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群平均年龄74.5岁的老人“火了”。来自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的30多名“老牌学霸”在舞台上合唱《少年》。他们白发苍苍,动作间却又青春洋溢,让无数听众泪目。点击视频,看火爆全网的大合唱(完整版)↓↓↓

“没想到这首歌会这么火”

日前,总台记者采访了艺术团团长、81岁的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刘西拉。刘西拉说,“没有想到这首歌这么火,唱完后大家非常开心,好像又把自己身上的少年感找回来了。”

歌曲当年少年(当初却差点换歌)(1)

刘西拉:我想大家觉得节目很新奇,不仅有欢乐有歌声,还能让全世界看看中国人的力量。

艺术团成员翁蓓华说:“这首歌的意思是我还是少年,我的信念、理想的种子是少年时候种进去的。有人说,看到爷爷奶奶这样唱歌,我们不惧怕变老了。”

“每代人的音乐爱好不尽相同

但唱的主题都是不忘初心”

“刚拿到谱子时,大家都懵了,因为我们此前从未唱过流行歌曲。”刘西拉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怕老人们跟不上,自己曾建议把《少年》换成《同一首歌》。正是这个建议,让刘西拉的思绪一下子飞回了30多年前。

1985年,刘西拉刚从美国回来,在清华大学任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主任。毕业晚会上,同学们邀请刘西拉和大家一起演唱那时的“流行歌曲”《同一首歌》,刘西拉觉得奇怪,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不唱《毕业歌》?大家一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多好。”然而,正是这首在刘西拉眼里可能“软绵绵”的流行歌曲,却深深地震撼了他。

歌曲当年少年(当初却差点换歌)(2)

“居然还有这么美的音乐!”刘西拉感叹,从《毕业歌》到《同一首歌》,再到如今的《少年》,时代在变化,每一代人的音乐爱好不尽相同,但我们唱的其实还是“同一首歌”:那就是不忘初心。

歌曲当年少年(当初却差点换歌)(3)

最终,节目组决定把《同一首歌》和《少年》串烧在一起,还加上了《祖国不会忘记》。如果说《少年》唱出了年轻人的心声,那《祖国不会忘记》唱的就是自己和团员们的现在:“祖国不会忘记我们的奉献,这辈子非常值得!”

歌曲当年少年(当初却差点换歌)(4)

“让生命燃烧,而不是冒烟”

刘西拉说,自己特别喜欢《少年》中的那句“Say never never give up,like a fire(像火一样燃烧,永不放弃)”的歌词,这让他想起了初二时学过的课文《古丽雅的道路》中的一句话:“让生命燃烧,而不是冒烟”。

每当唱起这句歌词,他都会想起课文中那句座右铭,想到自己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歌曲当年少年(当初却差点换歌)(5)

清华毕业后,刘西拉服从分配,到四川一家建筑科学研究所当了一名技术员。当时的总工程师曹居易找刘西拉谈话,建议他不要总坐在办公室里,要“深入基层去学东西”。于是,刘西拉收拾起包袱,到工地上和工人们同吃同睡,正是在这里,刘西拉取得的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一成果的理论部分在美国也获得大奖。

现在,每当有学生向他请教“如何尽快体现人生价值”时,刘西拉都会想起曹工这句话,并善意提醒学生们:“不要想着尽快往上蹿,要反过来往下走,到基层去,使命感会告诉你答案。”

“我们的故事有很多

但主题都是振兴中华”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艺术团共有105名团员,团长刘西拉和很多人是相识多年的老友。

刘西拉说,2008年合唱团初成立,大家在校庆时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每个人都在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好像故事很多,但其实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振兴中华。”这些曾经的少年在毕业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奉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歌曲当年少年(当初却差点换歌)(6)

刘西拉的好友孙勤梧在新疆伊犁工作了一辈子,除了母亲逝世,春秋四十载,孙勤梧没有回过家乡浙江。在毕业四十周年的同学聚会上,大家为经济并不富裕的孙勤梧买了机票,邀请他来北京一聚。刘西拉说,那次聚会来了很多杰出校友,但大家都不敢坐到最中间的位置上。最后,大家一致推选孙勤梧坐在中间,因为他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了一辈子,“是我们当中最可爱、最伟大的人。”

歌曲当年少年(当初却差点换歌)(7)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综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

,