乐趣和兴趣相关,我们经常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志趣才是人生最坚定的力量。能够达到乐在其中,才真正不会半途而废。乐在其中相对应的状态就是欲罢不能。

所以,当我们做一件事情,践行一个道理,到了要靠意志力,要苦苦地咬咬牙坚持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问一下自己,我们的思维本身是不是出了问题。这其实也是我们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也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我们的大脑倾向于节省能量,有时候我们所谓的咬牙坚持是我们没有找到规律,是我们用巨大的体力消耗来逃避真正的思考。那我们应该思考什么呢?思考规律、思考细节、借鉴别人的经验,找到更多的可能性和方法,并快速地去验证。可能有人会说,有些事情,即使都清楚了,到了一定的阶段,还是要靠咬牙坚持,要苦苦支撑才能走过去啊,这没错,但是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当我们知道在某些环节必然是要靠苦苦支撑,要靠咬牙坚持的时候,我们应该相对会坦然的多,会安然的多,各种私心杂念也会少得多。

我们还是先回到这里的原文,后半句的“思而不学则殆”,这里孔老夫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和前半句差不多,我们可以稍微扩展一点来进行理解。在这个语境里,这个思,更多的指的是思虑,从我们上边讲的“思,䜭也”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理解为,就是我们对于具体的术非常的精通,但是不能从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去思考,去提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是非常高明的工匠,但是达不到缘术求道的境界,实现不了真正的突破,他的精通是对术的精通。我曾经见过很多精通术的人,比如像一些祖传的正骨大夫,他们确实很精通,没有他们治不了的骨病,但是,他对于为什么是这样,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一窍不通,根本也不理解,这其实就是这里说的“思而不学”的情况,这里的殆,是危险的意思,很多人解读为“怠惰”的“怠”,当然是能说得通的,但是和这里的本意已经有了偏离,用含义为危险的“殆”是比较合理的,就是因为我们精通一种术,但是对于这种术背后的原理,他的应用范围,隐含条件,前置条件都不清楚,也就是我一直说的,用固化、教条的思维去面对一切问题,也就是当我们只有一把锤子的时候,对待所有的问题都是用敲的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